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摊捡匾得店名,匠心工艺创招牌,北京人爱吃的酱货老字号

食物牵引着味觉,品尝后留下的记忆,当时过境迁,唯记忆永存;味觉记忆与食物有关,食物又是每种食材的选择组合、每道工序的先后,不仅有着生活的智慧,更有着手艺人的功夫。

旧摊捡匾得店名,匠心工艺创招牌,北京人爱吃的酱货老字号_第1张图片

北京人爱吃,但是对于酱味却只爱一家,天福号的熟食是北京人记忆里不可或缺的美味。每到立秋时节,“天福号”窗口前就会排起长长的队伍……甭管您是单啃、烙饼卷肉、夹春饼,饼皮随意,肉——必须得是天福号的酱肘子!270多年的历史,历经沧桑,几经沉浮,天福号的门店在变新,酱肘子的味道却“百年如一”: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皮不回性、浓香醇厚。


旧摊捡匾得店名,匠心工艺创招牌,北京人爱吃的酱货老字号_第2张图片

天福号始创于乾隆三年,即1738年,创始人刘凤翔,山东掖县人;乾隆三年刘凤翔带着孙子到北京谋生,结识一山西客商,便合伙在西单牌楼处开了一家酱肉铺,经营酱货;因店铺狭小,没名气,所以生意一直很冷淡;后山西人撤资,由刘凤翔独自经营。

旧摊捡匾得店名,匠心工艺创招牌,北京人爱吃的酱货老字号_第3张图片

说起天福号的招牌,其实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某日,刘凤翔去进货,看见有一处旧摊上有一旧匾,“天福号”三个颜体楷书,笔锋苍劲、有力。刘凤翔认为这字确有功底,并含有“上天赐福”之意,正好用作字号来招揽生意。于是他买下牌匾,回家稍加油饰,悬于自家小店门楣上,果然气派非凡,小店生辉。从此一些文人墨客常停留在店前品评“天福号”三字的书法,顾客渐渐多起来。小店以此命名后,生意日渐兴隆。“天福”果然降临。

旧摊捡匾得店名,匠心工艺创招牌,北京人爱吃的酱货老字号_第4张图片

天福号的酱货制作和工艺都是非常有讲究的,首先选用生产一年半左右的猪前腿,猪的重量必须是三斤半至四斤半,个头大小、肉质肥瘦、肉皮薄厚要基本一样;食品从生产制作到消费者的嘴里,是要经过二十多到工序;从而形成了酱肘子、酱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在四九城独树一帜,经久不衰,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尝尝天福号的酱货。

老字号不仅在于对味道的那份怀念,也在于老字号对于菜品的那份精益和执着;现在的很多人可能体会不到,什么菜就去什么楼吃的那种独享的美味,从这个方面说老字号这块牌匾有其重要的传承意义。

更多中华老字号文化,敬请关注老号营;文章来源于老号营,如有转载,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旧摊捡匾得店名,匠心工艺创招牌,北京人爱吃的酱货老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