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拾遗——共和小吃店

小城里有两条河,略宽的叫太隔,略窄的叫蛟桥,都是东西走向。80年代,因为吃水深浅的缘故,两条河的作用是大不相同的。浅窄的河道,让蛟桥显得文气优雅,加上两岸有景有致,多的是民居老宅,是商贾立业的好地方。即便是今天,小城的商业中心依然是沿蛟桥而建的。

小城拾遗——共和小吃店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太隔则不同,吃水深,河道宽,是那个年代内河航运的枢纽。河道内多的是货运船舶,两岸的装卸码头鳞次栉比,装煤运木,熙来攘往,好不热闹。那时,在这样的地方,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店铺。

但可能是因为干体力活的人多的缘故,在太隔桥的南桥头开过两家小吃店。东头那家的名字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5、6岁时,爷爷中午接我放饭,都会在这里给我买两个肉馒头。西头那家就是共和小吃店。

小城拾遗——共和小吃店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小吃店有两层,一层在桥面上,一层在桥面下的河浜边。沿街的门面不大,顶多也就十几个平米,放两张八仙桌就已经显得拥挤。人多的时候,客人们都会到下面一层去找位置。

小吃店经营面食,有馄饨、面,但主营的特色却是汤团。汤团,不是汤圆,也不是圆子,不是团子,更不是元宵,它就叫汤团。

小城拾遗——共和小吃店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共和小吃店的汤团,要用糯米粉加水磨粉混着、用热水和面,这样和出面既糯口绵软,又不失筋道和嚼劲。与讲究“皮薄馅大”不同,汤团面皮不能太薄,相反,要有一定的厚度,一口咬下去,要能在汤团上留下两排整齐的牙印,这才是合格的。

常见的汤团馅儿有菜肉、全肉、芝麻、细沙四种,两甜两咸,但共和小吃店的汤团基本只卖全肉和芝麻,偶尔有细沙。

相比芝麻馅,我更中意全肉,是用鲜肉剁碎,拌料酒和酱油,既去腥味,又让汤团里的肉汁鲜美无比。那味道像极了红烧肉,又不似红烧肉般腻口。

小城拾遗——共和小吃店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总之,不论咸甜,一口下去,就有种说不出的饱足感,在那个零食不多的年代里,那样的饱足很难在今天找到同感。

共和小吃店的营业员都是退了休的奶奶。小吃店肯定是国营或者集体的,但我至今也搞不清楚为什么她们退休了还经营着那家小小的店。奶奶们很喜欢我们这些半大孩子去吃汤团,偶尔逗上我们几句,似乎是她们难得的乐趣。

小城拾遗——共和小吃店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三咸两甜,是我在那里吃汤团的标配。我记得是我第一次去那里时,一个奶奶给我的建议:4个太少,6个太饱,吃5个刚刚好……

时至今日,当我偶尔在其他地方看到“汤团”两个字时,依然会感到无比亲切,依然会冲进店去要上一碗。不管嘴里吃到的还是不是当年的味道,脑子里想的,还是共和小吃店的三咸两甜。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城拾遗——共和小吃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