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阅读分享 2018-03-01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韦林厄姆的著作,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详细分析了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其中有很多观点值得分享和探讨。

       作者分了如下章节来讨论学习:

Chapter 1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

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但它很脆弱

我们是如何思考的

对课堂的启示

Chapter 2 教师应如何教授学生所需的技巧?

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来说必不可少

背景知识对于认知能力的必要性

事实性知识可以增强记忆

对课堂的启示

Chapter 3 为什么学生能记住电视里的所有细节,却记不住我们告诉他的任何知识?

记忆的重要性

好教师的共性

故事的效用

故事结构的实际应用

无意义的情况

对课堂的启示

Chapter4 为什么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这么难?

理解其实是记忆

为什么知识是浅表的

为什么知识不能迁移

对课堂的启示

Chapter5 题海战术有用吗?

练习是为了日后更好地学习

练习使记忆更长久

练习促进知识的迁移

对课堂的启示

Chapter6 让学生像真正的学者一样思考的秘诀是什么?

科学家、数学家和其他专业人士如何思考

专家的“工具箱”里有些什么

如何让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

对课堂的启示

Chapter7 我们该如何因材施教?

风格和能力

认知风格

视觉/听觉/运动知觉型的学习者

能力和多元智能

小结

对课堂的启示

Chapter8 怎样帮助“慢热型”学生?

什么使人聪明

对于智能,态度很重要

对课堂的启示

Chapter9 那么教师呢?

作为认知技能的教学

练习的重要性

获得、给出反馈意见的方法

有意识地提高:自我管理


我读过书之后,总结一下我的阅读收获,我把作者的各个章节总结为如下要点:

学生篇

▶ 什么情况可以引发思考?以及怎样思考才能获得成功?

▶ 如何扩展工作记忆和提高效率?

▶ 怎样更好的理解抽象意义?

▶ 怎样高效的做题?

▶ “慢热”和“快热”

老师篇

▶ 老师如何教学生学习和记忆的技巧?

▶ 教师的责任

▶ 怎样才能真正的因材施教?

接下来我根据我的阅读结果,总结以下阅读收获:

▶ 什么情况可以引发思考?以及怎样思考才能获得成功?

        大脑天生会“懒惰”,大多数都会避免思考,因为非常的耗费精力(体力和精神),因此记忆系统会比思考系统可靠的多,记忆可以指引我们行动的策略,又快又省力。我们的视觉和行动力会让我们不假思索的开始行动,所以我们会经常不断的做重复同样的事情。但是,发现问题、动手解决恰当难度的问题并且获得成功会让我们愉悦异常、拥有极大成就和满足感,而毫无进展、太难或者太简单、被“剧透”、太多提示暗示则会磨灭我们仅有的好奇心和斗志,好奇心是非常容易被打击和磨灭的。

▶ 如何扩展工作记忆和提高效率?

       若想不断培养思考能力,则需不断的扩大自己的长期记忆(关于世界的事实性知识及过程知识,简而言之就是知识面)和工作记忆(自己的意识和思考的事情)。学生需要积累强大的事实性或背景式知识、成长于注重技能的环境、深厚的词汇量积累,这些都非常有助于阅读理解,避免曲解。丰富的知识量使记忆的合并变成可能,并且可以帮助理解各个要点之间的联系。知识面和词汇量就是从小学开始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根源,同时背景知识越丰富将越增强我们的记忆,书、杂志、报纸就是最好的新词汇和想法的来源,越多知识量会产生越多的想象力。

       因过多步骤的逻辑、事情与事情直接没有事实的联系或者过多的提示,新学的概念没有应用之处,会导致我们的工作记忆空间有限并工作记忆过量,拉低我们的认知能力。

▶ 怎样更好的理解抽象意义?

        抽象意义理解起来比较难,因为人们习惯用已知的事物去理解新的事物,而且大多数都是具象的,因此学生可以学习“类比”的方式,把抽象概念与实际例子之间联系起来,建立深层的理解,例如班规、家规来理解法律。

▶ 怎样高效的做题?

