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一剪梅》

录: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上一期我们讲的是李清照的《醉花阴》,那也是他写给赵明诚的一封情书,其中的经典名句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集我们分享的《一剪梅》呀,名气比《醉花阴》更大,我记得很多年前这首一剪梅就被谱成了流行歌曲,很多著名歌手都演唱过这首歌,在各大歌厅的点歌率也非常高,反正我以前去KTV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有朋友点唱这首歌,只不过歌名用的不是词牌名《一剪梅》,而是从词中选了“月满西楼”这一句词作为歌名了。那么这首词到底有什么魅力,直到今天还能被广为传唱呢?我想用三句话来概括这首词的魅力:“文字优美,情感细腻,心思巧妙,”这三大特点,其实也正是李清照词的基本特点,只不过在这首一剪梅当中,堪称完美的同时展示出了这三大魅力。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大魅力——文字优美。首先写景就很美:“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色的荷花渐渐凋零了,这已经是凉风飒飒的秋天了,凋零的荷花简直就是秋天的形象代言人。李商隐也写过:“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句子,林黛玉就酷爱“留得枯荷听雨声”这一句。只不过曹雪芹将这句诗记成了“留得残荷听雨声。”意境其实都是差不多的。既然红藕就是荷花,那李清照为什么不直接说荷花或者莲花呢?除了格律平仄的要求之外,你可别忘了偶还是一语双关,因为莲藕的藕谐音配偶的“偶”。所以红藕在古典诗词当中本来就有爱情的象征意义。例如花间词人顾夐的《醉公子》就写过这样的句子:“漠漠秋云澹,红藕香侵槛”也是用秋天的红藕来兴起闺中思妇的相思幽怨,李清照写的是巧妙的化用了顾夐的词,含蓄的暗示了这首词的相思主题。

