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宋皇位交接第一棒:赵匡胤为何传弟不传子?(一)

这两天,有这么一则消息,很吸引眼球:2016年全国“卖地”收入最高的50个城市,合计土地出让收入达到2.45万亿元。其中,苏州的土地出让收入最高,一年“卖地”收入超过1700亿元!

想想最近几年一直上窜的房价,政府土地财政的重新崛起,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揭秘大宋皇位交接第一棒:赵匡胤为何传弟不传子?(一)_第1张图片

然而,就在房价如此凶猛的环境下,很多父母还是咬着牙,拿出大半辈子的积蓄,为子女买房。为何?人活一辈子,不就是要让孩子过得好点?!现在不拿出来,百年以后自然也都是孩子的。

话很朴实,也点出了一个要点:父母的财产,一般都是留给子女的。

不过,1000多年前的大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是“二班”的:在他去世前,两个儿子检校太傅赵德昭(26岁)和检校太保赵德芳(17岁),都已成年;可他去世后,继位的却是他的三弟晋王赵光义(38岁),是为宋太宗!

揭秘大宋皇位交接第一棒:赵匡胤为何传弟不传子?(一)_第2张图片

赵匡胤把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有什么不对吗?悦史君认为,这不是对不对的问题,而是完全违背了古代皇位继承传统!

普通老百姓尚且知道,要把一生的财富传给子女;而在古代帝王家,规定则更加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清朝虽然特殊,但也是传位给皇子的。

所以,自从赵光义登上皇位之后,关于他得位不正的各种阴谋论,就在朝野上下传扬开来。可他却没有举行宣布遗诏等任何传统仪式,并且不照嗣统继位次年改元的惯例,急急忙忙将只剩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

揭秘大宋皇位交接第一棒:赵匡胤为何传弟不传子?(一)_第3张图片

可在赵光义即位的第六年,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他突然在朝廷中首次正式公开了“金匮之盟”,说哥哥赵匡胤之所以传位给自己,是因为妈妈昭宪太后杜氏,在建隆二年(961年)临终前,要求赵匡胤这么做的,还让他们兄弟约誓了,大臣赵普也参与了整个过程。

“金匮之盟”的出现,让赵光义继承哥哥赵匡胤的皇位,有了权威依据;然而,由于“金匮之盟”提出来的时候,最关键的两位当事人昭宪太后杜氏、宋太祖,已经过世多年,而且“金匮之盟”的原文从未出现过,新的问题就又产生了: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过“金匮之盟”?它的内容又是什么呢?下面,悦史君将就“金匮之盟”本身,及与它相关的昭宪太后杜氏、大臣赵普、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等4人,来拨云散雾,揭开大宋皇位交接第一棒背后的权力斗争!


姗姗来迟的“金匮之盟”:雾里看花说法不一

“金匮之盟”作为一个历史事件,明确记载于《宋史·杜太后传》:

“建隆二年(961年),太后不豫,太祖侍乐饵不离左右。疾亟,召赵普入受遗命。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噎不能对。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看不懂文言文的悦友别着急,悦史君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昭宪太后杜氏临终前,叫时任兵部侍郎、枢密副使的赵普进宫写遗命,告诫宋太祖赵匡胤要吸取后周恭帝柴宗训因年幼(被宋太祖逼迫退位时仅8岁)失国的教训,百岁后将皇位传给三弟赵光义,宋太祖哭着答应了,昭宪太后杜氏让赵普写了约誓书,并藏在金匮中,秘密保存在皇宫里。

揭秘大宋皇位交接第一棒:赵匡胤为何传弟不传子?(一)_第4张图片

《宋史》是记载宋朝(包括北宋和南宋)历史的官修史书,元朝至正三年(1343年),由元朝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这时,距离“金匮之盟”发生的时间,已经过去了382年。所以,修撰《宋史》的史官们,只能根据宋朝人的记录来写。

“金匮之盟”第一次被提出来,是在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当时在朝中几年郁郁不得志的太子少保赵普,在一次退朝后,又上书宋太宗赵光义,说自己参预了昭宪太后杜氏临终时的顾托、要求赵匡胤传位给赵光义之事。赵光义仔细听完赵普的上奏,深为感动。

