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五)——图

图是由顶点的有穷非空集合和顶点之间边的集合组成,通常表示为:G(V,E),其中,G表示一个图,V是图G中顶点的集合,E是图G中边的集合。

基础篇(五)——图_第1张图片

一、图的定义

在线性表中,数据元素之间是被串起来的,仅有线性关系,每个数据元素之间只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

在树形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有着明显的层次关系,并且每一层上的数据元素可能和下一层中多个元素相关,但只能和上一层中一个元素相关。

图是一种较线性表和树更加复杂的数据结构。在图形结构中,结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任意的,图中任意两个数据元素之间都可能相关。

图是由顶点的有穷非空集合和顶点之间边的集合组成,通常表示为:G(V,E),其中,G表示一个图,V是图G中顶点的集合,E是图G中边的集合。

注意:

1.线性表中我们把数据元素叫作元素,树中将数据元素叫结点,在图中数据元素叫顶点。
2.线性表中可以没有数据元素,称为空表。树中可以没有结点,叫做空树。但在图结构中,不允许没有顶点。
3.线性表中,相邻数据元素之间具有线性关系,树结构中,相邻两层的结构具有层次关系。而图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有可能有关系,顶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用边来表示,边集可以是空的。

1.1各种图定义

无向边:若顶点Vi到Vj之间的边没有方向,则称这条边为无向边,用无序偶对(Vi,Vj)来表示。如果图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的边都是无向边,则称该图为无向图。如图所示:由于是无方向的,连接顶点A与D的边,可以表示成无序对(A,D),也可以写成(D,A)。


基础篇(五)——图_第2张图片

有向边:若从顶点Vi到Vj的边有方向,则称这条边为有向边,也称为弧。用有序偶对来表示,Vi称为弧尾,Vj称为弧头。如果图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的边都是有向边,则称该图为有向图。如图所示:连接顶点A到D的有向边就是弧,A是弧尾,D是弧头,表示弧,注意不能写成


基础篇(五)——图_第3张图片

在图中,若不存在顶点到其自身的边,且同一条边不重复出现,则称这样的图为简单图。

在无向图中,如果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存在边,则称该图为无向完全图。如图所示:含有n个顶点的无向完全图有{n(n-1)}/2条边。


基础篇(五)——图_第4张图片

在有向图中,如果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存在方向互为相反的两条弧,则称该图为有向完全图。如图所示:含有n个顶点的有向完全图有n*(n-1)条边。


基础篇(五)——图_第5张图片

有很少条边或弧的图称为稀疏图,反之为稠密图。

有些图的边或弧具有与它相关的数字,这种与图的边或弧相关的数叫做权。这些权可以表示从一个顶点到另一个顶点的距离或耗费。这种带权的图通常称为网。如图所示:


基础篇(五)——图_第6张图片

1.2图的顶点与边定义

对于无向图G=(V,{E}),如果边(V,V’)属于E,则称顶点v和v'互为邻接点,即v和v'相邻接。边(v,v')依附于顶点v和v',或者说(v,v')与顶点v和v'相关联。顶点v的度是和v相关联的边的数目,记为TD(v)。如图所示:顶点A和B互为邻接点。

边数其实就是各顶点度数和的一半。


基础篇(五)——图_第7张图片

对于有向图G=(V,{E}),如果弧属于E,则称顶点v邻接到顶点v',顶点v'邻接自顶点v。弧和顶点v,v'相关联。以顶点v为头的弧的数目称为v的入度,记为ID(v);以v为尾的弧的数目称为v的出度,记为OD(v);顶点v的度为TD(v)=ID(v)+OD(v)。如图所示:顶点A的入度为2,出度为1。


基础篇(五)——图_第8张图片

树中根结点到任意结点的路径是唯一的,但是图中顶点与顶点之间的路径确是不唯一的。路径的长度是路径上的边或者弧的数目。

1.3连通图

在无向图G中,如果从顶点v到顶点v'有路径,则称v和v'是连通的。如果对于图中任意两个顶点vi、vj属于V,vi和vj都是连通的,则称G是连通图。如图所示:


基础篇(五)——图_第9张图片

二、图的存储结构

2.1邻接矩阵

图的邻接矩阵存储方式是用两个数组来表示图。一个一维数组存储图中顶点信息,一个二维数组(称为邻接矩阵)存储图中的边或弧的信息。
示例如下,下图是一个无向图:


基础篇(五)——图_第10张图片

顶点数组为vertex[4]={v0,v1,v2,v3},边数组arc[4][4]为上图右边这样的一个矩阵。无向图的边数组是一个对称矩阵。
有向图示例如下:

基础篇(五)——图_第11张图片

有向图讲究出度和入度,v1的出度是行之和,v1的入度是列之和。
有向网图示例如下:


基础篇(五)——图_第12张图片

无穷表示一个计算机允许的、大于所有边上权值的值,也就是一个不可能的极限值。

2.2邻接表

邻接矩阵是一个不错的存储结构,对于边数相对顶点较少的图,这种结构是存在对存储空间的极大浪费的。

数组与链表相结合的存储方法称为邻接表。邻接表是这样的:
(1)图中顶点用一个一维数组存储,当然,顶点也可以用单链表来存储,不过数组可以较容易的读取顶点信息,更加方便。另外,对于顶点数组中,每个数据元素还需要存储指向第一个邻接点的指针,以便于查找该顶点的边信息。
(2)图中每个顶点vi的所有邻接点构成一个线性表,由于邻接点的个数不定,所以用单链表存储,无向图称为顶点vi的边表,有向图则称为顶点vi作为弧尾的出边表。

