向富兰克林学说话与交流的艺术

向富兰克林学说话与交流的艺术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向富兰克林学说话与交流的艺术

文/明光

读《富兰克林自传》第一部分至24页。

笔记:富兰克林节省时间读书,吃少一点,“节制饮食不仅可以使人头脑更清醒,而且思维也更加敏捷。”还有,

在辩论中,我不再采用生硬的反驳和完全肯定的立论,而是代之以谦逊和怀疑式的探究方法。

我发现这些方法非常实用,能够令那些跟我争辩的对手完全处于劣势的地位。

我从来不采用过于肯定的表达,例如“肯定的”“毫无疑问的”以及其他与之相似的言论,而是采用“我以为”“我认为事情会如何如何”由于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我想事情是这样”或者“如果没有弄错的话”,“我想事情应该是这样”等方式来表达。这种习惯对我十分有益,因为每当我提出的意见或者看法受到人们的重视,我自己也会不断地从中获得进步和提高。

我们人类交谈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彼此交流”,“愉悦或者说服对方”,因此那些心地善良而又明察事理的人,采取傲慢自负的态度以致损害了自己的行善能力,这实在不能称为明智之举。

他们这样做往往只会令人产生厌恶感,很容易让对方产生对立情绪,结果只会离谈话的目的越来越远。要知道,我们谈话是为了相互交流,获得快乐。

如果一个人在和别人交流时,一味坚持自己的意见,采取一种固执己见的态度,这样会很容易让对方反感,最终使交谈无法继续下去。

如果一个人想要向别人请教,增长自己的知识,但又十分固执,不肯改变自己的想法,那么谨慎明理而又不愿与人争论的人,可能就会对他的错误听之任之了,而他本人依然得不到改进。这样的态度既不可能令对方在交谈中获得快乐,也不可能获得对方的赞同。

薄柏的一些观点十分明智:

如果你不作教人之态,别人一定会从中受益,对于那些别人不知道的事情,就当做是他忘记了。

即使对于那些自己已经十分肯定的事情,也要采用谦虚的态度将其表达出来。

读后感:

与人交谈的目的是交流和愉悦或说服对方。我们平时与人交流时,总是希望表达清楚了自己要说的话,不希望谈话引起别人不快和让自己不开心不愉快。我在讲话中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不顾别人的接受能力和是否能接受,不管说了之后会引起什么后果,冲动地讲出来,不是造就人的话,不是温柔地有技巧地说,结果,就如富兰克林所言,“心地善良而又明察事理的人,采取傲慢自负的态度以致损害了自己行善的能力。”

有时候我的洞见确实厉害,但是我讲话的方式太让人难以接受了,或者令人不舒服,结果行善的效果受了损害。我知道,这是自己多年语音障碍的后果,而且过去耳中听进去的负面语言太多了,缺少说话训练,导致不会说话。但现在不存在障碍了,如果肯用心,这种不会说话的陋习,是可以改正的。耶稣不也说,心里有什么,出来的就是什么,所以,更重要的是不断更新自己的心,内外兼修,改变自己。

在微信里,在公共社交网络上,都要小心和谨慎,我要记得,一定要用谦虚的态度,无论是指出人的过错还是反驳人的说法,不要态度粗暴傲慢。

平时与朋友聊天,也要注意分寸。

昨天我跟四英从教会乘车到她家附近,查看手机上的晨间日记。我们都要回家午睡,她下午还有课上,更需要休息,但我们难得在一起,就想快快把印象笔记和晨间日记模板解决好(教她使用),于是下了车就在旁边的花圃边坐下来研究。

我一开始没找到方法,翻页查找,半天查不出来。她建议用搜索功能,我很少用这个,一时想不出怎么搜索,只好写了问题问印象笔记客服。刚发出求助,忽然醒悟印象笔记里有标签,就是关键字,可以按这个查。结果一下子就出来好多相关的笔记,很快就找到我们要的模板了。

一抬头,四英已经在打盹了,一脸倦容。我心里怜惜她,赶紧让她看,然后发到她手机上。她手机刚下车的时候就弱电,现在已经完全关机,根本看不了,可是她也不说先回家,就在一边等着我,安安静静的。

唉,她怎么这么温柔呢?!我又被她感动了!从她身上可学习的东西真不少啊。无论谁跟她接触,她总是顾念别人,即使说话不投机,她也不会不留情面——她从不跟人言语上起冲突或引发不愉快。象昨天这种情形下,如果换了角色,我成了她,十有八九就会不耐烦,肯定会早早离去,理由充分:手机没电,下午有课,现在要休息,下回再约。

《富兰克林自传》,值得认真读完的一本书。


20161107草


20161213改

你可能感兴趣的:(向富兰克林学说话与交流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