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无人超市”的零售新业态从二级市场火到资本圈,这似曾相识的热闹场面让人不禁想起寄望打破传统消费模式的生鲜电商。
这两年,不少生鲜电商平台纷纷倒下,2016年再随着资本热潮逐渐褪去,生鲜电商的盈利难题再度凸显。就在近日,又一家专注于校园圈的生鲜电商“许鲜网”,出现网站和APP无法下单等问题,且许鲜官方就此事迟迟未作出正面回应。
让外界不禁质疑、感慨:前景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许鲜网无法正常运营
“许多美味,许诺新鲜”,这是以卖水果起家的许鲜网的品牌标语。公开资料显示,许鲜网2014年创办于北京大学,后从学校走向社会,其模式为水果O2O——消费者通过许鲜APP订购水果,预先付款,第二天自己选择就近的配送点取货,或支付5元~10元等待配送上门。
2014年和2015年,许鲜网分别获得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和数千万元A轮融资,规模也一路扩大。在对媒体公开的宣传中,许鲜网表示其布局在北京、上海、武汉和杭州四个城市,共计300家直营店,注册用户超过200万人。
但近日,让外界颇为意外的是,许鲜网的部分功能突然无法正常使用。
“公司没有倒闭,属于正常业务调整。目前全国送线上业务仍在继续,很快会有下一步的调整说明,调整后我们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媒体。”许鲜创始人兼CEO徐晗针对媒体质疑追问时说道。但直到今日,许鲜网及其创始人徐晗也并未正式发布公开声明回应外界的猜测。
逸马君默默打开许鲜的PC端和APP端页面发现,无论是校园自提店还是商圈自提店,均显示“装修”或“即将开业”字样!不难看出,许鲜的下单系统目前的确全线瘫痪了。
(许鲜PC端页面显示)
(许鲜APP端页面显示)
看到这里,逸马君也不禁想到业界每年都会流传出的那张“生鲜电商死亡名单”,难不成2017年刚刚过半,许鲜就成为这份“死亡名单”中的一员?
不管许鲜是去是留,许鲜终究是存在问题的:
模式弊端明显
1、“预定+自提”模式弊端明显。
许鲜网成立之初,采用O2O模式,这在当时还是比较前卫的。用户在许鲜网App下单,并完成支付、可到线下的实体店自提取货。
这种O2O模式帮助许鲜网摆脱库存压力,通过缩短了水果产业链,降低批量的成交费用,建立优势把水果零售价格压低市场均价的30%。
但是,随着模式的运营,这种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因为生鲜除了需要保冷保鲜之外,生鲜产品的特殊性还在于,其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多是即时性的,即消费者一旦有了购物冲动,就希望马上拿到商品,另外送货到家的便利性则是电商相较于实体店的一大优势,某种程度上说,电商就是一种“懒人生意”。
然而,许鲜的用户需要通过提前预定,次日到店提取商品,这虽然节省了部分成本,但却完全失了生鲜电商该有的即时性和便利性,让消费体验大打折扣,这显然与消费者对生鲜电商两大要求--即时性和便利性相违背。
2、受低档生鲜商品拖累。
如果一般普通果蔬或水产品,附近菜场和超市都能够方便买到,那生鲜电商必然就不具备明显优势。所以,在网上售卖中低档生鲜商品很容易给电商带来亏损或微利,这实在有些得不偿失。
我们在翻看许鲜网站上在售的商品,发现一般是较易腐败的中低端生鲜产品。它以净菜的方式售卖豆角、白菜、胡萝卜、金针菇、玉米等大众蔬菜,上新的蔬菜品类中还包括南瓜、秋葵、秋扁等种类。这显然与易果生鲜、本来生活、天天果园等这样定位中高端的生鲜电商所走的路线并不相同,许鲜SKU中很少有进口生鲜产品,与街边店所售生鲜商品无异。
供应链无建树
1、“直采6小时送达”沦为奢望。
大家知道,传统的水果供应流程是从果园到果品公司,再到一级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三级批发市场。而许鲜最早是和三级批发市场合作,不断把量带上去之后,才开始有资格跟二批,果园,果品公司等合作,并承诺“直采6小时送达”。
但后来又有媒体向外透露,其实许鲜80%的水果都来自新发地,只有少部分是原产地直采,而从新发地进来的水果,也有很多是已经长时间存储在冷库中。
2、供应链并无优势。
互联网存在的首个任务就是“去中间化”、“帮助用户降低购买或使用成本”。而许鲜试图通过缩短供应链的方式压低成本,让商品从田间地头直达消费者手中。这并没有错,但做起来并不容易。
主流生鲜电商多采取B2C模式,从城市中央仓库以冷链物流配送到消费者手中,配送时效也已经从一开始的第三日达,逐步发展为次日达和当日达,而眼下,包括易果生鲜、天天果园、本来生活等生鲜电商都通过与实体商超联手,尝试提供“前置仓+2小时内送达”的服务,而每日优鲜和U掌柜这样本身就以“前置仓+极速达”模式起家的选手已经率先实现了区域盈利。
况且许鲜的SKU本来就与街边水果店高度重合,能够接受线下自提的消费者,也完全可以到街边店随时购买,无需预定。
逸马连锁服务点睛
生鲜标准化其实是最大难题
作为国内生鲜电商行业的探路者之一,网上预订、线下自提是许鲜网主要的商业模式。但随其运营,其模式及供应链弊端日渐显现,再加上京东、阿里等电商巨头纷纷涉足生鲜领域,许鲜网原有的优势难以为继,开始通过售卖水果、与第三方自提点合作等路径来寻求突围。
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资本热潮的过境让整个生鲜电商冷却下来,鲜品汇、菜管家、美味七七等十几家生鲜电商陆续出现问题。2016年9月,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只有1%实现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的7%则都是巨额亏损。
与其说生鲜电商败给市场,倒不如说是败给了生鲜本身,我们认为果品的品质和供应难以标准化是关键原因。
国内水果零售龙头企业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也表示,果品的标准难题是生鲜电商盈利困难的关键原因。以水果为例,尤其是国产水果的极不标准化,导致用户体验的参差不齐,同一批次的水果今天买是甜的,明天买是酸的,大小、口感、品质都不稳定,这也是国产水果一直缺乏品牌的关键因素。
“水果产业的标准化体现在种植、采购和销售三个板块上,初级效益就是产销协同,最高级的效益就是全产业链的协同。”余惠勇认为,只有解决果品的品质和供应稳定,并对种植源头标准化生产干预,才能带来传统生鲜行业的整个互联网化,但种植是最核心也是最难的环节。
“长远来看,产业互联网是中国果业振兴的必经之路,将从零售端开始打通中间环节直到前端生产,形成高效协同。”余惠勇说。
(产业互联网作为百果园“两驾马车”“三根支柱”商业模式中的一大支柱,意义深远且重大,余惠勇在2017(首届)中国连锁节中发表主题演讲中表示。它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相关阅读推荐:如何实现万店连锁?百果园“两驾马车”“三根支柱”商业模式大揭秘!)
对于生鲜电商的未来竞争格局。不难预测,生鲜电商行业将会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大的生鲜电商品牌将会进一步取得优势,而中小型电商涉足生鲜存活的机会越来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