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诗人和战士的鲁迅

作为诗人和战士的鲁迅_第1张图片

鲁迅可以说是中学语文课上最让人惧怕的作者了。每次学他的课文,总觉得难懂,有距离感。对鲁迅的印象,是他根根直立的头发和一脸严肃的表情。然而,在李长之的笔下,鲁迅却是一个有血有肉、全面鲜活的形象。

在《鲁迅批判》这本书中,李长之针对鲁迅的精神成长过程、作品特点、个人特质做了全面的审视和深入的解读,让读者全面认识鲁迅其人其文。《鲁迅批判》全书不足十万字,却是鲁迅研究史上第一部成体系的专著,也是唯一一部经过鲁迅本人批阅的批评鲁迅的专著,尤显珍贵。

这本书初版于1936年,之后不到一年,鲁迅就逝世了。因为这本书的特殊性——针对鲁迅本人和他的文章的批判,导致其后的出版过程,历经艰辛,而且给作者带来了很多麻烦。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样一本出名的作品,竟然是李长之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写成的。因为作者年轻,所以李长之的批判带着青年人的冲劲儿,大胆、新颖。也因为作者年轻,作品难免留有遗憾,李长之一直有“愿意重写”的愿望,可惜未能达成,也是一大遗憾。

我们都知道,鲁迅弃医从文,是因为他认识到,对于当时的中国国民来说,健全的体格没有健全的精神更重要。李长之更细致地分析了鲁迅的精神成长过程,分六个阶段,把鲁迅“用文艺改造国民性”的目标如何从笼统到具体,以及他的攻击目标的转变过程,剖析地一清二楚。这其中,外界环境对鲁迅成长的影响固然不可忽视,而鲁迅本人的性格因素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就只出了鲁迅这么一位独一无二的为民族呐喊的战士。

在李长之看来,鲁迅是一位意志坚决的战士,但却不是一位思想家。因为他“没有深邃的哲学脑筋”,“缺少一种组织的能力”,不能构建成体系的理论,也不能写出要求结构完善的长篇小说,但却擅于写杂文,能凭借爱憎分明的个性,去攻击国民性和封建文化的要害之处。他是一个攻击者,拥有“强烈的感情”和“粗暴的力”,能够“与黑暗捣乱”,倒不是一个建设者。

李长之说鲁迅在文艺上是一位诗人,这绝不是说鲁迅会去吟风弄月,而是说他在感情方面远胜过理智,较常人思想更敏锐,联想也很快。所以,他在文字中常常给普通人以警醒、鼓舞、推动和鞭策,这正是一般诗人的真正价值所在。同时,鲁迅也善于抒情。在他的文字中,弥漫着抒情的气息。对于那些受压迫、受迫害的弱者,他在辛辣讽刺的同时,也给予了笔下这些角色以深深的同情。

其实,鲁迅本人是非常“真”的。他的作品真挚,他本人也“真”。景宋(许广平)也说鲁迅“爱怕羞”。鲁迅的性格是内倾的,宁愿孤独,也不喜欢“群”,不愿意刻意去讨好和融入群。鲁迅也一点都不世故,四十多岁的时候,跟人谈天,还能到了让别人“笑容尽敛”甚至两三个月不再跟他讲话的地步,实在是非常单纯直言的人。

从李长之的文字中,我们了解了一个鲜活真诚的、诗人与战士合二为一的鲁迅。

“撇开功利不谈,诗人的鲁迅,是有他的永久价值的,战士的鲁迅,也有他的时代的价值!”

2018.08.17雾凇

你可能感兴趣的:(作为诗人和战士的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