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7岁辍学,19岁当董事长,从传统行业到估值70亿的互联网行业CEO

一直对罗辑思维不感兴趣,某次听罗辑思维CEO脱不花讲内容创业,讲行业选择、商业模式、项目打造、员工管理、与投资人斗智斗勇…脱不花的商业能力很强,口才也很好。

开始查罗辑思维的资料,知道了罗辑思维曾发生过合伙人散伙、再重组的事情。

脱不花,本名李天田,是罗辑思维重组后加入的CEO。

据说,没有脱不花的罗胖不叫罗辑思维,也无法得到。

查罗辑思维的资料发现,脱不花有很传奇的经历,有许多可学习的地方。

所以,这次专门写脱不花的发展历程,下次再写罗辑思维的股权之路。

注:本文主要根据脱不花的微博和她自己写的文章整理,网传内容不一致的部分已忽略。


一、从出国留学到辍学打杂

1996年,脱不花17岁,聪颖好学的她被美国俄亥俄大学看中,为出国而来到北京国际关系学院补习英语。

在北京晃悠了一年后,她认为花父母的血汗钱去读书太不酷了,瞒着家人找了份月工资380元的工作,做着打字接线买盒饭管仓库的杂事,为这事她和长辈吵翻了。

1997年开始,在中央电视台附近的小小广告代理公司工作,经常去央视广告部给领导送材料。那时是央视广告的兴旺时期,每年的“标王”是绝对的头条新闻。

那是个“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的时代,当时的广告业与现在的互联网差不多,年轻人多、野蛮生长的机会也多,让一名高中肄业生也有机会混迹其中。

当时北京广告圈有两个出名的圈子,一是曾创立“快书包”的老板徐智明开的“龙之媒广告人书店”,大量引进台湾、香港的专业广告杂志和书籍。

二是台湾广告人开的“广告人沙龙”,每到周末晚上会有广告圈的名人来做免费讲座。

这两个地方成为脱不花的免费学堂。


二、斗胆扑师之心

某天,脱不花在广告人沙龙听到了时任北京奥美总经理的湛祥国先生的讲课,主题是“如何做提案”。

当时,“提案”是个高大尚的词,本土小公司是不懂得用的,那是国际级广告公司才做的事。

PPT、胶片投影机都是新鲜玩艺,公司只有一台电脑,在用DOS系统打字,没人用过电子邮件。

讲课的湛先生是典型的台湾广告人,颇具谦谦君子之风。在他讲课结束被团团围住的混乱里,脱不花浑水摸鱼取得了一张他的名片。

一个多月后,脱不花所在公司接到一家处于上升期的客户邀请,他们要找一个项目的合作伙伴。客户前期谈了一些公司,均没得到太满意的方案,在即将结束前几天,邀请脱不花所在公司去“交流”。

这对脱不花所在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机会,全公司上下出动,不眠不休地研究客户、准备材料。脱不花在外围兴奋着帮不上忙,蹦出一句:为什么和我听湛祥国老师讲的不大一样呢?

大家反问:你说咋搞?脱不花也说不出该怎么做,翻出湛祥国先生的名片发呆良久,最终咬牙忍着紧张,给湛祥国先生拨了一个电话。是他的秘书接的,说他在开会。脱不花留言说:请转告湛先生,我是在广告人沙龙上听过他讲课的一名学生,有些问题想要请教他,能否请他给我回个电话?

后来,湛先生真把电话回过来了,脱不花傻傻的说:我是一个月前听过您讲“如何做提案”的小朋友,现在我们有机会做提案了,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做,能请您帮帮我吗?

湛先生说:我很荣幸可以帮到您,但是,因这是您公司的事,我不可以在办公室讲。听起来您比较着急,这样子好了,我们可以午餐一起吃点东西,看看怎么可以帮到您。

于是,脱不花火急火燎的抱着尚未准备好的材料,跑到湛祥国先生说的三明治小店。

湛祥国先生已经先到了,看出脱不花不知道怎么在这洋气的店里点三明治,他非常自然的接手点餐。之后,两个人就蹲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开始看材料。

湛先生得知,脱不花的公司当天晚上就要出发前往客户所在的城市,他说:现在告诉您内容怎么改已经来不及了,建议在形式上下点功夫,不要仅递交一份文字资料,而是制作成胶片,用投影机来辅助呈现,可以利用沟通互动来补足内容上的缺陷。

之后,身为北京奥美总经理的湛先生,居然详细的介绍了怎么用PPT软件、到哪里买投影胶片、怎么制作和保管胶片、标题应该用几号字体、哪些应该呈现到胶片上,甚至用什么样的文件夹来装胶片比较美观,以及提案过程中怎么做好胶片和讲话之间的衔接,要诀在哪里等等。

