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相见》,但我相信终将殊途同归——之给大人的信

虽然不相见

非常有幸参加了送书活动,并且抽中了这本《虽然不相见》。这是一本书信的集结,写给同学的,编辑的,悟道友的,铁哥们的,陌生粉丝的,烦恼中的初中生的……多多小姐说,她本是为了出版给孩子们的书信,而又特意整理出上半部给大人们的书信,免得让读者失了阅读的念想。单从这一举动就能体会到这本书里一定带着满满的温暖与光亮,带着一种温柔和力量。在当下浮躁的世俗洪流里,带来一丝清澈明亮的山泉,细细地,缓缓地冲刷过心里经年累月沉积下来的厚厚尘埃,一点点露出心底最初的那丝清明……

突然很想写信了,写给自己已经逝去的青春,写给未曾到来的明天,写给离去的亲人,写给长大中的孩子们,写给久未碰面的挚友,写给曾经给我指引帮助的人,写给深深伤害过我的人……


我们总是说,等我们长大了,我要……忽然之间,我们就长大了,还来不及好好畅想一番。

曾经在20岁出头的许多个夜晚,睡不着,就着窗外的月光和对面楼房的灯光,趴在床上摸索着写日记。因为昏暗,所以字写得又大又急,有时上下两行还会交织在一起……如今35岁了,却很少再失眠,因为忙碌、因为奔波,忽然就觉得没那么多可以失眠来浪费的光阴……即或是遇到几近崩溃的事情,也不再失眠。是长大了,还是老了……白驹过隙般,那些时光就都过去了,走得那样迅雷不及掩耳。

那些没有真实行动的大愿、宏愿,不过是装饰自我的弥天大谎罢了。

圣经里说『信心没有行为就是死的』,一切远大的目标,若没有真实地迈开步子,那么所有的一切都将永远停留在遥远的地方。想起自己每年订目标,却每每完成不了什么,非常惭愧。决定从今年开始认真落实每日读经灵修的功课。

我们需要不断地彼此鼓励,才能不被世界改变自己。
我们甚至都来不及认识我们自己,更何况认识这个世界呢?

圣经里说,要保守我们的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一切的果效都是由心发出。我们倘若不能保守、警醒我们的心,那便太容易就会被世界所影响、改变、乃至迷失……跟着世界跑的时候,我们渐渐地遗失了自我原本的面貌,模糊了双眼,才惊觉“我是谁?我在哪?”

爱的初衷,就是要在一些人心中留下一些美好,不是吗?任何时候,爱都不应该成为一股逼迫的力量。
一生之中,我们起码需要一次这种一厢情愿的勇气,一种无须他人配合也能去爱的意愿,一种不卜、不算、不问前程的心之所向。

世间最大的爱最大的牺牲是什么呢?我们为人父母的时候还时常用爱的名义去强迫、命令我们的孩子…… 回想初次看『耶稣受难记』的时候,看见主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在痛苦中依然为那些罗马士兵祷告“父啊,求你赦免他们,因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那种不问回馈,只是付出的精神,的确是世间再难寻着一二的罢!

直到一年年过去,曾经一心认为必须寻求的那些,一点一点被得到,我却不得不面对另一个日益明显的事实——我不快乐。欲望之流并没有把我引领到更为空阔的境地,反而日趋蝇营狗苟,四顾茫然。渴望回到那个独自叩问,深观源底的少年时光。

经上记着说,若是赢了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性命,又有什么值得呢?太多属世的贪婪、欲望把简单的快乐都消磨得所剩无几,而人心也一天一天越来越不满足,欲望的沟壑,越来越深不可测。正如书中所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物质基础始终不能代替上层建筑。”


多多小姐如此这样剖析写作之于她的意义——“我只是把写作当成一种自我认识与自我排遣的方式。那些文字,不过是用了最后一点气力,从内心分裂出的另一个自己,俯身给予自己一个拥抱罢了。”

一直以来,我觉得写作都是一件极为个人的事,至少在我的内心是这样认为的,用白纸黑字记录下当下的自己、此刻的思绪、某些解不开的情结……为这些提供一个重新审视、正名的机会。


本书的作者多多小姐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而我是一个基督徒,我们不同的信仰却在文字中看见了同样的方向,一个温暖的,有力的,坚定的,良善的向往…… 我们虽然不同,但我相信我们终将殊途同归!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虽然不相见》,但我相信终将殊途同归——之给大人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