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源自刻意练习

12月11日 |《天才12月11日 |《天才源自刻意练习》

6.2万次阅读 2017-12-10

天天听好书

天天听好书

巴菲特&特朗普力荐的全美畅销图书奖作品。

书名:《天才源自刻意练习: 通向成功的高效学习法》

作者:杰夫·科尔文

今日解读:秦凌

解读人简介: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中国律师资格,公司职员。《复旦商业知识》特约撰稿人、上海观察专栏作者、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播音:邱博,省级播音员

责编:李雪清

音频编辑:陈子夫

名人&媒体推荐:

唐纳德•特朗普(美国总统): “一本从头到尾都非常棒的书!”

《时代》杂志: “激发你的生命力!”

01 听前思考

天赋是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什么样的练习才算“刻意”?

我们怎样才能把刻意练习坚持到底?

02 书中金句

伟大成就不只属于上天眷顾的那几个人,任何人,包括你都能获得。

两万次的摔倒,带来完美的表现。

莫扎特是通过令人震惊的辛苦努力才成为莫扎特的。

伟大成就源于精心设计出来提高某个特别技能的练习。

当练习达到非凡程度时,必会创造非凡的成就。

知识是你的朋友,不是敌人,而且越多越好。

03 精华笔记

《天才源自刻意练习:通向成功的高效学习法》是一本探讨如何取得非凡成就的书。本书在美国一经问世,就受到《时代周刊》等媒体的高度评价,更有美国读者将本书大声地念给亲人听,告诉他们:“伟大成就不只属于上天眷顾的那几个人,任何人,包括你都能获得”。

本书的作者是《财富》杂志资深编辑、著名记者杰夫•科尔文,在美国,科尔文不但经常就前沿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还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电台节目主持人,每周的听众高达700万人。在科尔文看来,这个世界上本没有天才,任何世界级卓越成就的取得都必须经过艰苦、专注和打破陈规的刻意练习。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科尔文的高效学习法:

第一、我们一直坚信不疑的成功诀窍究竟是不是靠谱?

我们对成功诀窍有很多根深蒂固的看法。

其中一个固有观念是,常年累月辛苦工作会获得丰富的经验,而丰富的经验自然而然会带来成功。另一个则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会带来成功。

本书作者却认为,经验和天赋都不是通向成功的关键。

他首先指出,我们周围那些具有丰富经验的人远没有达到出类拔萃的水平。大量相反的证据却表明,许多曾经取得一些小小成就的人,随着经验的丰富,表现反而变得糟糕。通过这些,科尔文告诉我们:单纯靠花费时间,对一个人成为顶尖人士帮助并不大。

其次,科尔文以莫扎特为例讨论了天赋问题。人们通常认为莫扎特是5岁创作乐曲,8岁举行个人演奏会的天生音乐神童,科尔文却指出,这一看法并不准确。被传为佳话的莫扎特早年音乐作品,其实是在他父亲的指导下复制、模仿他人作品的习作,并不是世界级的杰作;到莫扎特21岁创作出第一部为人们公认的杰作的时候,他其实已经接受了18年极端艰辛的专业训练,总之,莫扎特成功的要素并不是天赋。

第二、为什么说刻意练习不是一般的练习,不是所谓的 “熟能生巧”?

刻意练习不是一般的练习,不是简单重复,它是为了提高绩效设计出来的,可以重复多次,刻意练习中对效果的反馈是刻意持续得到的。

刻意练习的第一个要素是:形成正反馈。

我们通常对练习有很多误解,比如将练习理解为简单的重复,虽然重复是刻意练习的基础,然而不断的简单重复、不走出舒适区的一般练习无法带来真正的进步,有时候反而更加强化了错误习惯,不进反退。在刻意练习中,练习是否达到目标和效果?如果达到了怎么进一步巩固和更上一层楼?如果没有达到怎么进行矫正和改进?这些问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也会有及时有效的反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正反馈,刻意练习才能成为刻意练习,也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刻意练习不断提升我们的技能水平。

刻意练习的另一个要素是:避免自动性。

科尔文特别提出刻意练习要避免自动性,这是因为刻意练习与通常理解的“熟能生巧”恰恰完全相反。所谓自动性,是指人们经过长期埋头练习后近乎本能的自动化反应,某人不假思索的反应使得他乍看上去非常像一个行家里手,但一个严酷的事实却是:自动性的结果却并不见得是正确的反应,也不能保证达到专家的水平。

第三、在实际中,刻意练习到底是如何操作的?