不久,赵光义在朝廷中首次正式公开了由赵普提醒后、自己发现的“金匮之盟”。赵光义还提拔赵普为司徒兼侍中,封为梁国公。

揭秘大宋皇位交接第一棒:赵匡胤为何传弟不传子?(一)_第5张图片

虽然朝臣们对“金匮之盟”的突然出现很震惊,但还是慢慢接受了它。但由于“金匮之盟”的原文从未出现过,在对它的理解上,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独传约”,即赵匡胤传位给弟弟赵光义,这是《宋史》等正事里的记载。

另一种为“三传约”,即“赵匡胤传位给弟弟赵光义,赵光义再传位给弟弟赵廷美,而赵廷美再再传位给侄子、赵匡胤的二儿子赵德昭”,这也是北宋时期大量私史稗乘的记载。

客观来说,“三传约”虽然比较复杂,但更符合人们的理解,皇位最终还是回到了赵匡胤的儿子手中。不过,要理解“金匮之盟”,还是要让昭宪太后杜氏先发言——


昭宪太后杜氏:纯为大宋江山考虑

杜太后是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和魏王赵廷美的生母。“金匮之盟”,据传就是在她临终前,召集大臣赵普、儿子赵匡胤和赵光义等3人,吸取后周恭帝柴宗训年幼(被赵匡胤逼迫让位时8岁)失国的教训拟定的。

杜太后是建隆二年(961年)去世的,当时大宋刚刚开国第二年,赵匡胤时年35岁,幸存的两个儿子:二儿子赵德昭11岁,四儿子赵德芳才3岁。如果这个时候赵匡胤有个三长两短,皇位传给两个儿子中的任一个,确实会有“主少国疑”的隐忧;时年23岁的三弟赵光义,从巩固大宋江山的角度来说,继承赵匡胤的皇位,肯定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揭秘大宋皇位交接第一棒:赵匡胤为何传弟不传子?(一)_第6张图片

可杜太后的意思,是要二儿子赵匡胤把皇位只传给三儿子赵光义,两个孙子赵德昭和赵德芳的皇位继承权就此被剥夺吗?这显然是非常不合情理的。

而且,如果赵光义也不幸提早有个三长两短,他当时还没有儿子,皇位不能传给年幼的两个侄子,就只能传给时年15岁的四弟赵廷美了。

所以,站在杜太后的角度,悦史君认为,她理解中的“金匮之盟”,应该是“三传约”,即“赵匡胤传位给弟弟赵光义,赵光义再传位给弟弟赵廷美,而赵廷美再再传位给侄子、赵匡胤的二儿子赵德昭”。

按照史书记载,“金匮之盟”是由大臣赵普上书赵光义后,才被正式提出来的,而且据传他也是“金匮之盟”的重要见证人。他会怎么说呢——


大臣赵普:为公乎?为私乎?

赵普是北宋开国功臣,宋太祖赵匡胤倚重的股肱之臣。乾德二年(964年),赵普第一次成为宰相,赵匡胤对他特别信任。

不过,后来由于赵普以权谋私,再加上政敌的攻击,赵匡胤对他的恩宠渐渐疏淡了,开始下诏参知政事来分夺赵普的权力。不久,赵匡胤又把赵普调出京师,任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傅、同平章事。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驾崩,他的三弟晋王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

揭秘大宋皇位交接第一棒:赵匡胤为何传弟不传子?(一)_第7张图片

由于赵普在赵匡胤生前,多次公开反对宋太宗赵光义接班,所以赵光义对他并不信任。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赵普被任命为太子少保,留京城奉朝请。但在朝廷任官几年,他经常被政敌诋毁,郁郁不得志。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赵普在一次退朝后,又上书宋太宗赵光义,说自己参预了昭宪太后杜氏临终时的顾托、要求赵匡胤传位给赵光义之事。赵光义仔细听完赵普的上奏,深为感动。

不久,赵光义在朝廷中首次正式公开了由赵普提醒后、自己发现的“金匮之盟”。赵光义还提拔赵普为司徒兼侍中,封为梁国公。这时,赵普重回人生巅峰,第二次成为宰相。

那么,在赵普眼里,“金匮之盟”是“独传约”,还是“三传约”呢?