       有了理解能力,我们还需要知识迁移的能力,将学到的知识去运用,这就更加困难,因为这需要综合运用背景知识、阅读策略、理解问题各方面、分清主次等等能力。要拥有这些能力,我们需要充分的练习,练习可以增加基础技能、改善迁移、防止遗忘,极其有效的练习包括熟练拼读单词(快速阅读的基础)、熟练的计算能力、科学课程中的各类基础知识点,但更加有效的联系方式则是“分散学习”,例如每周高频合理安排时间去锻炼拼读和计算,往往比临时抱佛脚的学习4小时的效果要好很多。这些练习应该循环往复且周而复始,同时若能与有趣的阅读相搭配,则会引发奇妙的结果。

▶ “慢热”和“快热”

      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就是因为他们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虽犯错但可以根据错误开展猜测和验证、思考主次和忽略无用信息、分辨重要细节、极强的迁移知识能力。他们正是掌握了这些工具:背景知识和充分练习、运用抽象思维、讨论或对话当前研究的问题来支持自己的思考。

      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是不同的,风格是我们倾向于思考和学习的方式,而高能力的学习力是我们追求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老师来说并不那么重要。不同风格的人思考学习的方式会不同,但在学习能力上不应差异太大。曾经有理论区分视觉、听觉、运动型学习者,但实际上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对学习能力的提升会有多大的差异。

      智力分为八项智能:语言、逻辑、 身体运动、人际交往、内心、音乐、大自然、空间。能力既不能互换,也不能取长补短。“聪明人所有方面都聪明”,的确是这样的表现。但是智力差异还是可以通过持久努力来改变,基因加后天环境(家庭、营养、医疗、学校、家长期望)的影响可以让每个学生不断改善。赞扬学生的努力、赞扬他们的实践过程、赞扬他们对待作业的负责态度、赞扬面对困难的不懈竞思,“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就将是必然的。

      学生除了学习知识,还需学习技能,比如自觉性、时间安排、足智多谋等等,学生“跟上队伍”是长期的目标,包括每天固定时间完成作业、坚持阅读、每周收看科学性内容、家长计划等等。

     建议学生们:

     早期学习的概念应该少而精,日后再通过不同科目的反复重复来巩固概念;

     阅读科普、知识性数据、日报、政治类书籍可以早一点;

     知识体系在先,批判性思考在后,具有浅显的知识比没有知识强得多;

     关注偶然、非课堂获得的知识;

     学生应该获取有意义的知识;

     词汇量和计算能力的积累,是最必要的基础知识积累;

     学习通过单词或词组画出文章情节发展图,可以有效达到思考故事元素和联系的目的。

       老师们会发现,大多数学习过程,会有“兴趣”在左右,但是实际上让知识切合学生的兴趣并没有用,学生应该接受和善并有条理的教学,记忆过程中配合良好情感体验,可以让大脑记得更好。研究表明,大脑喜欢“讲故事”性的教学,利用“有因果、有冲突、多样性、有角色”的“故事”让我们可以更快的理解和思考。应该要老师正确的引领学生的学习,慎用“探索性学习”和“强夺注意力”的教学方法,要在环境恰当、不放任自主学习的环境中思考如何把有趣的东西和正在讲的话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学习并让作业带着学生思考,教会学生使用“联想法”协助机械记忆。所以建议老师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接收学生之间的差异、放慢讲授速度;

            将重要内容板书;

            提出本次课程的中心问题,吸引学生参与解决;

            学会“讲故事”和“联想法”教学法;

            在学生获得足够正确的背景知识后,再提出新的待解决问题,尤其是在科学课程中;

            老师应该着重思考教学内容、教具、课程设计,根据内容安排出希望学生学得的东西,而不是着重思考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因为没有因材施教而内疚;

            让学生练习所有的过程而非特定方案,改变吸引注意力的方式;

            师长坚持记录教学日记,记录经验,培养日后控制问题难度的能力;

            从学生、专家得到教学反馈,有意识提高课程能力;

            找到合适的拍档交流教学心得和成果、跟踪观察学生和自我提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阅读分享 2018-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