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活字印刷

09 活字印刷_第1张图片

很喜欢吴军博士的书,从《浪潮之巅》到《数学之美》,再读了《文明之光》这四册。书中将技术史与文化史巧妙融合,精炼、易懂地描绘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这里摘录部分内容作为笔记,如果大家觉得也有趣,建议看更有趣、更详实的原著。

中国历史上的发明创造并不少,但是这些发明家的姓名留存至今的却不多。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是幸运的,因为当时有个士大夫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他的事迹和发明的详细情况。

09 活字印刷_第2张图片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应该说,毕升的发明相当先进,甚至有些超越时代。遗憾的是,他发明的技术一直没有成为中国印刷业的主流。从结果上讲,活字印刷术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影响不是很大,不过它却改变了欧洲的历史。

2005年德国评选了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德国人,古腾堡排第八在巴赫和歌徳之后,俾斯麦和爱因斯坦之前。为什么大家对古腾堡的评价如此之高呢?首先他发明(或者说再发明)的不仅仅是一种采用活字印刷的方法,而是一整套印刷设备,以及可以快速批量印刷图书的生产工艺流程。其次,古腾堡还带出了一大批徒弟、他们作为印书商将印刷术推广到了全欧洲,这不仅让图书的数量迅速增加,而且开启了欧洲重新走向文明的道路,并最终推毁了一个在文化上封闭、技术上停滞不前的中世纪。

09 活字印刷_第3张图片
古腾堡

古腾堡的发明包括“古腾堡字母库”、用于铸造拉丁文字母铅锡合金和相应的铸造法、手摇即刷机、专门的油墨。

他还制定出了一整套的印刷工艺流程。第一道工序是排字,当时的工人需要先把要被印刷的书籍(或手稿)的装订线拆开,放到排字盘中,由排字工对照着排好版。第二道工序是校对,这是纯粹的技术活了,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步。第三道工序是装版即把校对好的铅板装到印刷机上,然后就可以印刷了。

古腾堡在欧洲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让整个欧洲跳过了雕版印刷阶段,直接进入到活字印刷,这使得欧洲人的印刷机从被发明的一开始,劳动生产率就大大超过了中国的雕版印刷设备。古腾堡的印刷工作,一人上墨,另一人印刷。这样流水线式的工作,印刷效率比中国的雕版印刷高出多,一小时能够印刷240张。

古腾堡印制的《圣经》,每页有四十ニ行,又称为四十二行本《圣经》,其制作质量和美感非凡,今天有48部传世,每一本都价值连城,按照拍卖行的估价,一部这样的《圣经》,足以换来一个大型现代化图书馆。

09 活字印刷_第4张图片
四十二行本《圣经》

印刷术的出现,除了有利于传播知识,还促使欧洲出版业蓬勃兴起,并且造就了书商、排字工人和作家这三个职业。

这些人在推动印刷术走向普及的商业活动中,不仅给欧洲各地带去了技术,而且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敬业精神,他们都会把图书做得尽善尽美。正是靠着这一大批印刷工人和印刷商人在欧洲开拓市场印刷术,不到20年就在欧洲迅速传播开来。

传统书籍市场很快就饱和了,出版商们不得不寻找新的畅销书。而为了鼓励有创作能力的作家写书、书商们常常会事先垫付给写书人些报酬,这就诞生了“约稿”这种商业模式。

但是,盗版事件依然非常普遍,直到1709年英国下议院通过了《安娜法令》,作者和出版商的权益才算是真正地被纳入到法律保护之下。而第一个在全球范围内保护版权的公约《伯尔尼公约》直到1886年才由十国签署。

历史上很多新技术的普及,都离不开大批人的共同努力,而不是简简单单靠一两个发明家就能完成。(做软件产品,要构建生态系统,要系统性思考,体系化建设。)

毫无疑问,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古腾堡早了400多年,但是,真正把活字印刷术应用到文化传播上的是古腾堡。毕升发明了活字术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了下文,而古腾堡不仅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还发明了一整套印刷设备和生产工艺流程,而且将印刷术真正用于印制经典著作和其他图书,这才使得活字印刷术在欧洲乃至世界上普及开来。鸦片战争之后,活字印刷术又从欧洲传回中国,它在终结了中国上千年雕版印刷历史的同时,也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点击这里可以查看《文明之光》的其它学习笔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09 活字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