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武林》之师徒道

三大内家拳之一的形意拳的传人-李仲轩先生的口述历史,那本书被人称为道书,其中暗含玄之又玄之道。我特意摘录下来:

李老当年拜在形意拳门下,先后师承唐维禄、尚云祥、薛颠几位大家,并深得各人精髓。唐师之朴直,尚师之冲淡,薛师之神武……皆令人景仰,形意拳相传已久,派系众多。一云为岳飞所创,载于《武穆遗书》;又云乃菩提达摩由西域传至中土……李老说,他们那一支是拜达摩。可能因为达摩是禅宗祖师,代表悟性。 形意拳与禅宗在“只管去做、不可言说”这一点上,有惊人的一致。

悟性是学武之人最重要的资质—— 开悟不是脑子明白,而是身体明白,身体有了悟性,听到一句话就有反应。体能立刻就勃发出来了。

形意拳所以被叫作内家拳,是因为看似在练筋骨,实则是在修炼人心。按李先生的说法:所谓形与意,只能授者身教,学者意会。如果勉强以文字表述,形就是“无形”,意就是“无意”。

一个人德行修养的深浅,同样直接关系到其课业的精进。 “练武是‘孝’字为先,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没有人会教他,每日要以‘忠义礼智信’来衡量自己,即是忠诚、义气、礼节、智慧、信用。”

“一个人有了这种内在的修养,心思就会清爽,悟性就高了。老师选徒弟,主要看他的气质是不是清爽,混混沌沌,就说明他心理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或者身体患上了隐疾。眼光没有一点慈悲,只会凶巴巴瞪人,可能现在打架厉害,但看他将来,无不是患病早亡——徒弟找师傅也是这个标准。”

李仲轩最早拜师唐维禄,唐维禄一辈子只是个农夫,在陌生人的眼里,根本看不出他是身怀绝技,腿功了得的大家。他教育一众弟子,说的是勇气本领全部要报效国家,私人恩怨要摆出窝囊样子,“你凶我悚,你悚我更悚”,不要卷入人我是非,但凡有点时间,一心一意来练拳。

爱自己的师傅,却要保持距离。太近,就少了刺激身体反应的那个强度,太远,就不能学到全部的精髓。而如果永远亦步亦趋,不能自悟自修,也是没出路的,对苦心教你的师傅也是个辜负,李仲轩老人特别提到了,要能够举一反三,这样才能真正学会东西。“所谓练武半辈子,一句话教给徒弟”,但是那句话徒弟要明白。

尚师赢得了身前身后名,他说:“定力就是修养”。气定神闲,就能够心安,智慧自然就升起。练拳贵在一个“灵”,拳越灵,心就越灵,尚师双眼清亮,面若凝脂,气质特殊,是因为他的拳涵养了他的身心。他说“练武的人要比一个书生还要文质彬彬,才是真练武。”

松静,要松到什么程度,薛颠的标准叫“玉树挂薄衣”。全身要象轻纱一样在空中随风飘荡,这个不好理解。你用手去抓羽毛,不好抓,有力使不上,等他落到你手心早把你打了。只有松静,才能敏感,周身敏感即可周身听劲。

唐维禄教他倾心尽力,不藏私,因为觉得自己无名,恐耽误徒弟前程,所以不计较个人得失,领了李仲轩拜大家尚云祥,那时尚云祥已年过七十,而李仲轩只有十九岁,唐师说尽好话,尚师才愿意收下他为徒,但又因为年纪悬殊太大,而门中弟子众多,恐乱了辈分,而让他许诺终生不收徒弟。李仲轩应下这个誓言后,投身尚门。当时唐维禄在天津,尚云祥在北京,唐师常来看李仲轩,京津两地,唐师施展腿功,一夜就到了。这样的恩德,让李仲轩终生感念。他晚年口述拳法秘诀,说如果有读者因此受益,那么向旁人传一传唐师的名,也算自己对深厚师恩的一点回报。这样的报还,令人泪下。

这就是师徒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逝去的武林》之师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