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式阅读”不可怕,可怕的是与书绝缘

给你一百万人民币,你愿意身处一个没有书的世界吗?

“作业式阅读”不可怕,可怕的是与书绝缘_第1张图片

据《中国青年报》(2017年6月1日)报道,5月20日发布的一份涵盖近14万上海小学生的阅读行为分析报告显示,上海儿童每人年均阅读书目15.32本,阅读时间主要集中在工作日下午4点半到晚上9点半,在阅读热门度前2000名的书中,仅儿童文学、小说、绘本三类书籍就占据了近四分之三(74.3%),而科普、传统经典、戏剧等类型的书籍占比少。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58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8.3%的受访者认为如今小学生阅读书籍种类单一,86.4%的受访者直言小学生“作业式阅读”的现象普遍,60.7%的受访者认为“作业式阅读”会起到应有的效果,83.0%的受访者认为小学生有必要多阅读科普类书籍,75.0%的受访者认为应该专门培养孩子们阅读的兴趣爱好。

“作业式阅读”或“任务式阅读”指学校为“重视孩子们的阅读量,经常布置任务,限定某一时间段读完一本书,孩子即便不喜欢,硬着头皮也得读。”在山中君看来,“作业式阅读”无可厚非,关键是被当作作业或任务阅读的书必须是所有小学生都喜欢的优质的图书。近年来,这类优质的图书不断涌现,尤其是通俗易懂的启蒙书,如《人之初:现代蒙学四十六课》、北岛主编的“给孩子系列”图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小通识”丛书。此外,相应的书目也涌现出来,如亲近母语研究院的中国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和新教育研究院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表。

我们要知道,“作业式阅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与书绝缘。山中君认为,中国各地小学的阅读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中层次最低的是只许做题不许读书,或无书可读;其次是给小学生读劣质的图书,或逼迫他们读他们根本就不喜欢的书,扼杀他们的阅读兴趣;层次最高也最理想的是学生共读优质的图书,在此基础上自主自由阅读。在这个层次上,家庭、学校、社会给学生提供了各类高品质的图书,为他们创造了更多选择的机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上海的小学生无疑是幸福的,因为上海绝大部分小学处在最高层次上,而广大经济落后的地区就多处在最低层次上,教育的差距可见一斑。

如今社会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学习最好的方法是加强阅读,增加阅读量,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说过,“从儿童发展来说,3-10岁不仅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阅读兴趣培养的关键期。如果家庭中不能培养孩子好的阅读习惯,小学不能培养好阅读兴趣,中学以后,学业繁重,很难培养出真正的阅读人。”

遗憾的是,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主要问题是广大父母和教师未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未做好阅读的榜样,引领孩子和学生阅读。前段时间学区房大热,有论者以金庸为例写了一篇妙文《最好的学区房,其实是你的书房》。文中说,“金庸的长辈们,从祖父到爸妈,留给他的不是一个显赫的求学履历,送他到这个那个名校。他们馈赠给小金庸的,只有从小到大无数的书。小金庸玩的是书,家里到处是书,过节的礼物也是书,父亲母亲也带头看书。”

与金庸一样幸运的还有我国著名作家王安忆,据《南方周末》(2017年5月25日)报道,作为作家茹志鹃的女儿,王安忆说,“别人肯定不会有我这么好的阅读条件:我家里面有书,可以读很多。我很早就开始阅读,范围也挺广,主要是童话、传说、神话。那时候,我母亲在上海作家协会,我很小时,可能上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到那边的图书馆借书。我记得我总是借一大堆回来,很快还回去再借。对我们现在称之为儿童文学的这些书,我个人兴趣倒不是很大。”“现在的人阅读少,当年我们不管爱好不爱好文学,读书量都比现在大。”金庸和王安忆的经历启示我们,创造丰富的儿童阅读环境有多重要。

在山中君看来,没必要非得让学生阅读所谓的童书,只要是好书,大可尽情让他们读。《罗素论教育》(杨汉麟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一书就深刻地指出,“没有哪一个儿童会认为孩子气是妙不可言的,他们都想尽快学会大人的行为举止。因此,儿童书籍决不应以儿戏的方式表现一种迁就的乐趣。许多现代儿童读物之人为的蠢笨,已达到令人恶心的程度。这种书籍要么使孩子烦恼,要么使之大惑不解,使之在精神成长上的冲动一片混乱。”

王安忆也持有类似的观点,她觉得“现在给孩子看的东西太幼稚了”,“孩子读书少,动漫都那么简单,好像一个人发育非常晚,始终那么天真。”“我们现在好像分得非常严密,孩子该看的和大人该看的有分界线。幼儿看看绘本、图画,等到一定程度,就有了所谓‘成人文学’。其实不是,文学就是文学,不应该分得那么清,文学本身就是青春的读物。”

山中君认为,在小学生的学习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阅读兴趣,喜欢上阅读,而不是厌恶阅读,至于一开始读什么都是次要的。美国学者斯蒂芬·克拉生在《阅读的力量》(李玉梅译,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一书中强调,“阅读行为本身便会提升阅读的兴趣,”并且“阅读轻松的读物有助于促进较大量的阅读,轻松的阅读可以是发展较高阅读能力的阶梯”。很多人一开始都是从不起眼的书读起来的,后来才因缘际会一步步真正爱上经典名著。

因此,阅读就好,就怕不阅读,或让其他东西挤占阅读的时间。要知道,中国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不重视真正意义上的读书,而以做题考试篡代读书。其实,能走到“作业式阅读”这一步已经很了不起了,就看能不能读得更好了。

注:文中配图源自互联网,谨此致谢。

I��u7��Y

你可能感兴趣的:(“作业式阅读”不可怕,可怕的是与书绝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