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审美的鉴赏要义 | 艺诺讲座分享

中国书画审美的鉴赏要义 | 艺诺讲座分享_第1张图片

2018年4月18日下午,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主办的课程思政改革’大国系列’之’中国审美’2018年度第六讲(总第16讲)邀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东方讲坛讲师孙乃树先生做《中国书画审美的鉴赏要义》主题演讲。本讲依然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中国审美”课程负责人潘端伟博士主持。

琴棋书画,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领域,书与画更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作为中国艺术的载体,中国书画涉及到文化的价值。中国书画反映的是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识和态度,怎样看懂中国画,就是怎样看懂中国人的审美。孙教授从中西方绘画的比较入手。

中国书画审美的鉴赏要义 | 艺诺讲座分享_第2张图片
中国书画审美的鉴赏要义 | 艺诺讲座分享_第3张图片

就种类而言,西方绘画中,肖像比较多;中国绘画则关注山水花鸟人物。但这样的偏好并非从开始就是如此,国画开端,人物画比重较多,到了两宋时期,山水画的出现才颠覆了这一现象。西方绘画力求逼真,注重明暗、色彩,而与之对应的,中国画不求真、画风简单。

西方的绘画画的像照片有三大门类:肖像、风景、静物;

中国绘画三大门类:山水、花鸟、人物。

这样大的差别首先来自于材料,孙教授介绍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用笔方面,西方油画使用扁笔,中国绘画用圆笔,毛笔的主要部分以动物毛发制成,为何用动物毛发?孙教授现场以一只狼毫做解释,笔毛后面粗,前面细,吸水后即成形。墨相当于西方的颜料,墨由灰制成,有用油熏出来的灰,也有用树枝熏出来的灰。纸即是宣纸,起源于安徽宣城,用檀木皮制成,较普通打印纸而言比较疏。砚相当于调色板,用石头制成,细腻且滑而不光,好坏以“涩”判定。

中国书画审美的鉴赏要义 | 艺诺讲座分享_第4张图片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差别最大的其实是背后的文化。“艺术,就是用我们的手法来探索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以及表达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西方注重物质世界“现”,中国比较注重精神世界“表现”。在客体与主体看法上,中国人注重主观,西方人注重客观,西方人认为主体与客体是相待而对立的,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改造自然。中国人认为主体与客体是和谐默契的,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所谓“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再现为体,写实为宗。”西方人认为人是自然中特殊的一部分,比较注重再现,把绘画认为是认识世界的过程。而中国人却认为人与自然不可区分。传统艺术中有个重要的理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说的就是在向自然学习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新的感想以达到绘画的最高境界。所以中国绘画不求形似,求的是气韵。而在技术层面上,孙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南齐画家谢赫的绘画八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以画表达对世界的态度,是中国画的一大特征。

中国书画审美的鉴赏要义 | 艺诺讲座分享_第5张图片

在形体上,西方研究立体、光影、色彩。相对的,中国画关注线的运用与发挥。例如,西方人画一个球体,会把明暗,阴影表现出来,而中国画只会用线勾勒出来。孙教授认为,“线条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要素,区分中西绘画的分水岭。”自古以画传情的中国画家发现,中国画的线有两个功能,描述与抒情。

线条的表达和毛笔的运笔有关。圆笔的构造特殊,提按顿挫,笔锋一转,即有千种风情。随后教授开始讲解中国书法的运笔过程,一横一竖,中锋用笔,指实掌虚,不能偏锋。运笔最重要的观点就是逆行顿挫,线条可以粗细、轻重、快慢、浓淡、干湿、快慢,现场教授神采昭然,每一笔都饱含含功力。线条的变幻无穷与情绪的起伏也有关系,简称异质同构。“从形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才能抒发主体精神,强烈的审美效果乃主客体统一的产物。”接着,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张大千的荷花图,寥寥数笔,却饱含着二十年的阅历与水平,既表现了圆润的一面,也表现了苍老,雄浑的一面。中国人看画,先看气韵,再看笔墨,但最重要的还是画中包含的情绪与思想。

书法与绘画相辅相成,有三个角度,用笔、结构、章法。其中用笔方面在历史中不断更新。在甲骨文中,所有的文字只有一种用笔方法。到了隶书,就有三种用笔方法。楷书有八种用笔方法,书法的变化就多了。到唐朝,草书有无数种用笔方法,结体有固定,但用笔不受限制,成为了文人墨客挥泄情感的最佳媒介。

