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觉有什么用?——《品尝的科学》有感

Blue编辑

      提到食物,估计没有人不陌生的,因为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一日三餐,尽管每个人食用的食物种类不尽相同,但是这些事物在入口之后的味道却离不开酸甜苦辣咸这几种味道。我们的舌头到底是如何能够将这些失误的味道区分开的呢?在之前听过的营养方面的课程上将到过人的舌头对于各种味道的感觉是分了区域的,俗称‘味觉地图’。在这幅已经流传相当广泛的‘地图’里,起源是波林提出的著名的‘味觉地图’。很多营养学的书籍都是以此为基准来谈论我们人体的味觉,但是这幅‘味觉地图’是正确的吗?如果是错误的话,那岂不是很多以此理论为基础所提出的各种观点都要被推翻吗?

      在这本由约翰·麦奎德编写,林东翰等翻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品尝的科学》就是一本相当专业而系统的对整个生物体系的味觉进行过程进行了研究。开篇提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介绍了波林的‘味觉地图’,然后紧接着就推翻了它。作者在书中的开篇部分就对这幅‘味觉地图’的起源进行了交代,指出波林提出的‘味觉地图’其实是随性绘成的图表,虽然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根据后人的各种研究实验发现:用舌头各处尝到的味道并没有多大的差异。更进一步的是,波林的‘味觉地图’不仅仅是夸大或曲解,本质上就是错的。作者为了说明至一点引用了1973年科林斯对黑尼希的原始实验的重复实验结果以及后续21世纪更多的实验来进行佐证。最后提出其实我们的舌头整个表面都能够感觉到五种味道,而这五种味道不是我们日常中认为的酸甜苦辣咸这五种,而是另有所指。当然这些都会在后文逐步提出。

      在推翻传统的味觉地图之后,作者不是直接就开始对我们人类的舌头的功能进行剖析,而是从整个生物的进化史开始谈起,如第二章就通过古今的五顿饭的比喻来介绍了整个地球生命从开始的为了生存而进食到后面逐步进化。我们可以从最开始的三叶虫挖洞觅食的化石了解到在这个时代下,味觉其实是基本上没有任何地位的,一切都是以能够生存为中心。正如书中谈到的那样,三叶虫在进食时很可能是不会有‘愉快’这类的感觉,而且仅能保留一点点残存记忆。在这个基础上,作者谈到了人类的味觉相关的生理学构造。正是因为生物的演化,生命的不断自我发展,最后在人类的大脑和文化成就上达到巅峰。而在这一过程中,味道是关键。作者提出味道与视觉,听觉,性等相比都更为重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要素。

      在推出味觉的重要性这个观点的过程中,作者引用了相当多的试验和理论研究来进行铺垫,这个阅读过程无疑是信息量相当巨大的,专业北京要求较高。故而读者在阅读本书的时候,建议还需要多了解一些进化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样阅读起来才更为容易。虽然本书的阅读过程稍显枯燥,但是作者的论证是相当严谨的,观点也是比较新颖的,只要认真阅读我们是能够学到很多东西的。希望拿到本书的每一位读者都能够认真的看一看,读一读,感受我们味觉的重要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味觉有什么用?——《品尝的科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