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国开来的“11号车”

“11号车”是指两条腿走路,发明人却生活在民国时代。

从民国开来的“11号车”_第1张图片
1907年,法国画报刊登新闻插画《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图中的汽车是福特T型车。

清光绪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901年,匈牙利人李时恩运来两辆汽车,售于上海。

当局不知该如何管理这种新式交通工具,干脆就发放了两张马车执照。

但在上海,马车是限速的,而汽车“超速”是必然的,所以汽车主人天天受罚。

宣统末年,上海工部局开始颁发汽车执照,自一号到五百号规定为私家车,每季纳捐规银十五两,粗略地算,约等于现在的10000元人民币。

到民国初年,这项规定就被打破。

因为私人汽车井喷了,一下子就超过了1000辆。

从民国开来的“11号车”_第2张图片

到了1927年,上海十里洋场成为江浙寓公的销金窝,热衷社交的人士,大有立锥之地可无,汽车不可不坐之势,私人汽车增长到13000余辆,到8年后又增长了一倍,达到26000辆。

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人口200万,相当于7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拥有汽车。

华灯初上时,车流往来,征逐酒食,如今视之,以为当年阔少何其多也。

常识告诉我们,旧上海的汽车理应是阔佬的玩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买得起车?

因为当时车价便宜。

从民国开来的“11号车”_第3张图片
抗战前夕在上海最热销的福特V8家用汽车

一辆福特车售价美金600元,算上关锐,折合法币2000元。

1935年的法币还没有滥发,和现在人民币的比价,大约是1元法币兑换30元人民币。

2000元法币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是多少?大约是60000元。

1935年,上海白领的薪水是多少?

大学毕业当助教,月薪100元法币。大学教授平均月薪350元法币。医生是收入最高的职业,上海历史上第二辆私家车就是一位医生所有。

所以,花2000元法币把福特娶回家,真不是一件奢侈的事。何况,销售商还提供分期付款业务——太阳底下,真没有新鲜事。

好景实在不长。到上海陷落于日寇之手,汽油绝迹,汽车只好抛锚。三轮车成为主要代步工具。

1945年,国土光复,当局重新登记汽车执照,总数不过800余辆。1946年冬,又增至6000辆。

但,战争搓磨,法币滥发,物价腾起,上海的中产阶级被消灭殆尽,只得徒步当车,自谑:“11号车”。

如果喜欢,请点个赞。

转载使用请获取授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民国开来的“11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