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6

早上醒来,就看到了古典老师在公众号上发来的“信”。本想着找个地方逛一圈的,但是凌晨睡得太晚、早晨醒得太晚,犹豫不决间,想着还不如按古典老师说的,对2016年先做个回顾。于是,打开X-mind,罗列2016年每月发生的事情以及状态。

去年的元旦是处于失业状态的,忽然想起那日大清早与小屁孩去爬塘朗山,爬完山回来去南景新开的黄焖鸡吃饭,等了一个小时,然后和老杨去看《一切都好》,再然后去K歌……很奇怪的是,想起这些细节的时候,仿若昨天;而再去想那个时候还处于失业状态,还没有去ZP,还没有去EM,还不认识很多人,发现真的好远好远,仿佛好多年前的事情。再想想2016年三次失业找工作期间的焦灼以及绝望,那时候真的会有熬不下去的感觉了:那些失眠焦虑的夜晚,那些独醉嘲己的日子,那些只能靠运动来发泄的怨,那些自己写在自己身上的大大的loser,竟然离今天这么远。

一直认为在自我成长方面,2016年算是意识上觉醒的元年。只是每次失业时间稍长,自己好像又倒退到原来的模样。而今天再来看,其实越到后来,无论是情绪,还是行动,都要比之前积极许多,只是沉浸其中的自己没有看见罢了。

2016的确还有许多想要做的事情没有完成:和袁一年一次的结伴旅行被我生活中的各种变动推迟推迟最终取消,KEEP上想要跨过的3000分钟还是卡在了2000多过不去,读书更是乱七八糟看了太多小说其他的几乎都是束之高阁了,而原计划的30篇最后还是差了一篇。但是这样面对一个结果,并没有特别的负面情绪出来。因为除了旅行之外,其他的都是在最后一个季度才定的。也就是,其实2016的大多数时间里,我根本就是在没有计划中胡过瞎过的。原以为这种态度叫做随性,后来才发现不过是给自己的懒散披了件好看的外衣而已。

最近因为工作需要,看了人本主义的一些东西,忍不住会思考人之初到底是性善还是性恶?人本主义显然是偏向性善的,但内心深处并不想赞同。可也不认为性本恶,也不认为人之初像一张白纸,要看你往上面画什么。因为说性本善或性本恶类似遗传决定论,而“白纸说”更像是环境决定论。我更倾向于认为,人之初就像一幅未完成的艺术品,有不同于他人的色彩、结构、内涵等等,而能否成为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则取决于周围人、事、物给予了它什么,以及它自己如何去认知、面对、运用这些先天的与后天的所有因素。所以对于我过去的种种,看似随心随性而至,事实上却不过是为自己的懒惰找了个借口,将“打造自己这件艺术品”的权利交给了别人和自己的情绪。别人怎会知你想成为怎样的人,而情绪又怎会了解生命的意义?

古典老师说,大多数人对过去过于悲观,觉得自己一无所获。就像最初我猛然回头一想2016之时,也觉得自己一无所获:爱情婚姻、工作、钱,依然是要啥没啥。可是当我认真回头慢慢去看的时候,却发现并非如此。2016,就这样吧。2017,我只想自己有觉知地活着,仅此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望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