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56,9-1-5,万章章句1-5》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56,9-1-5,万章章句1-5》

【"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今天是丁酉年丙午月甲午日,六月十三,2017年7月6日星期四。对望皎洁明月,蓦地意识到,再过一个月零两天,就是中元节了。

前四节,孟子以圣人之心度圣人之心,帮助我们解读了“舜的怨慕”,那是纯粹之纯粹、没有丝毫掺杂、并且贯彻始终的天赋良知,今天的最后一小节,孟子直抒胸臆、赞美大舜。

孟子说,舜是大孝。什么是大孝呢?不是数量意义上、也非时间长度意义上,而是一种超拔世俗的层次之上,称之为大。

“大",这个概念,在孟子的文章中有着超乎常规的内涵,比如说“大人气象”,就不是普通生理阶段或者社会学意义上的成年人。所以,当孟子说舜是“大孝”的时候,绝对没有道理简单地理解为比普通人更多或者更长时间或者更大范围和能力,这样的角度理解“大孝”,必然错得离谱,读出来的“大孝”不仅没有指引价值,甚至把圣人之学读出了低劣之学。切切。

孟子说,舜是大孝,对此,需要用心体会、用思想体会、用谦卑的态度体会、用学习的心态体会,换言之,这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孝,直接指向更为深刻的内涵,孝就是孝,没错,大孝也是大孝,也没错,但大孝就不是简单的孝,这才真正没错。这部分内涵,暂时搁置不谈,既然需要理解何谓“大孝”,就要按照常规的逻辑对照方法论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孟子也不例外。

尼采说,人类被自身的语法结构限制住了,尼采说的是对的,事实上果然如此。语词属于全体大众,意义的变迁也属于全体大众,并且没有任何道理好讲,没有一个语词法庭。另一方面,从人类理解和接受观念和事物的构成来说,逻辑是必然存在于其中的一条绳索。所以,我们只能按照逻辑的语词和语词的结构,阐述超越于逻辑和语词之上的思想。这确实是一件难度超绝的工作。

三年前,师父教我“以意逆志”读书法,不要被语词固定死了,当时压根儿不懂师父说的是什么事儿。这三年,最大的困扰来自读书速度超慢,始终快不起来。家中,读过的书垒在一边,待读的书垒在另一边,三年来,始终是待读的书持续在增加,而读过的那一边看着叫人心焦。近期,这个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读书的速度似乎跟上来了,有几本书嗖嗖嗖的不知觉间就读完了,中间没卡壳儿。现代文,文言文,都如此;好些西方著作和《庄子》、《华严经》等等,都是过去没有阅读基础的书,统统一样,哧溜一下,顺顺当当的就读下来了。突然领悟到师父教我的“以意逆志”是个啥意思了。笨鸟终有开窍的一天。

孟子举了四个阶段和四个现象,描述常人被外境迁移的情况,用以对照舜的大孝之大。这四个阶段分别指幼小时、情窦初开时、成家立业以及工作以后。

孟子说,小时候纯真无邪,这时期的良知良能,只知道慕着父母,依依恋恋不忍离开父母之怀,这点纯一无伪之心,不会被外在的他念侵夺,反映出人的天性本然。

等到女子二七,男子二八,情窦初开时节,开始懂得喜好异性了,这在古文中以“好好色”表达,第一个"好"为四声,喜好的意思,后面的"好色"二字,特指喜好的异性。对于同性恋者而言,则指喜好的同性。对象不同而已,意思一样。这时候,通常就把注意力转移到追求“少艾”,少可以理解为同龄、也可理解为清新。中国古字,很多是多义字,其中味道,读得越多,品味出来的意义和意味越丰富。艾,是美好的意思,少艾,就是指心里喜欢的异性,意思是说,这时候开始被情欲所诱了。

等到成家立业,有了家室之后,这种关注度又转移到妻子和子女身上;

等到走上社会之后,则转移到上司一边去了,关心工作称心与否、领导欣赏与否、发展是不是一片光明等等,如果领导不欣赏、不重用,看似前途渺渺而不清晰的时候,就表现出躁急心热,想尽办法希望得到重用,这时候的心,被功名得失夺去了。

大孝的人呢?有两点不同之处,第一是终身慕父母,第二是五十岁了,仍然未改慕父母之心。终身慕父母说的是纯粹性,意思是“只”,用现代语言说,就是做人有重心,不会偏移出去,生命经历不同阶段和外境变迁都不能使他随境迁移;五十岁,指的是贯通性和永久性,一辈子从小到大都不会改变,一贯如此。舜,从开始接受考察,中间28年来不断得到培养,等到他开始摄政,摄政就是主持工作,这时已经五十岁了,这时候的舜,仍然以孝为心,爱慕其亲,没有因为能力和地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孟子称赞舜为大孝,值得玩味。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万章》南怀瑾讲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56,9-1-5,万章章句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