无向图的邻接表结构如下:


基础篇(五)——图_第13张图片

顶点的各个结点由data和firstedge两个域表示,data是数据域,存储顶点的信息,firstedge是指针域,指向边表的第一个结点,即此顶点的第一个邻接点。边表结点由adjvex和next两个域组成。adjvex是邻接点域,存储某顶点的邻接点在顶点表中的下标,next则存储指向边表中下一个结点的指针。

有向图的邻接表结构如下,但要注意的是有向图由于有方向,我们是以顶点为弧尾来存储边表的,这样和容易得到每个顶点的出度。但有时为了便于确定顶点的入度或以顶点为弧头的弧,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有向图的逆邻接表,即对每个顶点vi都建立一个链接为vi为弧头的表。


基础篇(五)——图_第14张图片

基础篇(五)——图_第15张图片

2.3十字链表(有向图的邻接表改进)

对于有向图来说,邻接表是有缺陷的。关心了出度问题,想了解入度就必须要遍历整个图才能知道,反之,逆邻接表解决了入度确不了解出度的情况。把邻接表与逆邻接表结合起来,就是有向图的另一种存储方式:十字链表。顶点表结点结构如图所示:



其中firstin表示入边表头指针,指向该顶点的入边表中第一个结点,firstout表示出边表头指针,指向该顶点的出边表中的第一个结点。
边表结点结构如图所示:



其中tailvex是指弧起点在顶点表的下标,headvex是指弧终点在顶点表中的下标,headlink是指入边表指针域,指向终点相同的下一条边,taillink是指边表指针域,指向起点相同的下一条边。如果是网,还可以再增加一个weight域来存储权值。
基础篇(五)——图_第16张图片

2.4邻接多重表(无向图的邻接表改进)

如果我们在无向图的应用中,关注的重点是顶点,那么邻接表是不错的选择,但如果我们更关注边的操作,比如对已经访问过的边做标记,删除某一条边等操作,那就意味着,需要找到这条边的两个边表结点进行操作,这其实比较麻烦。

重新定义的边表结点结构如图所示:



ivex和jvex是与某条边依附的两个顶点在顶点表中的下标。ilink指向依附顶点ivex的下一条边,jlink指向依附顶点jvex的下一条边。这就是邻接多重表结构。


基础篇(五)——图_第17张图片

2.5边集数组

边集数组是由两个一维数组构成。一个是存储顶点的信息;另一个是存储边的信息,这个边数组每个数据元素由一条边的起点下标(begin)、终点下标(end)和权(weight)组成,如图所示:


基础篇(五)——图_第18张图片

显然边集数组关注的是边的集合,在边集数组中要查找一个顶点的度需要扫描整个边数组,效率并不高。因此它更适合对边依次进行处理的操作,而不适合对顶点相关的操作。

三、图的遍历

从图中某一顶点出发访遍图中其余顶点,且使每一个顶点仅被访问一次,这一过程就叫做图的遍历。

3.1深度优先遍历(类似树的前序遍历)

深度优先遍历,也叫作深度优先搜索,简称DFS。


基础篇(五)——图_第19张图片

首先从顶点A开始,做上走过的标记后,前面有两条路,通向B和F,我们自己设定一个规则,在没有碰到重复顶点的情况下,始终是向右手边走,于是走到了B顶点。整个行路过程如上图所示。此时发现有三条分支,分别通向顶点C、I、G,右手通行原则,使得我们走到了C顶点。就这样,一直顺着右手通道走,一直走到F顶点。当依然选择右手通道走过去后,发现走回到顶点A,而此时顶点A做了走过的标记,因此退回到顶点F,走向从右数的第二条通道,到了G顶点,它有三条通道,发现B和D都已经是走过的,于是走到了H,当面对通向H的两条通道D和E时,会发现都已经走过了。

此时是否已经遍历了所有顶点?没有。可能还有很多分支的顶点我们没有走到,所以按原路返回。在顶点H处,再无通道没走过,返回到G,也无未走过通道,返回F,没有通道,返回到E,有一条通道通往H的通道,验证后也是走过的,再返回到顶点D,此时H走过了,G走过了,I未走过,赶快记下来。继续返回,直到返回顶点A,确认已经完成遍历任务,找到了所有的9个顶点。

深度优先遍历其实就是一个递归的过程。它从图中某个顶点v出发,访问此顶点,然后从v的未被访问的邻接点出发深度优先遍历图,直至图中所有和v有路径相通的顶点都被访问到。

3.2广度优先遍历(类似树的层序遍历)

广度优先遍历,又称为广度优先搜索,简称BFS。


基础篇(五)——图_第20张图片

基础篇(五)——图_第21张图片

对上图进行变形,变形原则是顶点A放置在最上第一层,让与它有边的顶点B、F为第二层,再让与B和F有边的顶点C、I、G、E为第三层,再将这四个顶点有边的D、H放在第四层,如图所示。

对比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算法,会发现,它们在时间复杂度上是一样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对顶点访问的顺序不同。两者在全图遍历上没有优劣之分,只是视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算法。不过如果图顶点和边非常多,不能再短时间内遍历完成,遍历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合适的顶点,那么选择哪种遍历需要仔细考量。深度优先遍历更适合目标比较明确,以找到目标为主要目的的情况,而广度优先遍历更适合在不断扩大遍历范围时找到相对最优解的情况。

你可能感兴趣的:(基础篇(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