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季的我是歌手,从第一场竞演开始,我就喜爱A-Lin的歌声,喜欢她淡然低调的性格。而且她的选曲风格又和我平时喜欢的音乐类型比较对路,所以每次比赛完之后,我都会带着极端的个人主义色彩在心中给A-Lin投上一票。然而上周五的竞演,谭维维的一首《往日时光》,让我完全为之感动。如果只让我选出一个最喜欢的表演,那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人生中最美的珍藏,却是再也回不去的——往日时光。
人生中最美的珍藏,正是那些往日时光。虽然穷得只剩下快乐,身上穿着旧衣裳。
北京城萧索的冬天,传来那狂风的呼啸。圆明园中温柔的夏夜,荷花幽然正盛放。
因为在国外学习,生活,所以能够找寻的回忆就少之又少。从小学到大学,我几乎就等于没有离开过家,即便是上大学,周末有空的时候我也经常回家。闲暇无事时,不习惯总是守在电视或电脑前面,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整理以前的老照片。那时的生活简单,没有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只是在很特殊的日子,才会拥有几张胶片相机留下的画面。纵使没有手机,数码相机时时刻刻记录我儿时的生活,可看着自己书柜里满满一层的相册,才发现自己竟然已经看过这么多雨露星辰,走过这么多流转岁月。
那时自己还那么小,父母还那么年轻。摔倒了有妈妈的安慰,走累了有爸爸的肩膀。知道未来的路很长,却总也不识愁滋味,在心里妈妈永远美丽,爸爸永远强壮。我们可以一起走很长很长的路,攀最高的山峰,淌最急的河流,在草原上骑马飞驰,在大海中冲浪嬉戏。春天看百花盛开,夏天听知了鸣叫,秋天赏香山红叶,冬天走进冰雪天堂……
从小你们就告诉我,世界很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从我有属于自己的记忆开始,每年我们都会到各个地方去旅游。在地图上一一标注出行走过的足迹,竟然发现,不知不觉间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中国。
1999年,八岁,第一次回广西老家过年,也许在这之前,农村只是一个名字,随之而来的是潜意识里的贫穷落后。经过崎岖山路,或者都不该称之为路的路,才来到了老爹成长的地方。总觉得自己幸好没有出生在这般地方,早已习惯了城市里的万家灯火,只觉得那里才是属于我的家。但我们也总是对人生的第一次充满好奇,第一次知道层层叠叠的梯田,第一次看到耕牛遍地跑,在田埂间恣意疯闹,玩儿的不亦乐乎。所以似乎忘记了这里的僻远,似乎忘记了这里的闭塞,但,也仅仅是似乎罢了……
2001年,十岁,第一次下江南,到了人们口中常常念到的鱼米之乡,也是妈妈的故乡。在南京中山陵祭拜中山先生,雨花台悼念烈士英魂,夫子庙聆听圣贤教诲,再到扬州瘦西湖走过二十四桥明月夜,无锡鼋头渚看太湖美景……怪道人人都说江南好,果真一去便放不下也忘不掉。
2002年,十一岁,看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山是青郁郁的连环,水是碧湛湛的一湾。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把山石雕琢成艺术品,由远及近,转弯回眸,足可以呈现出万千变换;然后在七星岩洞中探访地球万年的沉积,形神百态,点滴凝结的钟乳石向下延伸,冒芽而出的石笋向上生长,当最终连结成石柱的时候,世间早已经历过百转轮回、沧海桑田。原来我们的存在对于造物主来说,本就纤如丝缕,微如凡尘。
2003年,十二岁,小学毕业,二下江南。且不说世人口中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连白居易都道是,江南好,最忆是杭州,并要更重游,我自然也要附庸风雅一番。酷炎的夏日,漫步在西湖边,听大人们把西湖的三绝娓娓道来——断桥不断,孤山不孤,长桥不长。断桥的故事玄了,一条白色的千年灵蛇,修成了人身,练出了人性,她来到西湖,西湖的春天也是爱情的春天;孤山的故事奇了,一名诗人居庙堂之高,又处江湖之远,视梅为妻,比鹤如子,最后鹤去不返,梅香满山;长桥的故事长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顿时骤雷霹雳,之后彩虹横空,只能化蝶双飞,甲天下明丽的西子湖畔,何以让爱情凄绝?