与湛先生分开后,脱不花飞奔去买胶片,用最原始的方式制作提案文件,一直工作到必须去赶火车的最后时刻。

期间湛先生还打来电话,提醒要提前通知客户准备投影机,语气十分恳切而不好意思,仿佛是他给脱不花添了多大的麻烦似的。

在临出发前一刻,老板突然指着脱不花说:你,一起去。

在火车上的整晚,几个人把卧铺车厢的小桌子当投影机,模拟放胶片、换胶片以及准备各种台词。

快下车时,老板又指着脱不花说:你,讲后半部分。

轮到脱不花演讲时,面对客户公司大老板和他们的20多位同事,脱不花紧张得腿发抖,只能紧紧贴着面前的桌子站着,机械的复述火车上演练的台词。

演讲结束进入提问环节,客户方的提问很务实和尖锐,而脱不花把所有的问题都理解成了“挑衅”,用最快最强势的方式回答,雄辩、强势、滔滔不绝,根本不给别人机会。这次提案自然没成功。

但是,湛先生的善意帮助,让脱不花建立了“社交自信”,在之后很长时间里,她什么人都敢上去打招呼、多高级的办公室门都敢敲,也进入一个“扑”老师的阶段。扑过安利中国总经理郑李锦芬、点子大王何阳、台湾成功学大师尚致胜白崇贤、当时的经济界名人温元凯、顶新雀巢可口可乐的经理们…没有背书和介绍,他们都曾花时间解答过脱不花的问题,辅导或者帮助完成各种不靠谱的工作任务。

敢于求助名人,而获得展现的机会。

机会也是要靠胆量争取的。


三、崭露头角

虽然那天的提案没成功,但后来这家客户直接把一个较小的项目交给了脱不花的公司,因为客户老板觉得“这家公司虽然小,但是精气神不错”。

之后,两家公司开展了七个项目的合作,这家客户也成为脱不花所在公司第一个拿得出手的重要案例。

第二年,公司发展广告以外的新业务,其中一个项目是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由于有上一次的经历,脱不花成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和培训师。

这是脱不花第一个直接负责的客户、第一次组建团队、第一次与媒体合作、写第一篇文章、培训第一个学员、赚第一笔奖金、买第一部手机、终于有了自己的名片。


四、重要转机

1998年的某天,脱不花路过一个酒店的会议室,发现里面正在开培训会,就溜进去旁听,讲的是“惠普之道”。

中国当时最红的本土企业是秦池、长虹之类,点子大王、成功学大师纵横江湖,讲台上这位老师讲的战略管理、4P均衡发展等等,在脱不花听来是从未有过的系统认识。

这位老师是高建华先生,后来几年间先后担任中国惠普公司助理总裁、首席知识官(CKO)、战略总监等职务,也是中国第一个CKO(首席知识官)。

会间休息,脱不花冲上去问老师什么时候再讲课,想认真完整的来学习。

可老师说,这次是给朋友帮忙,平时从不在公司以外讲课。

脱不花实在太想听这课了,就问:如果我们也举办公开课,可不可以请您来讲课呢?

他愣了一下说: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试试。

脱不花扭头发现旁边的酒店员工,就问他租这会场要多少钱,酒店经理看说的价格把脱不花吓着了,问道:你能接受多少钱?脱不花咬着牙报了个五分之一的价格,他想了想说:可以,但是你要给我换五个听课的名额。

有了场地,再反过去问老师的讲课费。老师之前没收过讲课费,知识分子也不好意思直接谈钱。两人合计了半天,互相推说让对方定,最终商定一个今天看来低得令人发指的讲课费。

老师有了、场地有了、但没有学员。回家翻名片夹发现里面的人太少,见过企业家最密集的地方是央视广告部。于是找到替老板跑腿时熟悉的央视广告部秘书,拿着他的名片夹复印一套,就有了一大本企业名人的通讯录。

拿着通讯录一个个打电话、发传真,到了不能不开班的时候,才卖出了十几个座位,幸好换了几个名额给酒店经理,才保证会场坐20多人,不算太难看。

学员少,服务凑。高老师讲干货,脱不花又是担任主持、又是评选优秀学员,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其中一位特别认真的学员被评为优秀学员,获得第二次免费听课的奖励。

他对服务大加赞赏,说:“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后来,身为副总裁的他动员董事长带十几位高管来参加了第二次培训会,还把高建华老师请到企业去做指导。

那位优秀学员就是牛根生,他当时所在的企业是伊利。

三年后,牛根生自己创业成功,找脱不花给他的公司做咨询顾问,这是脱不花独立负责的第一个咨询客户,此后,与脱不花维持了10年的合作关系。

脱不花与高建花先生开展了四年的合作,脱不花负责举办培训会、接洽客户的需求,高建华老师倾囊相授,将他在中国惠普所接受的职业训练、工作方法、战略管理技术、市场营销方法等等毫无保留地讲给了一批中国本土正在成长中的民营企业。

高建华老师曾在惠普和苹果公司工作过,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企职业经理,他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但在饭桌上却十分沉默,不善于应酬。

