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中华大地上亿万百姓的人员流动速度较于往日显然提高了,孔夫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也。无法否认,一个民族的习惯认同深藏于族群的基因中,这就是民族特性。遥寄哀思、告慰先祖,发自肺腑、表达感情,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这种族群特性流淌我们的血液之中,支撑着这个民族的精神大夏,在外敌入侵、国破家亡、生灵涂炭之后,我们的族群之所以能传承下来,是我们族群特有的文化力量在起着巨大作用。正是这种不避刀斧、不畏生死的文化沉淀涵养着我们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引导、支撑着我们的族群顽强的蔓延承续着,所以说:国之富强之基因在族群固有特性之坚守发扬创新。
孔夫子说:“人不知而不愠”,诚然,夫子所言无不是至理名言,传承千年而不遗亡,固有其真理性。但是真理并非任何人可以做到。别人理解自己,你固然欣慰,如果不理解,则难免忧愤不平。转身再想,别人为什么要理解你?面对谣言诽谤、面对别人的不理解,我们来看看古代的先贤们是怎么做的?
直不疑盗金
汉朝文景之际的御史大夫直不疑,他年少的时候。被选入朝廷担任郎官一职,当时朝廷为这些基层干部提供食宿,有一天,同宿舍的一个郎官突然气呼呼的冲进来,指着直不疑的鼻子大骂,怀疑直不疑偷了他的钱,因为他的钱不见了,一般人面对这种血口喷人的家伙估计早就抡起胳膊干丫了,但是,直不疑没有,他淡定的支付了他所说的价钱。一顿大打出手的场子就这么平静的结束了。后来同宿舍另一个郎官回来以后,大家才知道,是回家的郎官因为情势紧急不为告知的拿了丢钱郎官的金子,一时间,空气凝固了,丢钱的郎官脸红了,像红苹果。其他的人对直不疑的人品和德行印象值飙升。后来,直不疑这种忠厚宽仁、埋头干活的人职务不断晋升,在汉景帝七国之乱之时,直不疑因平叛有功,爵封塞侯、官拜御史大夫(古代朝廷的中央纪委书记),可世上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苍蝇有时候专釘无缝的蛋,不为什么,因为无缝的蛋显得异类,衬托出了有缝的蛋的猥琐,只有给无缝的蛋稿葬弄臭,有缝的蛋和苍蝇心理才会平衡。“斯人无罪、怀璧其罪",没道理可讲的,要是天下的人都讲道理,早实现大同社会了。
直不疑盗嫂
善良而无聊的吃瓜群众对大官的桃色绯闻和八卦消息具有骨子内天性的关注力,有一段时间,大汉的官员圈子里绘声绘色流传着御史大夫直不疑和他漂亮嫂子暧昧不清的各种版本的花边新闻。
第一个版本什么直不疑家的丫鬟、仆人发现奸情之后,被赶出直不疑家,然后告诉了某某某。
第二个版本直不疑尚未娶妻,为何这阵子脸色红润、精神焕发。
第三个版本什么直不疑的嫂子一贯心性妖冶、一个寡妇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意欲何为。
各种重大发现,说的煞有其事,三人成虎,这事越传越邪乎,朝中大臣对此事的看法各有不同、饱含深意。
一些平时看好直不疑的会说:”不疑糊涂,在作风问题上怎么这么不小心。“
同僚们内心雀跃、表情痛心疾首的会说:”不疑,多好的人,真是可惜了。“
一些涵养不高的大臣会说:”直不疑,他也会这样,真他妈的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家伙也是凡夫俗子啊。“,
而一些家中金屋藏娇的占据道德制高点动辄以唱高调道貌岸然的大臣会愤怒的说:”真真是斯文扫地,禽兽行径,如此败坏人伦,罪该万死。“
最后连中央高层最高领导人汉景帝都知道了,有一天,汉景帝在和御史大夫直不疑谈完军政大事以后,习惯性的对直不疑最近的工作生活予以了关心,汉景帝本着保护干部、关心干部的出发点,委婉的给直不疑点了一点,御史大夫直不疑悟了一悟旗帜鲜明的给汉景帝说:”臣母唯臣一子,并无兄弟至亲。“
历史告诉我们:”人们对谣言缺乏天生的免疫力,他们听到之后,第一时间会想到怎么处理这件事,而不是还原事实。”从直不疑的事情我们发现汉初的大臣多忠厚正直之辈,修习黄老之学,而且个个学的炉火纯青,老庄之道就是阴柔、后发制人,盘弓射雕、引而不发、成猛虎在山之势。越是面对谣言、委屈恬静不争,在真相大白之时,就会愈发显得委屈者的德行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