悦史君认为,赵普理解中的“金匮之盟”,应该是“独传约”,即赵匡胤传位给弟弟赵光义。何也?赵光义当时已经有7个儿子,其中大儿子赵元佐已经17岁;赵光义的四弟秦王赵廷美,已经是朝廷重点打击对象,惶惶不可终日;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则在叔叔赵光义的逼迫下,都已经去世,虽然两人留下8个儿子,但显然继位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明白人看一眼,也能知道其中的道道。

按照史书记载,“金匮之盟”是在宋太祖赵匡胤的首肯下,才记录下来的。他又怎么看呢——


宋太祖赵匡胤:吾爱吾弟更爱吾子

赵匡胤是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共有4个儿子: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四子赵德芳

不过,由于赵德秀和赵德林早夭,实际能继承赵匡胤皇位的,只有次子赵德昭和四子赵德芳。

那么,赵匡胤有过让三弟赵光义接班的准备吗?答案是肯定的。

揭秘大宋皇位交接第一棒:赵匡胤为何传弟不传子?(一)_第8张图片

赵匡胤生前,一直没有给两个儿子封王,二儿子赵德昭官拜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儿子赵德芳官拜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

三弟赵光义呢?早在开宝六年(973年),赵匡胤就封他为东都留守,别赐门戟,封晋王,位列宰相之上。两相对比一下,意思就很明显了。

可是,赵匡胤真的愿意就此将皇位拱手相让给弟弟赵光义,自己的子孙后代永远屈居人下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揭秘大宋皇位交接第一棒:赵匡胤为何传弟不传子?(一)_第9张图片

且不说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去世前,二儿子赵德昭已经26岁,四儿子赵德芳17岁,从年龄上完全具备了继承皇位的条件;就算赵匡胤因猝然去世,还是按照“金匮之盟”走,继续传位给弟弟赵光义,但他显然是要为自己的儿子打算的。

悦史君认为,在赵匡胤看来,“金匮之盟”应该是“三传约”,即“赵匡胤传位给弟弟赵光义,赵光义再传位给弟弟赵廷美,而赵廷美再再传位给侄子、赵匡胤的二儿子赵德昭”。

按照史书记载,宋太宗赵光义不仅首次向天下人公开了“金匮之盟”,而且也是“金匮之盟”最大的受益者。他的总结陈词会是——


宋太宗赵光义:哥哥好我也不客气

赵光义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同母弟弟,在那场著名的“陈桥驿兵变”中,他参与并拥立哥哥赵匡胤为帝。

大宋建立后,赵匡胤对弟弟赵光义也非常重用,最终封为东都留守,别赐门戟,封晋王,位列宰相之上。要知道,就连赵匡胤自己的两个儿子,都没有一个封王的,赵光义的恩宠很不一般。

揭秘大宋皇位交接第一棒:赵匡胤为何传弟不传子?(一)_第10张图片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弟弟赵光义入宫饮酒,当晚共宿宫中。第二天(十月二十日)清晨,赵匡胤忽然驾崩。十月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

作为“金匮之盟”最大的获益者,这个不用悦史君多解释,赵光义显然理解的是“独传约”,即哥哥赵匡胤传位给他。

从此,赵光义一系垄断了北宋王朝的皇位,直到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之后,赵匡胤的子孙才又再次阴差阳错地拿回了皇位。


“金匮之盟”的终极真相

历史上,人们是相信有所谓“金匮之盟”的,但却找不到它的原文,因此有“独传约”和“三传约”两种说法。

悦史君倾向于认为,在大宋刚刚结束了五代的乱世,为了保证王朝的持久传承,“金匮之盟”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但它的具体内容,肯定是“三传约”:因为谁也不能保证,宋太宗赵光义就一定会长寿;而宋太祖赵匡胤,显然也不可能大公无私到,把自己子孙后代继承皇位的机会,全部拱手让人。

其实,到了宋神宗赵顼[xū]的熙宁年间,僧人文莹撰写的一部笔记体野史《湘山野录》,提出了“烛影斧声”的说法,认为赵匡胤是被意图篡位的赵光义谋杀的。

“烛影斧声”又是什么鬼?大宋皇位交接第一棒的过程中,还有哪些惊心动魄呢?欲知后事如何,敬请期待悦史君下文的具体分析!

揭秘大宋皇位交接第一棒:赵匡胤为何传弟不传子?(一)_第11张图片

亲爱的悦友,读完后记得分享喔

您的分享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揭秘大宋皇位交接第一棒:赵匡胤为何传弟不传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