脱不花说:他让我看到,一个人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立足,不需要搞关系、不需要跑江湖,更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他的出现,帮助我彻底消除了“江湖化”的风险,养成了职业精神和对专业主义的追求,给我的职业生涯一个坚定有力的定向,让我从稀里糊涂的广告边缘业务,进入到培训业,又从培训业进入到管理咨询业。

脱不花用胆量+努力争取机遇,换来与高建华先生四年的合作,收获专业能力的提升+蒙牛这种长期的大客户。


五、从术到道的升华

如果说,前面遇到的导师让脱不花学习了知识和技能,学会了投机取巧的模仿和复制,遇到方希则是道的升华。

方希是优秀的作家和出版人,她对脱不花的影响,是从引导脱不花写作开始的,她对写作的建议:写的东西要与做的事匹配,掏心窝、捞干货、亮绝活。

在方希的建议下,脱不花开始写作,逐渐成为《IT经理世界》、《全球商业经典》、虎嗅网等多家商业杂志的专栏作者,还出版了几本在细分市场里有点正反馈的书。因为专栏的影响,开始受邀在中央电台做《今晨李天田观察》的节目嘉宾,节目播出后,在更大范围内收获了业内人士的认同和友谊。

与方希的交往,让脱不花领悟到融会贯通,用方法论、工具、专业能力去创造效果,而不是迷恋于工具本身。

在迷恋工具、偏好概念的咨询行业里,脱不花的团队迅速达成共识,决定做最接地气最务实求真的团队。


六、从心态调整到公司转变

2007年,脱不花28岁,成了别人口中少年得志的典型,有公司有恒产,物质生活上已经颇为自在,客户名单里一大堆《赢在中国》的名人。

但是,自己缺少系统的学习和大平台的历练,专业发展遇到瓶颈,想放弃主控权请高人来合作,却导致老班底纷纷离散,个人感情生活也遇到颇多不顺。

脱不花找到河北柏林禅寺住持、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海大和尚求教。

海大和尚从容、淡定、有张力,他说,与人交往要做好两个准备:

一是要坚信对方是好人,好人必有向善的需求。

二是要明了对方是凡人,凡人必然有善变、不稳定的一面。

在这两个前提下与人交往,就会超脱和豁达,也会更具备与人方便的能力。

脱不花于2010年3月11日在微博说:

今天是我皈依明海大和尚门下三周年的日子,三年前那个一脸迷茫满心阴郁的孩子,已经成长为一个内心时刻充满法喜的佛弟子。

脱不花明白了合作、舍得、放弃,将自己独立控制的公司改成与另外四人合伙的公司,从独立出资的创始人变成不控股的股东。

后来不只一位企业家说:之所以选择与你们合作,是因为你们充满正能量的团队,让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加乐观。

还有企业家说:之所以连续第七年请你们公司做咨询,是希望让我们公司的人知道,原来真的可以有你们这样阳光的团队。

原来,在精于世故的社会里,豁达和阳光也能成为稀缺资源和竞争力哦。


七、从传统行业到互联网CEO

脱不花在2009年后开的新浪微博,共有300多页,竹子翻了100多页和粉丝的评论,2010年2月24日时才有210个粉丝。

脱不花说:2011年第一次参加泛互联网圈的活动,作为一家100%面向传统行业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创始人,有很多客户是大品牌、大公司,但绝不好意思介绍我是某某的顾问,那个时代,大公司是用来被讽刺和逆袭的,与颠覆传统的小米、微信、雕爷牛腩…相比,服务过联想、中粮、希望算个啥呢。唯一能让自己混在互联网圈的理由是“虎嗅的作者”。

2013年,脱不花更是花了80%的时间混在互联网的圈子里,与罗辑思维、雕爷牛腩等都建立了链接。在没加入罗辑思维前,脱不花已是罗辑思维的粉丝,给罗辑思维写过几篇文章。

2014年5月,罗振宇与申音分手,脱不花随后加入罗辑思维,出任CEO。

罗辑思维CEO脱不花自己说,在所有做内容的人里,我可能是最愿意谈钱的,经常表现为特别无耻的销售员形象。而罗辑思维、得到也走在快速致富的路上。

据说,罗辑思维2016年的营收为2.89亿;而不久前刚市的创业黑马,2016年的营收才是1.8亿;罗辑思维确实是赚钱有道,可在用户新鲜感过后,能持续多久呢?

罗辑思维继2015年10月完成B轮融资,估值13.2亿元后;2017年7月19日又传出罗辑思维估计70亿,拟IPO的传闻。罗振宇已否认。

与罗辑思维的超现实主义CEO相比,更喜欢前面文章里写的脱不花。

但不得不佩服的是,罗振宇、脱不花都是非常有商业头脑的,经营的罗辑思维和得到也是赚钱有

方。

她17岁辍学,19岁当董事长,从传统行业到估值70亿的互联网行业CEO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她17岁辍学,19岁当董事长,从传统行业到估值70亿的互联网行业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