坐在竹笠小船上逛姑苏古城,听着苏州评弹,虽然是听不懂的吴侬软语,但其中的百转千回,委婉缠绵却是淋漓而抒。“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即便心中氤氲着的本是国破山河在的愤慨,在烟雨江南,也变成了凄楚流离的无奈。这水般温婉,花般绚烂之地,就留给文人墨客吧,不谈黎民百姓,不谈天下苍生,只有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2004年,十三岁,第一次来到西南宝地四川,先到泸州闻满城飘香的美酒,再到蜀南竹海看一望无边的翠竹。登峨眉金顶,探访深山更深处的峨眉山猴子主人,又问道青城,哪有什么人定胜天,需有天人合一,才能道法自然。所以才有了乐山大佛镇守宝地,才有了人类智慧结晶的都江堰成就天府之国。父母说,年轻人,应该多学孔子的儒家之术,学而优则仕,等过了不惑之年,便要渐悟老庄的大道无为,道,可道,非常道。可惜我向来不爱孔子的学说,强求不来的便放手,无为有处有还无。
2005年,十四岁,来到了祖国西北的古都——西安。虽然我历史学得不好,但是我一直钟爱汉唐,因为我觉得只有汉唐,才是真正属于华夏儿女的历史,才真正代表了中华文明的兴起和强盛。长安城里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走出了太多太多的历史人物,张骞从这里走出了丝绸之路,从此东方古国的威名远震四方;霍去病从这里出征,即便千载之后河西大地依然处处留下他的足迹;文成公主从这里出嫁,给西藏带去了文明的曙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在这里上演,大文豪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那时的西安还叫长安,一世长安,多么美好的愿景,虽然如今的古城西安相较于千百年前的兴盛繁华,显得黯然没落,但数不尽的遗迹早已把文明刻在了这片土地,告诉中华儿女,我们永远血脉相连。
2006年,十五岁,我们自驾车去了大连和承德,看海看草原。在模糊的记忆里,北戴河南戴河也去过几次,大海于我而言早已不觉得稀奇,不过海水朝潮朝落,浮云长长长消。但我依然喜欢看海,因为她海纳百川的广博和宽容,惊涛骇浪的气势和力量,烟波飘渺的辽远和虚无,沧海桑田的存在与永恒……视线之内的宽广不过是她的苍茫一隅,但每一次的面朝大海,都是心灵的春暖花开。
承德也早已不是第一次去,也许别人记得的是避暑山庄,而我心心念念的是坝上草原。还珠格格陪伴我度过了整个童年,而当年的那群敢爱敢恨的年轻人就是在这里骑马奔驰,放声歌唱,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最重要的是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
暑假里,我又有幸走访了祖国西南边陲的贵州和云南,从水帘洞中窥见黄果树瀑布,一面悬崖峭壁,古木森森,一面芳草鲜美,铺上云天。从昆明到大理再到丽江,一路下来,最爱的还是坐拥苍山洱海的大理。大理,长久以来便是一个文化符号,三塔之前,大理国的故事广为传扬,金庸的妙笔,把天龙寺的六脉神剑、段家世代相传的一阳指描写得出神入化。一时间根本分不清究竟何为历史,何为演绎,无论是天龙八部中的段正淳、段誉父子,亦或是射雕神雕中是一灯大师段智兴,都是真实存在的人物,既然虚虚实实本就难以看得清楚,那我愿意相信,无论是到处惹出风流韵事的段正淳,还是段誉义薄云天的结义大哥萧峰,亦或是大闹大理皇宫的周伯通,前来向一灯大师求助的郭靖黄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最起码,在我们心中,曾经构筑起一个英雄梦。
2007年,十六岁,第二次踏足四川,感受到的并不是故地重游的亲切,而是天公造物的奇伟瑰丽。四川之大,名山盛景之多,令人叹为观止,满满一周的行程,也不过在武侯祠、泸定桥、黄龙九寨、海螺沟稍作逗留。一面是三顾频烦天下计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面是大渡桥横铁索寒的革命热血顽强抵抗。一面是五彩斑斓的池水掩映在漫山丛林之下,一面又是圣洁晶莹的冰川顺延山势一泻而下。人文和自然交相辉映,总是不枉此行。也许去过玉龙雪山和梅里雪山的人会觉得海螺沟的雪山太过庞大,少了灵气,但当你在不到三千米的低海拔,看到如此气势恢宏的冰川与原始森林融为一体时,严冬与盛夏就这样矛盾地交融,就如同太极,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白相容,混沌为一,是为自然。
