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是个开放、鼓励创新的国家。说到开放,我并没打算要谈它对红灯区、毒品和赌博的包容,而是要赞赏他们的好奇心和对“实践出真知”的信奉。这个小国对世界上的任何新事物都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也非常自信。对新事物,荷兰人很少去借鉴他国的经验,也不会贸然根据已有的认知去做判断,而是会选择先去尝试,待有了足够的证据,再决定用何种态度和方法去处置。在荷兰,发生任何事情,都不要觉得惊讶的。
当邻居法国闹着砸电视、屏蔽Ipad时,荷兰已经悄悄地开办了Steve Job School,我将其戏称为Ipad学校。学校里没有课本,教材只有Ipad。想想乔布斯要是在世,看到这一幕,该会有多欣慰?
这个学校太酷,以至于爱新奇的荷兰家长纷纷送孩子去体验。一个人口一千多万的荷兰,目前已经开了20多所Ipad学校。
这么酷的学校,一起随我来看看吧?
1. 教育理念
学校官网第一栏的首条信息,就是学校对学生的十条承诺。这10条,也非常清楚地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
1)如果你说出来想学什么,我们会认真听取你的意见,并善于帮助你如何学到最好。
2)我们会做出好的提问,以帮助你自行决定要学习什么内容。
3)我们承诺会帮助你发挥原有的优势,让你好上加好。
4)我们鼓励你去挑战困难的任务,去学习新的事物。
5)我们承诺:你可以自由选择“做什么”和“何时去做”;如果你对此感到害羞,那我们会帮助你做选择。
6)我们会帮助你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不去霸凌,也不被霸凌。
7)你们将会在这里学习如何合作。
8)我们承诺:你会永远使用最新的技术,去为未来的世界做好准备。
9)我们会教你如何使用想象力去创造。
10)我们承诺:如果你要离开这所学校,我们会帮助你为下一所学校的融入做好准备。
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平易近人的“校十条”了。没有“不行”、“不准”、和“严禁”,也没有“要”、“必须”,只有“我们承诺”。字里行间,你似乎可以感受到校长和老师都蹲下来,与孩子平视,并进行平等交流。这十条,每一条都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取向: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相信孩子以及帮助孩子为未来做好准备的。
2. 学校环境
学校里的学生,人手一个Ipad,各种先进的教学设施无处不在。
学校有很多间Studio(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都有不同的主题:有语言中心,游戏室,分课题的“教师”,活动中心等。你看不到一排排面向老师的学生椅子,但有可移动的大小桌子,师生可以根据需求安排座位。你还会看到很多工作室里有软沙发,学生坐累了,就三三两两地斜躺在沙发上抱着Ipad完成功课。
整个学校一间间的工作室全是五颜六色的,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大游戏场。
3. 学习活动
1)自主计划
荷兰人天生热爱自由,他们不喜欢被安排,凡事热衷于自行计划。每个家庭都有一本行事历,上面纪录着一家人本月、本周的重要活动,而几乎每个荷兰人也有个人行事历。每当要约见面时,你会常听见一句话:“Let me check my calendar first. ” 把生活计划得井井有条,是荷兰人的生活方式。
在Ipad学校里,孩子们也需要自主计划一天的学习内容。他们在Ipad上通过Tik Tik这个页面,来计划全天的学习活动。在学校期间,每个时间段都有多个活动可供选择。孩子们选择后,如果觉得不合适,后续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机调整。
一日学校活动安排:
09:30~10:00 群组学习
学生根据所选择主题,分组学习课程。
10:30~12:00 指导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到不同的工作室参加进一步的主题学习活动,主题包括语言、数学、世界知识等。
12:30~14:30 工作室、项目、自主活动和运动等
孩子可以进行群体项目,共同完成项目或者独自完成任务,甚至可以到安静区去自主学习。
14:30~15:00 回到群组,结束一天的学习活动
一天的学习活动中,有群体学习,也有个人学习,动静穿插进行。在很多任务中,有些是需要个人独立完成的,有些则需要群组合力完成。孩子们可以共同合作完成一个指定的任务,比如共同制作一个视频等。
他们的自主选择能力和独立性,以及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责任感,通过每天对学校活动的自主计划和执行,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学校没有统一的老师,只有不同的学习活动。没有教室,只有Workshop、Studio和其它活动场所。
如果觉得群组里太吵闹,孩子们还可以选择到安静区,去进行自主学习。
没有课本,绝大部分的信息来源都来自Ipad。学校里之间孩子们人手一部经过卡通包装的Ipad,根据老师老师的指导来进行学习。有意思的是,虽然有Ipad这个海量资讯器,学校依然有图书馆,孩子们也会到图书馆阅读纸质书。
不管在家还是在学校,每个孩子可以24小时无阻碍地拥有Ipad。
你看不到老师们看到Ipad如看到鬼的表情,你也看不到父母看到孩子玩Ipad时担忧或震怒的样子,父母甚至需要学习如何通过Ipad帮助孩子进行学习。在这儿,Ipad只是一个学习的工具。你说说,一个没有生命的工具怎么可能是猛兽呢?
