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信》有感

读《信》有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上大学以出人头地”是妈妈对兄弟倆的遗愿,哥哥刚志完全不了只能寄希望于弟弟,所以他拼命干活以让弟弟无后顾之忧。但因为过于拼命,他患了腰嫉,无法再干重活。失业一段时间以后,他动了恻隐之心,想通过盗窃来获取供弟弟上大学的资金。

他凭借自己曾经搬家时的记忆,摸到了一个有点资本的独居老人家里,并且找到了大笔的钱,准备离去了因为弟弟爱吃的糖炒栗子而折返,这时他以为不在家的老人醒来并且发现了他,为了阻止老人求救,他冲动地把老人杀害了。他的人生至此改变,而即将高中毕业的弟弟直贵也因为这个“抢劫杀人犯”哥哥而受尽歧视,在社会上举步维艰。

哥哥是因为自己而犯事的,所以他认为哥哥傻的同时很心疼和维护哥哥,还为此与人起冲突。但是因为这样的哥哥,他受尽了世人的白眼,他觉得自己再努力也摆脱不了哥哥带给他的阴影。因为他是“抢劫杀人犯”的弟弟,他失去了好几次工作,还失去了自己最热爱的音乐,更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在这不断的“失去”与“歧视”中,他对哥哥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他不再给哥哥回信,甚至开始讨厌哥哥的来信,把信都撕掉扔进垃圾桶,为了逃避哥哥,还多次搬家。

曾经如此相亲相爱的兄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对于狱中的哥哥来说,弟弟的来信是他的支撑,是他通往外界的唯一渠道,为什么弟弟如此忍心对哥哥不探视不理睬呢?甚至对于哥哥再三拜托的为受害者扫墓也完全无视?弟弟是受到了怎样的歧视才会变成这样?

那一刻,我比弟弟直贵更痛恨那些歧视他的人。哥哥的犯错并不是有预谋的,是一时情急之下所犯的,而且他也是一个孝顺而重情义之人,绝不是十恶不赦的杀人犯!再说,犯错的是哥哥刚志,为什么要弟弟直贵跟着受罪?难道有个“抢劫杀人犯”哥哥就不能跟普通人一样求学、求职、求爱吗?这个社会实在太需要反歧视了!

大学毕业以后,直贵进了一家电器公司工作,因为他学习能力强,很快在公司站稳了脚跟,成为了销售业绩最高的员工,也受到了嘉奖。但是,由于公司一次失窃事件,他有益隐瞒的的个人信息被曝光了,尔后他被调到了仓库。他很气愤,觉得自己受到了歧视,被不公平对待了。他跟好友由实子倾诉,由实子鼓励他向社长反映,可他终究不敢,最后由实子偷偷写信给社长说明了情况,而开明的社长到仓库找直贵谈话了,这一次谈话,带给直贵的震撼很多。作为读者,看到那里,为社长见解折服的同时,很为自己前面的短见惭愧。

社长说,人事部并没有什么错,他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然后他对直贵会因为哥哥受到歧视这件事做了肯定。他认为受歧视是必然的,因为大多数人都想远离罪犯,和犯罪者哪怕是间接的联系也不想有,怕为此惹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排斥犯罪者或者与其相近的人,是非常正当的行为,甚至可以说是正当防卫的本能。

因此,直贵受到歧视,可以恨哥哥,但是不能恨歧视他的人。歧视本身也是一种惩罚手段,它可以告诉那些犯罪者,自己要是犯了罪,亲属也会受到牵连,也会痛苦,这无疑就增加了犯罪所要付出的代价。直贵必须看到这一点,并且接受这样的现实,然后一步一步恢复与社会的相容性,慢慢增加与他人的联系,等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联系网,那就没有人敢无视自己的存在。

直贵听了社长这一席话,顿觉醍醐灌顶,也不再那么在意受歧视这件事了,同时也看到了由实子对自己的一番真情实意,终于他得到了一个在他人生路上起着关键作用的贤妻。

我们常常说反歧视,觉得“歧视”是邪恶的东西,应该要扼杀,却未曾想过“歧视”是一种正当的客观存在,同时他也起到一定的惩戒作用。所以读到这部分内容,我心里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感触。“存在即是合理”,凡事都有两面性,得失之间不必太计较,更不必急于讨戈任何一方,要懂得分析利弊,权衡得失孰轻孰重。

话说回来,直贵抱得美人归不久就有了孩子,以为生活就此幸福美满下去,不料一个旧同事的“空降”毁掉了生活的平静。哥哥的事在邻居间传开了,妻子受到冷落,孩子也失去了玩伴,他们的生活再度因为哥哥而变得不堪。于是,为了摆脱这一切,他写信跟哥哥断绝关系,并要求哥哥以后不要再来信,他还向公司提出辞职,准备离开此地开始新的生活。

离开公司之前,社长再次跟他来了一次谈话。社长告诉他,事情没有对错,但是他必须知道他选择的并不是一条简单的路,这条路也许会比以前的路还要难走,因为没有了堂堂正正的旗号,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只能自己一个人扛。

对于直贵的决定,妻子由实子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她提示他,隐瞒也是能带给他们眼前的幸福,但是直贵不会因此忘记这件事情,有些人也不会忘记……妻子的话,让他下定决心去面对受害者家属,代表哥哥向他们表示迟来的忏悔。

虽然直贵没有表达到自己的歉意,但是登门拜访以后,他有了面对的勇气,包括直面生活、接受事实、接受哥哥的勇气,所以最后他决定去千叶参与演唱,也见哥哥最后一次。

书中细腻的情感描述、犀利而生动的人物心里刻画、独到的见解……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信》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