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镇是乡村的放大,不是城市的缩影
镇作为行政区划的名称,在中国古代最早指的是军事要塞,在宋代以后则是指的有集市的地方。无论是军事要塞,还是集市所在地都表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它的区域和人口的规模是有限制的。同时,镇和村在历史上的中国是相互一体的,城市这个名称在中国真正成为一个区划名称也不过二三百年的历史。所以,在新一轮的特色小镇建设中,第一个忌讳是小镇不能成为城市的缩影,而是乡村的放大。
所谓小镇是乡村的放大,一方面,是指它的区域面积,不要像中国现在的城市发展一样,把扩展面积作为城市规模的方向,更不像中国的大学一样,以为动不动几百上千亩的面积就是“真正”的大学,认为面积大就是大城市、大学,这是幼稚的肤浅和极大的误区。另一方面,是指的它的人口基数也不能太大,因为在未来的特色小镇的人口,不仅只是原居民,更多的是旅行者,不能把特色小镇建设当成农村人口转移的主战场。
中外的历史经验也证明,小镇是放大的乡村,而不是城市缩影的道理。在西欧发达国家的小镇,如德国、英国和法国大多在几平方公里之内,人口也只有1-2万人。同样,在过去的中国,一个村庄面积也就是2-5平方公里,人口也就1000-2000人,这是一个被中国数千年农耕文明历史证明的一种人居均衡的乡村生态系统。因此,在新一轮特色小镇建设中,一定要避免区域面积和人口基数上的无限扩展,面积不超过10平方公里、人口不超过5万为宜。
同时,小镇是乡村的放大,而不是城市的缩影还有一层意思是说,小镇不仅是工商业的集市,而是一个有着乡村味道的生活空间。乡村味道是特色小镇的重要元素。这一点德国人做的非常好。德国的小镇建设致力于一种自然、环境与人的生活融合。形成了“村庄城镇化,城镇村庄化”风格。在中国新一轮的特色小镇建设中也因如此。在小镇看到的不仅只是建筑和工商集市,还要有村庄的镜像:小河的流水、林荫的小道、天空的飞鸟和四季的花香。正如一个旅行德国小镇的游人所写的,天空澄蓝,大地碧绿;森林环抱,芳草如茵;风清气爽,道路如网;方便静谧,适宜人居。这应该就是中国特色小镇建设的方向之一。
2、小镇是传统手工艺的复兴,不是城市化工装备企业的下乡
产业功能的定位。是镇与乡村、镇与城市区分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一方面,镇与乡村相比较,镇的产业主要是包括手工业在内的工商业。虽然乡村也有手工业,但严格来说乡村只是有手工艺人或者工匠,没有手工业。因为,“业”是指按照某种约定俗称的规矩组织在一起,从事相同性质的工作的一个群体组织的形态(人们习惯说的“业态”),乡村无法形成这样的群体。另一方面,城市的工商业无论是规模、技术水平和分工,都是小镇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它们的出身,就注定了它们的差别。
事实也证明,城市的无论是城市的化工、装备企业的下乡,还是大型商超、餐饮娱乐业的进镇最终都是铩羽而归。因为,作为一个小镇无论是其规模、资源,还是消费水平,都决定了城市的业态无法在小镇生存。同样,对小镇环境的破坏是巨大的。因此,在新一轮的小镇建设中第二个忌讳,就是防止新一轮的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城市的化工、装备企业转移过剩产能、技术落后产业、甚至是转移工业污染和文化污染(城市庸俗的娱乐业)的集散地。
未来的特色小镇,一方面,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尊重中国农耕文明中的工匠精神的基础上,以复兴中国传统手工业为小镇产业的发展方向,重现中国传统手工业的精粹与品质。另一方面,小镇应该是商贸交易的集市,而不是城市的超市,是一个小商品的集散地,因此,多样性、环保性、便利性和专业化品质,应为小镇商贸集市的特点。同时,小镇作为城市和乡村的连接点,它既有乡村的味道,又有城市的生活质量,因此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休闲、养生、游学、交友、商务和田园观光等“农旅”、“商旅”和“文旅”这三种旅游方式相结合的服务业,应是小镇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3、小镇是原态的活化与修复,不是房地产商的盛宴
新一轮特色小镇建设离不开小镇的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方向决定未来”,小镇的规划和设计朝什么方向走很重要。在中国,只要方向对了速度不是问题。
小镇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所有的建筑体都是一个遵循历史轨迹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是不同的历史年代留下的建筑作品,其中不乏是人见人爱的艺术品。它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社会文明程度,一代人的审美价值观。例如一座百年老宅,或许有着它传奇的历史故事,但一座五、六十年历史的房子,也有它的社会价值,体现的是这个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一个时代的工匠水准。这一点德国人同样做的很好。在德国很多的小镇,古城堡、古建筑,以及浓荫密布的传统园林四处可见,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德国人小镇的建设,把保持小镇原有的风格和特色作为建设中严格遵循的原则,是在这一原则下的开展房屋修补、改造古旧建筑,更新基础设施,而不是推倒重来,或者以大吞小,从而小镇历史遗产能完整的保留,小镇文化韵味可以实质性的传承。
所以,新一轮特色小镇,对小镇的建筑的规划、设计与改造,应该遵循原态的活化修复与重建,而不是大拆大建,推倒后重新来过,更不是房地产商下乡逐利的房地产项目。因此,新一轮特色小镇建设的第三忌讳,就是避免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城市房地产商蜂拥争食的盛宴。
4、小镇是现代的社区,不是闭塞的乡野
正如前面所提特色小镇建设是原态的活化修复与重建,但原态活化并不是要规避现代文明生活,更不是回到老死不相往来的闭塞乡野,特色小镇应该是一个既具有中国乡村传统文化精神又融入现代城市文明的“田园综合体”。
在这里,人们既能享受到乡村韵味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和莺歌燕舞等等这些源自于大自然的恩赐,又能看到城市中常见的道路、银行、商超、邮局、现代交通工具和互联网络以及消防队和医疗诊所,还能看到休闲椅、停车场和公共厕所,甚至残疾人无障碍通道等。让小镇成为城市和乡村人眼中的奢侈品。
因此,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去规划设计和改造小镇,是新一轮特色小镇建筑中,避免让特色小镇陷于城市不像城市、乡村不是乡村的尴尬境地的关键。不让小镇成为乡村的复制品,是特色小镇中第四个忌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