2)学习方式
学校认为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些人喜欢自我探索,而有些需要更多的指导。学校让孩子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孩子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是来自教师,而是经过过滤和整合的网络课程。这就把教师从知识传播者的角色解放出来,更多地去充当一名组织者、协调者和引领者。
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注个别孩子的需求上。
学校里的各项活动依然是围绕学习主题来展开,革新的只是学习方式而已。Ipad学校除了在教材的媒介上,还在教与学活动中彻底地颠覆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学生俨然成了学习的主人。
4. 父母的参与
每隔六周,父母、老师和孩子会碰面,共同检讨前六周学生学习发展计划的得失(the individual development plan (IDP),并共同调整和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在这所学校,老师不是唯一的学习计划制定者,学生和父母这两个重要的持份者也要参与其中。
在学校的访谈视频中,可看到教师们认为这是一种解放,父母认为孩子自主后学习成效更加明显,而学生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都纷纷谈到:自由和好玩。对学生而言,这几乎是一种教育方式最高的褒扬了。
后记
对这种另类办学方式,荷兰政府是什么态度?他们关注,但不干涉、不指导,也不发表官方言论。
荷兰民众对此表示了相当的兴趣,但也是不批判、不阻拦,只安静地让学校自由生长、总结和改进。
对教育而言,几年的办学经验仍嫌太短,不足以说明该做法是否可以推行。但可以肯定的是,整个荷兰在默许着新教育方式的发展,并期待教育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确实,这是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如果阻止不了网络的发展,还不如乖乖学会如何与之和平共处。如果还想更上一层,那就是去使用它、驾驭它,而不是沦为它的奴隶。
我虽然自诩为有新观念的教育人士,但也一直在接受着再教育。仍记得刚来荷兰时,看到姐姐家的两个孩子一人一个Ipad看动画、玩游戏。我不无忧虑地提醒:这么小就用Ipad,好吗?姐夫说:这不是个用Ipad的年代吗?我一时居然找不到反驳的话,就悻悻然说了句:IPad用时间长了,对眼睛和脊椎发育不好。
然而,我的担心似乎是多余的。半小时过去,动画片看完后,两个孩子问:“还可以再看一集吗?”爸爸说:“不行,今天的动画已经看完了。你们到外面去玩吧。”两个孩子听了,虽有点不情愿地哼了一声,但也自觉放下Ipad,跑到外面的花园里,开始了新的户外游戏。不一会儿,也开心得忘了一切。
其实Ipad本身并无罪。不管有没有Ipad,父母陪伴和管教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非要怪Ipad,只能怪父母为了图方便,把Ipad当保姆来使了。可是,Ipad又怎么能替你照顾小孩呢?
Ipad在学校的应用也是同样的道理。继续以教师为知识的中心的做法也是可笑的。如今的孩子信息渠道如此之多,在某些点上,孩子很可能比父母和老师都要懂得更多。虽然Ipad成了孩子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但并不能取代老师。实现学习目标、人际交往、养成习惯等,还是需要老师的指导才能慢慢习得。
如果说,古代的人们需要学会使用锄头和用牛耕田才能生存,那么现在的人们,就需要学会掌握足够的互联网技术,以避免自己不被社会淘汰。这两者,本质是一样的。现在的互联网,无非相当于过去的劳动工具。我们跟个劳动工具,斗什么气呢?
图片源于:学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