首先,我们来看刻意练习的三种模式。

直接练习包括了三种模式:音乐模式、国际象棋模式和体育模式。

音乐模式:在传统的古典音乐演奏中,音乐家知道自己将要演奏的内容,因为音乐已经被写下,音乐家伟大与否,在于他们的表演能力,换言之,就是练习者知道自己想要将什么内容表现出来,挑战在于如何准确完美地表达。

国际象棋模式:自己选择某个特定的方案去解决面临的问题,然后与大师的方案相比较,以找出自己的差距。国际象棋模式得名于国际象棋,国际象棋的选手就是采取这个方法进行练习。商学院的案例研究教学就是这一模式在商业中的实际运用。

体育模式:它与音乐模式不同,因为每次所面临的情况不一样,每次的动作都要有所不同。科尔文建议人们可以找到一个朋友假扮势均力敌的对手配合自己练习打销售电话或者进行谈判,用不可预知的对手、不断变化的形势来促使自己做出快速的反应。

其次,我们如何通过自我调节在工作中应用刻意练习?

1,我们要在工作前制定目标:不但专注结果,还要专注于取得结果的过程,才能做出最详细,最具技术导向的计划。

2,此外我们还需要在工作中自我观察,以类似旁观者的角度监测自己大脑所发生的事情,并观察事情的进展如何;

3,在工作后,我们要及时查看反馈,严格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犯错的原因。

再次,我们要用刻意练习建立心智模型来加深自己的知识积累。

我们学习的目标不是收集大量信息,而是加深自己的知识,建立一个自己专属的心智模型,也就是一个大脑如何工作的画面。心智模型能够用来放置日益增长的行业知识,区分相关和不相关的信息,并且预测进一步将要发生什么。比如,当杰出的商界人士拿到潜在投资对象的财务报表,他们能够从纷繁复杂的财务数据当中找出哪些是和收入、利润、投资价值相关的关键信息,哪些只是不重要的资讯甚至只是干扰。

第四、刻意练习虽然好,可是它这么苦,我们怎样才能坚持?

首先,科尔文提出在刻意练习中要关注“心流”的产生。

在刻意练习的过程中,我们走出让我们感到安逸怠惰的舒适区,进入既有不断挑战又有不断应战的学习区。科尔文指出,在挑战不是太困难也不是太容易,正好和个人能力正匹配的情况下,比较容易产生心流,这种心情愉悦的兴奋状态,能够促使我们保持长年持续的刻意练习。

其次,科尔文提出可以利用“乘数效应”。

乘数效应指的是某些领域的一个小小优势就可以引发一系列事件,一个略好于普通人的先天禀赋、后天环境,促使能力略微增加,而能力的每一点增加,都会带来更好的环境;然后,更好的环境又会使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乘数效应不仅能带来技能的提高,还能增强人们不断提高技能的动力。

刻意练习》

6.2万次阅读 2017-12-10

天天听好书

天天听好书

巴菲特&特朗普力荐的全美畅销图书奖作品。

书名:《天才源自刻意练习: 通向成功的高效学习法》

作者:杰夫·科尔文

今日解读:秦凌

解读人简介: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中国律师资格,公司职员。《复旦商业知识》特约撰稿人、上海观察专栏作者、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播音:邱博,省级播音员

责编:李雪清

音频编辑:陈子夫

名人&媒体推荐:

唐纳德•特朗普(美国总统): “一本从头到尾都非常棒的书!”

《时代》杂志: “激发你的生命力!”

01 听前思考

天赋是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什么样的练习才算“刻意”?

我们怎样才能把刻意练习坚持到底?

02 书中金句

伟大成就不只属于上天眷顾的那几个人,任何人,包括你都能获得。

两万次的摔倒,带来完美的表现。

莫扎特是通过令人震惊的辛苦努力才成为莫扎特的。

伟大成就源于精心设计出来提高某个特别技能的练习。

当练习达到非凡程度时,必会创造非凡的成就。

知识是你的朋友,不是敌人,而且越多越好。

03 精华笔记

《天才源自刻意练习:通向成功的高效学习法》是一本探讨如何取得非凡成就的书。本书在美国一经问世,就受到《时代周刊》等媒体的高度评价,更有美国读者将本书大声地念给亲人听,告诉他们:“伟大成就不只属于上天眷顾的那几个人,任何人,包括你都能获得”。

本书的作者是《财富》杂志资深编辑、著名记者杰夫•科尔文,在美国,科尔文不但经常就前沿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还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电台节目主持人,每周的听众高达700万人。在科尔文看来,这个世界上本没有天才,任何世界级卓越成就的取得都必须经过艰苦、专注和打破陈规的刻意练习。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科尔文的高效学习法:

第一、我们一直坚信不疑的成功诀窍究竟是不是靠谱?