2008年,十七岁,不耐烦北京由于奥运安保处处被查身份证,便在奥运会开幕前夕,逃离了酷严夏日笼罩下的北京城,到中国最北之地凉爽的黑龙江体验俄罗斯风情。印象中的黑龙江总是出现在抗战片中,穿着厚厚军大衣,带着雷锋帽,配上金边眼镜的潜伏特务,在冰天雪地中传递情报,却未曾想象,退去冰雪的夏季是另一番异域风光。徜徉在中央大街,琳琅满目的是俄罗斯风情饰品,耳边似乎还回荡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看过草原,看过大海,终于在大兴安岭的一隅伊春,领略到森林的广袤。看过熔岩洞,看过钙化池,终于在五大连池,找寻到火山爆发的痕迹。呼吸过深山老林中泥土的芬芳,品尝过火山熔岩水中硫磺的味道,被风雨过后折断的古树阻挡过去路,在苦寒的地下冰河想念盛夏的怀抱。寂静的森林在风雨中乱作,凶猛的火山在爆发后死亡,表面平静其实暗潮涌动,威力爆发仍要积蓄力量,如此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才是世间万物的本来面貌。
2009年,十八岁,高中毕业,趁着人生中最长的暑假先走访了青岛,然后第三次下江南,上塘古街,拙政园,同里古镇,绍兴沈园,兰亭,鲁迅故居…人并不多,却令人回味无穷。
最早听说绍兴是因为鲁迅先生,而我向来是儿女情长、纵情山水的人,因而拜访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故居时仅仅是游客精神,想到的都是从小学开始每篇文章必为重点的枯燥文章。最不服气的,每每遇到错字,是鲁迅就是通假,是我便是错别字,不公平!太不公平!!什么孔乙己和茴香豆,什么阿长与山海经,若说心中还有些许好感,那也仅仅因为在阿Q正传里总算有句我赞同的话,有钱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直到大学读到了他的伤逝,才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但仅仅是一时而已,如此皆为后话了。
心系绍兴,情动沈园。小时候听到陆游和唐琬的故事时,尚不知情为何物,就已然为之叹惋,从口中便可背出不和年龄的千古绝唱——钗头凤。世人眼中的放翁一生豪情万丈,是因为他把全部的温柔都留给了唐琬,红酥手,黄藤酒,携手漫步,看满城春色宫墙柳。却谁知人间世事无常,因为世俗,唐琬只得倚栏咽泪装欢,难!难!难!人生如白驹过隙,一转眼便是两鬓苍苍,春如旧,却是物是人非。只要还活着,两个人总还有转圜回旋的余地,而如今天人永隔,却是一辈子的遗憾了。夜阑人静,陆游心中仅剩的柔情似水也永远冰封,只余铁马冰河入梦来。也许对放翁而言放舟江湖才是幸福吧,不取功名,只愿一生一世一双人……
2010年,十九岁,四下江南后到沈阳避炎夏。作为一个极端大北京主义者,实在是对上海提不起任何好感,早已不是第一次来,若不是世博会,我根本不愿意提及。然而对于世博会,我也只能,呵呵,差评!!三天的联票,呆上一天已经让我够受了,只得嘲笑自己,不过是从众的大流,偏偏愿意在如此炎热的天气里跟全中国人民,甚至是世界人民大合影。还好后面的几天舒心地在苏州度过。我对苏州的好感度应该在全中国所有城市中数一数二,这座城市几乎是现代和古韵的完美融合。老城区,撑着油纸伞,在小巷中徜徉,满目青瓦白墙;高新技术园区,金鸡湖畔,栋栋高楼鳞次栉比。难怪苏杭出美女,长裙翩跹,追随潮流,却又透出抹不去的古典气息。
