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这人缘混的……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历来这句话被明粉封为圭臬,是对大明皇帝最高的褒奖。

这话是谁首先说的呢?

说这话的人明粉恨之入骨,提起他来恨不得抽他俩嘴巴子,这人就是讲清史的阎崇年。

阎崇年说这话是为了奚落不战而逃的咸丰皇帝,看看人家崇祯宁死不逃,再看看你奕詝,逃跑前为了自己的性福,先把女人们都送去了避暑山庄。


崇祯这人缘混的……_第1张图片

天子守国门有意义吗?有,但是没有那么大。

当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守国门的是建文帝,显然他没守住,城破之日建文帝不知所踪,不存在守国门这回事。

夺位成功的永乐帝,在南京呆着不舒服,他的治所一直在北京,在那里他经营了很多年。

南京一直是他老爹朱元璋和他侄子朱允炆的天下,这里的人对他是不是有二心,会不会害他,朱棣心里没底。

为了自己的安全,他启用了被朱元璋废除的锦衣卫。

另一方面,从永乐四年开始,朱棣开始动手改造北京城,使其更具京城的样子。

永乐帝数次北征蒙古,都把北京当成行在,大约在北京呆着比在南京舒服很多,所以朱棣在永乐19年宣布迁都北京。


崇祯这人缘混的……_第2张图片

因为朱棣北征,太子朱高炽长期在南京留守监国,对南京很习惯很喜欢,朱棣死后他屡次想把都城再迁回南京。

但是他刚想迁都南京开始连续地震,朱高炽在皇帝,这个很有前途的岗位上干了一年多,就挂了,迁都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习惯对一个人影响很深。

朱棣迁都,习惯北方是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朱棣通过靖难夺权,他不希望别的藩王效法自己,所以他驻守边境,逐渐削夺边疆那些手握兵权的藩王的势力。

这算是真正的守国门了,既抗外敌,也抗内鬼。


崇祯这人缘混的……_第3张图片

到了崇祯皇帝的天子守国门时,李闯兵峰直指城下,一开始崇祯还有很多选择。

可以迁都去南京,那里有整套的行政班子。

也可以送太子去南京,一旦北方有变太子立即继承皇帝位,让各路军马前去勤王,大明王朝也算群龙有首,基本盘不会丢。

崇祯和大臣们商量来商量去那一个主意他也不想采用,他自己去南京,把太子留在北京,怕自己像宋徽宗那样,京城守住了,太子继承皇位,自己被架空。

自己留守北京城,太子去南京,太子被拥立咋办,自己不就变成唐明皇了。

崇祯不想放权,他既好面子,又不想背锅,一旦弃守京城,以东林诸贤的品性肯定会有人问责,这责任谁担,崇祯的原则是谁担都行,反正别是我。

只想捞好处,责任一点不想担,即使你是皇帝,总干这事儿队伍也会散的。

所以,崇祯这个亡国之君最后国门没守住,只有死社稷这一条路了。

死时众大臣都离他而去,崇祯想去大臣家混顿猪肉炖粉条都没人给他开门,大家都在家里磨刀霍霍向猪羊,准备款待入城的闯王。

崇祯这人缘混的……


崇祯这人缘混的……_第4张图片

当年建文帝国破时,还有铁铉方孝孺效忠,甘愿为其搭上全族性命,崇祯死时身边只有一个阉人,想想蛮凄惶的。



文:薛白袍

你可能感兴趣的:(崇祯这人缘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