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增加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com「CC0协议」

空虚和无聊,大概特别钟爱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于是,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遇见空虚和无聊的状态也并不显得突兀,甚至还有很好的办法能够应对这种状态,应对之法也总是显得合情合理恰到好处。

只不过,如果人到了一定年纪,比方三十岁之后,还容易觉得空虚和无聊,那基本上可以推断,这个人要么很无奈,要么很无趣。遍观周围,每个从容不迫的人,都不会轻易让自己变得无趣。

记得刚上大学那会儿,听到过一句颇有些道理的话:“增加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初见如此金句,便如沐春风般,觉得这一句,已足够化腐朽为神奇,堪为破解“空虚和无聊”的奇招。

在最青春年少那几年,一度将“增加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视作一项成长指标,每当做年度计划的时候,也总是忘不了数一下,看看自己到底能参与(或者完成)多少件有意义的事情。

不管是积极地参加校学生会活动,还是热情高涨地去校外参加社会实践,不管是打工赚钱还是读书看报,不管是骑行千里还是徒步百里,也不管是跑马拉松还是喝酒台球KTV,也或者只是夜摊上撸串侃大山,那个时候,总是换着花样让自己兴奋,让自己开心,而且淡定地应对每一件必须要面对的事情,好像从来都不曾空闲。

我的确一直在“折腾”,也乐于“折腾”,做不同的事情,积极践行,甚至心中坚信,只要生活阅历足够多,只要人生体验足够丰富,就一定对自己的成长有益处,也一定能够远离空虚和寂寞,远离无聊和孤单。这种“折腾”的状态前后持续了七八年,直到结婚。

结婚以后,我逐渐喜欢求稳,尤其在有了孩子之后,便愈发想要追求稳定的感觉,以致变的“谨小慎微”和“胸无大志”,渐渐远离“热闹”和“纷争”,开始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不知不觉,五年就这样过去了。

这五年间,家庭生活占据了我大部分时间,其余的时间也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面,总体顺平,但也平淡无奇。一过三十岁,突然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格局,紧接着一大拨生活琐事,不由分说地迎面“袭来”,通常情况下,还来不及去思考,事情就发生和结束了。

这时候,没什么时间和精力去品评“空虚与无聊”,也可能只是“无奈”占据了上风,也可能是“无趣”抢夺了阵地,生活开始亮出它最真实最残酷的模样,一个人如果想逃避,它就会穷追不舍,一个人如果想要投降,它也丝毫不会手软,一个人唯有平静的对峙,保持坚韧,胸怀豁达,它也开始不再那么刻薄,不再无端刁难。

三十多岁,虽然要应对的事情已经够多了,但是,“增加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可能依然是一个妙招,这个妙招可以召唤“青春与活力”,可以驱赶“无奈与无趣”,只不过,这时候需要增加的事情,已经远非二十几岁时候的“体验为王”,而是成熟的青年人该有的“平衡之道”。

最近几周,时常回忆过往,对比现在和十年以前的状态,惊诧地发现,现在的我,已经像是换了一个人,换做一个偏爱安静、丢失生活色彩的人,尽管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向内生长,尽管乐意学习和思考,却总归是有些枯燥和乏味,有时候自得其乐,有时候也怅然有所失。

于是借着工作间歇的空档,约不同的朋友坐一坐,或者喝茶,或者喝酒,聊一聊生活和工作,说一说家庭和梦想,去逛逛公园,顺便玩玩卡丁车,放个风筝打个德州,去吃个夜摊来几串烧烤,吃饱喝足再顺便唱个KTV,找个地方游泳,顺便泡一泡温泉,完了再晒着太阳读读书写写字,也带着老婆孩子到处走走,纵情游荡,赏花赏山水...只有这样,才觉得生活不那么可恨,才显得稍许平衡。

大多数人都喜欢“息事宁人”,不喜欢“惹事生非”,大多数人其实也不擅长“没事找事”,更不擅长制造对自己有意义的“事端”,倘若过了二十几岁的黄金十年,剩下来的日子,就要靠自己去追求,追求那些能够给自己带来平衡的“乐(shi)子(duan)”。

总的来说,见过的、经历过的事情少了,对于一个人来说,几乎一定是一种损失,尤其在二十到三十岁的那十年,如果没有做过一些大多数人都不曾做过的事情,那真是浪费了一段美好的青春岁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增加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