中国书画审美的鉴赏要义 | 艺诺讲座分享_第6张图片

抒情的绘画方式,决定了对现实描绘的抽象性。中国画家不会在当地写生,而是将风景融于心中,慢慢勾勒出来。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就是吴道子对皇帝的一席话,“臣无粉本,嘉陵江山水全在胸中。”其满怀的艺术功底可见一斑。

在西方开始学习用绘画表达心灵之时,中国绘画已达到进无可进的巅峰。就绘画表达情感的角度来说,“中国绘画的终点就是西方绘画的起点”。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传统书画一直面临着新事物的冲击,而其中的精髓,也慢慢被人们忘却。如何将其重新挖掘,并融入这多元时代,让更多人学会去鉴赏其中风采,已成为我们新一代艺术生刻不容缓的使命。

中国书画审美的鉴赏要义 | 艺诺讲座分享_第7张图片

最后交流阶段,主持人潘端伟老师提示听众,我们前面有一讲的嘉宾,也是以线条来阐释中国艺术的特点。就是朱宇晖老师也曾用线条来阐释中国建筑,朱老师认为线条是中国建筑对世界建筑的独特贡献。可见艺术是相通的,因为艺术背后的文化是相通。潘老师提醒听众,任何艺术专业都不该忘记对文化的阅读和思考,否则艺术专业也搞不好。

孙乃树教授长期从事美术史和艺术理论、中国画教学、创作和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他认为,艺术是注重关注人们灵魂的,而且是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的。艺术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而审美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艺术教育形式是其他艺术教育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因为,它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塑造完美人性与人格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就像音乐可以培养人欣赏音律美的耳朵,美术可以培养人欣赏形式的眼睛。

孙教授作为一名理论、学术和实践并行的艺术家在此次讲座中,把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给观众做了一场完美梳理分享,通过各个鲜活生动的例子以及发人深省的故事,深入浅出的为观众诠释了本次讲座的主题要义以及其多年来做学问的真谛与实践成果,引起了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响。

讲座结束后,孙教授还泼墨留下墨宝一幅。

中国书画审美的鉴赏要义 | 艺诺讲座分享_第8张图片
潘端伟(右)、孙乃树(中)


人物介绍

中国书画审美的鉴赏要义 | 艺诺讲座分享_第9张图片

孙乃树(1951年4月~)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美术学硕士生导师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基础学院副院长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学会美育研究会理事

美国委拉诺瓦大学客座教授

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审查专家

《中国美术教育》杂志常务理事

奥中关系促进会音乐

艺术教育顾问

《东方讲坛》、超星学术视频网特聘讲师

本科课程

《西方美术作品欣赏》、《中国美术史》、《中外美术欣赏》、《艺术概论》、《山水画》等。

研究生课程

《西方美术史研究》、《中国美术史研究》、《美术史方法研究》、《美术史原著选读》、《现当代艺术思潮》、《中国山水画》等。

科研成果

课题

上海市《上海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设想》项目成员。

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程教材改革高中《艺术》教材的编写。

上海市教委《艺术学习领域课程构建研究课题》项目成员。

上海市高校重点教学改革项目《跨学科、共享型、公共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目主持人。

著作

《西方美术》(专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欧洲美术之旅》(专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写意山水》(专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西方美术》(专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平凡无奇的艺术革命——十九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研究》(专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画》(合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高中艺术新课程理念与实施》(主编)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

《艺术设计概论》(校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新编美术教学法》(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美术鉴赏》(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美术鉴赏》(审校)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中国画山水技法教程》(合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论文及访谈

《确立大学美术教育新原则》(论文)刊于《中美高等美术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09

《情感意趣,领略中国绘画的笔墨灵魂》(论文)刊于《新华日报》2010.12.15

《今天我们为何需要毕加索》(访谈)《解放日报》2011.11.3第8版《对话》栏目

《重新思考毕加索》(论文)《解放日报》2012.1.1第8版《思想者》栏目

《历史画的语言学解读》刊于《文汇报》2012.1.16第12版《文艺百家》栏目

创作

中国画创作自八十年代开始,并参加各类展览;

曾入选上海青年国画作品展、上海中国画展;

中日书画作品征集展等国内外各类展览;

多次被邀请赴美国、日本等国参展,作品被国内外文化及美术机构收藏。

孙乃树作品欣赏

中国书画审美的鉴赏要义 | 艺诺讲座分享_第10张图片
中国书画审美的鉴赏要义 | 艺诺讲座分享_第11张图片
中国书画审美的鉴赏要义 | 艺诺讲座分享_第12张图片
中国书画审美的鉴赏要义 | 艺诺讲座分享_第13张图片
中国书画审美的鉴赏要义 | 艺诺讲座分享_第1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书画审美的鉴赏要义 | 艺诺讲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