我们对成功诀窍有很多根深蒂固的看法。

其中一个固有观念是,常年累月辛苦工作会获得丰富的经验,而丰富的经验自然而然会带来成功。另一个则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会带来成功。

本书作者却认为,经验和天赋都不是通向成功的关键。

他首先指出,我们周围那些具有丰富经验的人远没有达到出类拔萃的水平。大量相反的证据却表明,许多曾经取得一些小小成就的人,随着经验的丰富,表现反而变得糟糕。通过这些,科尔文告诉我们:单纯靠花费时间,对一个人成为顶尖人士帮助并不大。

其次,科尔文以莫扎特为例讨论了天赋问题。人们通常认为莫扎特是5岁创作乐曲,8岁举行个人演奏会的天生音乐神童,科尔文却指出,这一看法并不准确。被传为佳话的莫扎特早年音乐作品,其实是在他父亲的指导下复制、模仿他人作品的习作,并不是世界级的杰作;到莫扎特21岁创作出第一部为人们公认的杰作的时候,他其实已经接受了18年极端艰辛的专业训练,总之,莫扎特成功的要素并不是天赋。

第二、为什么说刻意练习不是一般的练习,不是所谓的 “熟能生巧”?

刻意练习不是一般的练习,不是简单重复,它是为了提高绩效设计出来的,可以重复多次,刻意练习中对效果的反馈是刻意持续得到的。

刻意练习的第一个要素是:形成正反馈。

我们通常对练习有很多误解,比如将练习理解为简单的重复,虽然重复是刻意练习的基础,然而不断的简单重复、不走出舒适区的一般练习无法带来真正的进步,有时候反而更加强化了错误习惯,不进反退。在刻意练习中,练习是否达到目标和效果?如果达到了怎么进一步巩固和更上一层楼?如果没有达到怎么进行矫正和改进?这些问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也会有及时有效的反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正反馈,刻意练习才能成为刻意练习,也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刻意练习不断提升我们的技能水平。

刻意练习的另一个要素是:避免自动性。

科尔文特别提出刻意练习要避免自动性,这是因为刻意练习与通常理解的“熟能生巧”恰恰完全相反。所谓自动性,是指人们经过长期埋头练习后近乎本能的自动化反应,某人不假思索的反应使得他乍看上去非常像一个行家里手,但一个严酷的事实却是:自动性的结果却并不见得是正确的反应,也不能保证达到专家的水平。

第三、在实际中,刻意练习到底是如何操作的?

首先,我们来看刻意练习的三种模式。

直接练习包括了三种模式:音乐模式、国际象棋模式和体育模式。

音乐模式:在传统的古典音乐演奏中,音乐家知道自己将要演奏的内容,因为音乐已经被写下,音乐家伟大与否,在于他们的表演能力,换言之,就是练习者知道自己想要将什么内容表现出来,挑战在于如何准确完美地表达。

国际象棋模式:自己选择某个特定的方案去解决面临的问题,然后与大师的方案相比较,以找出自己的差距。国际象棋模式得名于国际象棋,国际象棋的选手就是采取这个方法进行练习。商学院的案例研究教学就是这一模式在商业中的实际运用。

体育模式:它与音乐模式不同,因为每次所面临的情况不一样,每次的动作都要有所不同。科尔文建议人们可以找到一个朋友假扮势均力敌的对手配合自己练习打销售电话或者进行谈判,用不可预知的对手、不断变化的形势来促使自己做出快速的反应。

其次,我们如何通过自我调节在工作中应用刻意练习?

1,我们要在工作前制定目标:不但专注结果,还要专注于取得结果的过程,才能做出最详细,最具技术导向的计划。

2,此外我们还需要在工作中自我观察,以类似旁观者的角度监测自己大脑所发生的事情,并观察事情的进展如何;

3,在工作后,我们要及时查看反馈,严格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犯错的原因。

再次,我们要用刻意练习建立心智模型来加深自己的知识积累。

我们学习的目标不是收集大量信息,而是加深自己的知识,建立一个自己专属的心智模型,也就是一个大脑如何工作的画面。心智模型能够用来放置日益增长的行业知识,区分相关和不相关的信息,并且预测进一步将要发生什么。比如,当杰出的商界人士拿到潜在投资对象的财务报表,他们能够从纷繁复杂的财务数据当中找出哪些是和收入、利润、投资价值相关的关键信息,哪些只是不重要的资讯甚至只是干扰。

第四、刻意练习虽然好,可是它这么苦,我们怎样才能坚持?

首先,科尔文提出在刻意练习中要关注“心流”的产生。

在刻意练习的过程中,我们走出让我们感到安逸怠惰的舒适区,进入既有不断挑战又有不断应战的学习区。科尔文指出,在挑战不是太困难也不是太容易,正好和个人能力正匹配的情况下,比较容易产生心流,这种心情愉悦的兴奋状态,能够促使我们保持长年持续的刻意练习。

其次,科尔文提出可以利用“乘数效应”。

乘数效应指的是某些领域的一个小小优势就可以引发一系列事件,一个略好于普通人的先天禀赋、后天环境,促使能力略微增加,而能力的每一点增加,都会带来更好的环境;然后,更好的环境又会使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乘数效应不仅能带来技能的提高,还能增强人们不断提高技能的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才源自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