“红藕香残玉簟秋”。“簟”是竹席的意思,竹席用玉来形容,可见是非常精美,光洁如玉的竹席了。“玉簟秋”怎样李清照用时很讲究,很优美吧。不过呀,我们别光陶醉在优美的文字当中,我们还得分析分析这句词儿,有点儿奇怪的地方,哪里奇怪呢?红藕香残是室外的风景,可是“玉簟”如果解释为竹席的本意,那就必须得是室内的装饰了。可这样解释的话,逻辑上是不是有点勉强呢?因为既然已经是秋天,那为什么床上不换上暖和的被褥,还要铺着冰冷的竹席呢?逻辑上说不通吧,而且紧接着的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显然又是室外的活动。在几句室外景象当中强行插入“玉簟秋”这样一个室内意象是不是有点突兀呢?因此这里将“玉簟”解释为床上铺的竹席似乎有点儿不大合时宜。既然前面说的是荷花,将玉簟秋解释为像竹席的纹路一样的水波涟渏更为合适呢?而且,古典诗词当中确实有将簟纹比喻成水纹的传统。例如唐代诗人李益写过一首诗:“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苏轼也写过:“簟纹如水帐如烟”的诗句,那么他们都是将簟纹比作水纹,反过来将水比作簟纹,当然也是可以的。这样理解的话我们再来读“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不是就显得更流畅呢?凋落的荷花随着微波荡漾的秋水飘零而去,这是多么凄美的初秋景致呀。趁着天气还不是太冷,也趁着荷花还没有完全凋零,李清照决定泛舟出游,踏秋赏荷了。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她轻轻地挽起罗裙上了小船,兰舟就是小船的美称,我们看李清照用词确实讲究哈,荷花是红藕,竹席是玉簟,小船是兰舟。文字优美名不虚传吧,不过光文字优美还不够,李清照偏偏还别出心裁,安排了一个“独”字,独上兰舟。这分明是在向赵明诚撒娇吗?你看我又是一个人独自去秋游的呀,为什么每次我最需要你陪伴的时候你都不在我身边呢?过重阳节的时候你不能陪我赏菊喝酒,所以我不开心。“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荷花都快谢了,你还是不能陪我“轻解罗常,独上兰舟。”不能陪我也就算了,写封信给我报个平安,说声想我也是好的呀。可是这个赵明诚出差那么久,估计是忘我的,沉浸在考古事业当中,暂时忘了家中的娇妻了。李清照盼啊盼,就是盼不回自己的丈夫。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三句,写的实在是太美了。我们现在送信的快递小哥一般都是骑电动摩托,可是李清照笔下的快递小哥是踏着祥云飘然而来的。”云中谁寄锦书来“云中的快递小哥当然就是古代传说当中能够传递书信的鸿雁了。锦书是书信的美称,据说锦书是一个叫做苏蕙的女子发明的,苏蕙是南北朝时候秦州刺史窦滔的妻子,窦滔因为犯了事儿被流放。苏蕙非常想他,就用织锦绣了840个字的回文诗寄给丈夫,所谓回文诗就是,无论你是顺着读还是倒着读,都是一首一首饱含相思的凄婉诗篇,所以后人就用“锦书“来代指女子写给丈夫的书信。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也在苦苦的思念当中,盼望着远方丈夫的书信,那一行一行飞过的大雁是在传递着谁写的锦书呢?只可惜他等啊盼啊,只等到大雁早已飞过,直等到夜幕降临时,等到月满西楼,也没有等来属于她的那一封情书。在这里我要重点解释一下西楼这边意象。在古典诗词当中,西楼西窗,这样一些意象往往和爱情会发生密切关联。其实从古代的家居习惯来看哈,一般长辈是君于正屋,也就是坐北朝南的位置,例如诗词当中,往往以北堂代指母亲,因为这是主妇的居室,东厢房呢,一般是长子居住,女儿则居于西厢房。即使是在皇宫里面,居所的分配也是大致如此。例如东宫太子,西宫则往往是太后、妃嫔或公主这样一些女眷居住。于是在古典诗词当中,西楼、西厢、西窗便因为与女性的渊源而延伸出了旖旎爱情浪漫怀想,成为独具风情的爱情或者是相思意象了。像白居易的”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还有我前面引用过的李益的写情诗”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等等,用的都是西楼、西窗这样的意象来寄托爱情。我的师兄段学俭在解释西楼这个意向的时候,说过一段很幽默的话,他说我们在读晏几道的词集会发现,这位活了73岁的词人似乎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谈恋爱。在哪里谈呢?西楼。他记下了在西楼的相见和定情:”西楼月下初相见,内粉头云。“他记下了在西楼的欢会:”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他记下了在西楼分别之后的惆怅:”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还有写出了别后长长的思念。上千年的诗歌积淀,特别是著名诗人词人的典范作品造就了西楼,看来西楼真的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意象,因为它和爱情和相思有着这样一种美丽的缘分。那李清照显然是熟读过晏几道的词集的,因为李清照曾经点评过五代,北宋以来。几乎所有一流诗人,她看得上的只有四位,这四位分别是晏几道、贺铸、秦观和黄庭坚,而在这四位当中,晏几道是排在第一的。晏几道如此钟情于西楼,李清照难免不受他的影响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长,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词的上片从踏秋赏荷的白天,一直写到了月满西楼的深夜。而李清照的相思也在字里行间绵绵不绝的流淌着。这是李清照的西楼,这是李清照的相思明月夜,这是李清照的残荷玉簟秋。换头一句“花自飘零“,是再一次呼应了首句的”红藕香残“。”水自流“则是呼应首句的”玉簟秋“。秋天的流水带走了飘零的荷花。”花自飘零水自流“一个“自”字,让我们看到了李清照毫不掩饰的幽怨之情,你看那,落花自顾自的飘零,秋水自顾自的流走,那有谁能够怜惜我的孤独呢?李清照的情感真的很细腻啊,她一方面是感叹花的飘零,一方面也是再一次的暗示赵明诚,你的妻子也像花一样,再美的花朵也会有凋零的时候,而时光就像这无情的水流,带走了我的青春岁月,一去不复返了。你就不能好好珍惜我对你的这一番情意吗?“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到底还是怕赵明诚这个书呆子看不懂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暗示,在情书快要结尾的时候,忍不住干脆挑明了说,但愿我的相思不是自作多情的单相思,希望你也跟我一样,虽然人在两地,心也要在一起,希望你想念我,是跟我想念你一样的刻骨铭心啊。

思:既然都已经挑明了,那么最后三句,李清照呢也不。不再遮遮掩掩羞羞答答了“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前面讲了,因为难以忍受相思的折磨,所以才独上兰舟,想去郊游散散心,可是这浓浓的相思之情是任何娱乐都排遣不了的,赵明诚这个人也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才下眉头,”李清照的是想强颜欢笑,把因为思念而天天皱着的眉头舒展开来,可是思念却又悄悄地转移到了心头。原来这相思是无孔不入,无处可逃的折磨呀。试问哪个男人收到这样形意绵绵的情书会不动心?会不立刻收拾行装,恨不得马上就飞回到妻子的身边呢?外面的世界再精彩,可是我只愿意许给你我的一生,这就是李清照的爱情和相思。

修:“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的句子,太美,太柔软,美到我们无法不为她心醉,柔软到我们无法不为她心动。当然了,这样美丽的句子也是出自李清照,心思巧妙的化用。因为在李清照之前,北宋名臣范仲淹已经写到过类似的句子:“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只不过呢,范仲淹的词中将眉、间心上并列,就少了像李清照那样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灵动曲折之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一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