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追随自己喜爱的游泳健将孙杨,女儿的同学,大二学生思思不惜翘课、舟车劳顿,亲自到游泳赛场为孙杨呐喊助威。
我跟女儿交流,说你们这一代人让我看不懂呢。我个人感觉,喜欢一个人的作品,就看他的书,至于他在哪里签售与我无关;喜欢一个体育项目,就在电视、手机上看就好了,干嘛非得到现场,费时费力废学业还费钱?重点是,你越是接近那个人,你就会越是了解原来他外在的光环之下,也是有缺点的呢,这不会让你们失望吗?
女儿说,喜欢一个作者就去买他所有的书来看;喜欢一个歌星或者体育明星就去现场看,这都是"喜欢",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一本书或者一种思想纵然光芒四射也有偏颇;一个人在某一个领域很出彩,也并不代表他没有缺点,正因为他有缺点,才说明他是一个有血有肉、鲜活真实的人呢。
女儿说到"真实"这个词汇真好,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希望对方给我们真实,我们自己也期待真实的生活。
但我们距离真实到底有多远?
我们能否看到孩子真实的样子、真实的追求?
错位的投射期许:你之蜜糖,他之砒霜
"这么好的一本书你不喜欢?"我们常常闪着不置可否的眼神劝说他人:"你看看这本书,境界大气磅礴,情节荡气回肠,你竟然不喜欢看?!"
我们总是下意识地对一件事、一个人进行价值判断,并且理直气壮地要求他人违和地进行价值理念的转移。
我们经常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要学会换位思考,父母不易孩子要感恩。孩子你要接受"父母说你冷你就冷"的这份深情的厚爱。
那么,我们有没有尝试着主动换位思考,体验一下孩子们追星的正面价值?
回看全运会上,那些追星族的女孩男孩们,有序地分发礼品,明星赢了热泪盈眶,明星输了鼓励下次再来……孩子们之所以这么狂热,也是借助明星的拼搏精神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来投射自己未来成功的渴望,即便是自己喜爱的明星输了,也是宽容地报之以理解,因为每个人在受挫时最最需要的是鼓励而非打压。
此类事在我们父母身上,却是截然相反的作派。父母会对孩子说,我这辈子不行,但你要行。父母往往会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一次考试失败,就联想到考大学失败,就业失败,定义孩子一生的卑微;孩子一旦成绩好,就是家族的荣光。
投射是父母对孩子很普遍的一种状态,我们几乎人人躺枪。
有些人说,我从不给孩子压力,从不给孩子任何限制。
过低的投射期许:巨婴是怎么来的。
其实,投射的渴望基本上有四类,如上一个案例的错位期许,还有一类父母会过高地估计自己或者他人的水平,忽视自己孩子的能力。"孩子还小,大了就行了。"这类孩子的父母,语气里满是溺爱,孩子再大也是巨婴。
有个溺爱儿子的婆婆对儿媳妇说,"你都是当媳妇的人了,ta还是个孩子,你平时要多关心ta。"
毫无依据的投射期许:别人家的孩子是最完美的
投射的另一种就是,"别人行,你就行!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这类孩子的父母,语气里总是透着气馁。而孩子也在气馁中垂头丧气地活在"别人家孩子"的光环之下。
当家长掩饰不住内心的失望,一声叹息说"这孩子真没出息……"这个孩子果然失去斗志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低估预言。当然,也有一部分孩子不服"父母"的预言,一直在努力"证明"自己,在不断"证明"自己的过程中,丧失了自我,丢掉了生活的智慧和享受幸福的能力。
其实,还有一种更隐蔽、更难的点就在于,我们在给孩子施加影响,我们自己未必是知道。
抹杀个性的投射期许:乖乖宝心理的扭曲你可知晓?
"我家的孩子一直很乖,做事总令我们满意,至于惹事在我家孩子的字典里,那就没有出现过!"这类孩子的父母语气里透着不容置疑地自豪。
可就是这些从小很乖的孩子,由于习惯性地压抑自己的需求,只为了迎合父母的感受,成人后出现了更大概率的心理问题。
约翰·威尔伍德认为,在两人关系中,期望常是一种微妙的暴力,因为这是要求别人顺从我们的意志。
因此,我们对孩子期待的眼神就是一种来自我们内心的欲望,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忍不住投射在孩子身上的需求。
“你不知道我这个女儿有多能干。情商高,朋友也多,性格开朗,处理事情冷静。”一说起女儿,南京一中特级教师黄侃的神情充满了自豪。“留学的事情也是她自己决定的,自己找的学校,还申请到奖学金,自己办签证,买机票。”
可就是这么一个优秀的女儿远远,却将自己的生命之火永远地熄灭在遥远的荷兰,"我去了,不要救我。"这是那个一直优秀的姑娘远远决绝的留给亲人最后的话。孩子为了迎合父母投射的优秀期许,扭曲了自己的心灵,直到不能承受之重。
爱孩子就要如他所是。首先是接纳我们孩子真实、本来的样子,信任、鼓励和欣赏我们的孩子,尽量多的去了解他、理解他、倾听他们的想法。教育一定要选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而不能按照家长的标准去塑造孩子。
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教育手段。
我们可不可以做到,少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带着全然的好奇心陪伴孩子成长?
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
追星也好,读书也罢,只要赋予人生恰如其分的积极意义,一切的存在,都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