想想当年到处游山玩水的乾隆皇帝才六下江南,而我在不到二十年间已经第四次到江南,如此看来,做皇帝也未见得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说话间便穿越到三百年前——沈阳故宫,应该是清朝最初起家的地方吧,如书中所说,当被称为盛京。见惯了北京故宫,自然不会觉得这里的气势恢宏,金碧辉煌,不过一段无法抹去的历史罢了。除了大北京主义,我似乎还是个大汉族主义者,就算如今电视剧把清宫戏演得是沸沸扬扬,我依然鄙视,唾弃清朝带给中华民族的屈辱。虽然延续千百年的小农经济已经在明朝末年展现出了其弊端,但让游牧民族替代中原的农耕文明,难道不是整个社会的更大倒退?借用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话“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却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我宁愿这座故宫是满清永远的聚居所,而非闯入中原,让原本中原的高贵陷入苦难。
2012年,二十一岁,美东之旅。第一次踏出国门,就来到口中常常提及的万恶资本主义社会之首的美帝。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自认为在北京生活二十余年,世界上也就仅有少数城市可以越及。纽约勉强算上一个,却也让我这个在北京从不闯红灯的好公民,硬生生地跟着来自Wall Street视时间如生命的精英们光明正大地闯红灯,这种经历对我这个过马路一定要踩在斑马线上的人来说也是难得了~或许因为我只是一个游客吧,一个城市的文化总要在这里真正生活才会有体会。人人向往的华尔街,在我看来也不过是冰冷的高楼,投行的精英们,不过是视金钱如血的屠夫。也许世界少了他们,才会拥有祥和的安宁。
2013年,二十二岁,我终于来到了青海,那伸手可及的天堂。人总是慢慢长大,就连一直以为根深蒂固的想法都会随着时间转变甚至是消逝。从小生于安乐,对于偏远落后的西北总是不喜欢的,沙漠、戈壁、狂风、荒芜…一切源于美丽传说的故事,无论是富饶的楼兰古国,水草丰盈的罗布泊,早已被黄沙湮没。既然逝者已逝,那么追求安逸潇洒才不枉费此生。所以流连于青山碧水,鸟语花香,看遍人世间繁华。心灵第一次被震撼到,是因为余秋雨《莫高窟》中的一句——我们是飞天的后人!!当信仰与地域结合,爱上的就是地域背后的故事和文化。
大学时选修了大学语文古代,也许就是从那时起,我不再仅仅钟爱抒情派的诗词,气势磅礴豪情万丈却又夹杂悲壮凄绝的边塞诗更加打动我。那般胸怀广阔、壮怀激烈,同样是写景,无论是秦时明月汉时关,或是一片孤城万仞山,抑或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无与伦比的苍茫遥远,人生淹没在时间空间的更迭轮回之中。所以一直幻想有一日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哪怕只是万一。
大学毕业旅行本已经策划好的甘肃重走丝路,却因为同伴的临时变卦无疾而终,遗憾中的庆幸是我跟随母亲大人来到青海,填补了心灵的空缺,藏传佛教的发源地塔尔寺,霍去病铁骑征服的祁连山脉,文成公主挥泪别大唐的日月山,高原上茶马互市的商衢之地丹噶尔古镇…虽然以我如今浅薄的阅历,始终无法理解藏传佛教中不求今生,唯求来世的教义,但真正看到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五体投地地在塔尔寺前磕十万个长头时,还是被深深震撼,是什么样的力量才可以支持信徒们年复一年地重复这相同的动作,到老到死,只为一个看不见的来生?我也困惑了。许是人杰地灵吧,在这个抬头似乎便可触及天堂的地方…
大学毕业,这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告别生活了二十余年的故土,告别父母,漂洋过海,到太平洋的彼岸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再也不可能一转身就有父母可以依靠,再也不可能像儿时一样时时陪伴在父母身边。他们从小便带着我去看这大大的世界,直到把我送到了世界的另一端。当我载着他们的期望接触一个全新未知的未来时,他们却渐渐老去。也许今后我的旅途中会鲜有他们的身影,但我永远希望,他们就在我的转身之间,就像小时候一样。
如今我们变了模样,为了生活天天奔忙。但是只要想起往日时光,你的眼睛就会发亮。
2015年3月18日
于阿拉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