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孩子》:爱情,让一切通向彼此,让我们成为自己

你心中的爱情,是什么模样?
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
是温柔了岁月的细水长流?
还是轰轰烈烈的海誓山盟?
爱情没有最好的样子,
但也不只有你看到的样子。

《只是孩子》:爱情,让一切通向彼此,让我们成为自己_第1张图片
《只是孩子》

9月从新世相图书馆收到的第二本书,是美国摇滚诗人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写的《只是孩子》(Just Kids)。这是一本回忆录,讲述了帕蒂与一生挚爱,罗伯特·梅普尔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的爱情故事。

当离家流浪的女孩遇上荒废学业的男孩,两个孩子,怎么可能有能力携手走过艰难的日子呢?

但帕蒂和罗伯特坚持了下来,“他们以孩子般的纯真和勇敢逃离世俗的洪流,孩子般真诚地去探索未知,谦逊地接受各种苦乐。”(刘奕译后记)

即使没钱吃饭,没钱付房租,帕蒂和罗伯特也不曾放弃彼此,不曾放弃梦想。他们捡破烂回来装饰新家;向牛郎与恶棍屈服;让一个人去看画展,回来再讲给另一个人听;他专心作画,专心摄影,她也专心作画,专心写诗。

搞艺术的人,大概都希望有一天能闻名世界,但帕蒂和罗伯特却从未想过这么世俗的问题。他们的艺术,是只给能欣赏的人看的,他们的坚持,最初也只是为了能够两个人一起去看画展罢了。

《只是孩子》:爱情,让一切通向彼此,让我们成为自己_第2张图片
帕蒂

在不断超越自我去探索艺术后,罗伯特内心被压制的另一个性身份出现了。但他竭力忍耐,不愿意承认,不只是因为害怕遭受别人的非议,更重要的是,他害怕失去帕蒂。

这是一种怎样的爱恋?帕蒂自责于没有能力拯救自己心爱的男孩,罗伯特却没有因为对同性的强烈欲望,而减少对帕蒂的爱。在意外的改变,和苦苦的追寻之中,帕蒂与罗伯特的爱情,超越了一般的性爱,彼此更加接近对方的灵魂。

是了,于他们两人而言,爱情,并不需要一张形式化的结婚证书来证明,并不需要虚假的甜言蜜语来证明。他们需要的,是并肩创作,并肩为艺术献身的爱人和伴侣,自由和忠诚。

后来,罗伯特有了同性爱人,帕蒂也结婚生子。

后来,罗伯特成为了满负盛名的摄影大师,帕蒂成为了朋克摇滚的教母。

但在彼此面前,他们只是帕蒂和罗伯特,他们只是孩子。

《只是孩子》:爱情,让一切通向彼此,让我们成为自己_第3张图片
帕蒂和罗伯特

1989年,42岁的罗伯特死于艾滋病,那时,帕蒂已经有了第二个孩子。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罗伯特曾伤感地对帕蒂说:“我们从来没有过孩子。”

而帕蒂回答:“我们的作品就是我们的孩子”。

罗伯特嘱托帕蒂,向世人说出他们的故事:“你一定要写,只有你能写。”

于是,帕蒂花了整整二十一年,兑现了对罗伯特的承诺。《只是孩子》,帕蒂和罗伯特,都只是孩子,他们爱情的结晶——他们的作品,也只是孩子,长长久久地活在他们和我们的心里。

《只是孩子》:爱情,让一切通向彼此,让我们成为自己_第4张图片
帕蒂和罗伯特

读完《只是孩子》,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一开始,并不能理解罗伯特为了艺术,居然不断嗑药来激发灵感的做法,后来发现,有的时候我们觉得艺术家是疯子,或许对他们而言,只是偏执地坚持着内心的那一点纯真而已。

对待艺术是如此,对待爱情也是如此。

大约这也是为什么,帕蒂和罗伯特不愿意放弃彼此的原因了。爱情,让一切通向彼此,让他们成为了最想成为的自己。

爱情没有最好的模样,但是,爱情也不只有你看到的样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只是孩子》:爱情,让一切通向彼此,让我们成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