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原文】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宫之奇谏假道》

006【原文】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宫之奇谏假道》


【原文】公(1)曰(2):晋(3),吾(4)宗(5)也(6),岂(6)害我哉(7)?


〖注释〗

(1)公:虞公,虞公是春秋时代姬姓的公爵诸侯,是周朝皇室的后裔。为周朝的天下付出了一定的心血。

〖解释〗虞虢之争

虞、虢,两国是同姓的公爵国家,国土比邻,关系密切,有如唇齿相依一样,两国国界都和晋国相连。虢公名叫丑,个性骄傲,而且爱好用兵,晋献公也好战争,因此虢、晋两国常在边邑发生战事。晋献公想灭掉虢国以去后患,于是向大夫荀息询问计策,荀息说:“虞、虢两国是同姓的邻邦,攻守同盟,若攻伐虢国,虞国必往援救,我国虽有精兵良将,对敌两国,恐怕未必就能取胜,当用计策,使它两国脱离关系,然后分别击破。”献公说:“当用何计?”荀息说:“虞公最爱好宝贝,我们可用屈地(地名,产良马)所产的良马和垂棘(地名,出真璧)所产的良璧贿赂虞公,借虞道攻伐虢国,这样使虞和虢国脱离关系。”献公说:“这两件东西都是希世的宝贝,寡人怎能割舍给别人呢?”荀息回答说:“我们利用这两种宝物,向虞国借道伐虢,虢没有虞援救,必定灭亡,虢亡,虞也不能独存,我们灭了虢以后,回兵再灭虞国,就能取回宝物,岂不是犹如以内库的玉马暂时寄存在外库吗?”献公说:“虞国有贤臣宫之奇,料事如神,恐会极力谏阻虞公,那怎么办呢?”荀息说:“虞公贪爱宝物而且愚昧,虽有贤臣强谏,也不见得会听从。”献公听了荀息的话,立刻将宝璧和良马交给荀息,派遣他出使虞国,虞公见荀息进献璧马,喜得笑逐颜开,荀息对虞公说:“寡君仰慕君的贤明,畏惧贵国的强盛,不敢自私宝物,特遣臣奉献于贵国。”虞公说:“这么说,贵国必定有所求于寡人了!”荀息说:“虢人屡次侵略我国南鄙,寡君为了社稷,委曲求全,遣使请求讲和,不料虢国不守约誓,又侵伐鄙邑的边境,寡君久闻君一向以正义为念,所以敢请假道贵国入虢请罪,若能攻克虢国,所有虏获全部奉献贵国,报答借道之恩,寡君愿和贵国世世敦修盟好。”虞公大喜,立刻允许,且愿先行举兵伐虢。宫之奇谏正虞公说:“虞、虢两国彼此依恃,互为表里,虢若灭亡,虞必同灭,譬如唇亡齿寒,而且晋君贪不厌足,主公千万不可允许假道。”

虞公不听,于是兴师帮助晋国。是时晋献公拜里克为大将,荀息为副将,会同虞师攻伐虢国,结果取下虢国京都下阳。经过一年,晋又向虞国假道,灭了虢国,虢公丑逃奔京师。晋师灭虢以后,还师经过虞国,在虞国借用馆舍,乘虞国不备,灭了虞国,捕虏虞公解归晋国。后来秦穆公迎娶晋献公的女儿伯姬为夫人,晋国就用虞公做伯姬陪嫁的臣仆。

(2)曰:指事。甲骨文字形,下象口形,加上的短横表示声气。本义,说,说道。

(3)晋:晋国(前1033年—前376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氏,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强国之一。

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文公继位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晋襄公时期先后在肴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继其父为中原霸主。晋景公时,晋国在邲之战中败给老对手楚国,转而经略北方,在鞌之战中大败齐国后,又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攻入楚国本土。晋厉公继位后连败秦、狄,并在鄢陵之战再败楚国,复霸天下。晋悼公时国势鼎盛,军治万乘,独霸中原,达到晋国霸业的巅峰。

晋平公以后,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斗争激烈。晋定公时,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晋国已被三家瓜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前376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废为庶民,晋国正式消亡。

晋国鼎盛时期,地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东西北部与内蒙一部的广大地区。甚至学者全祖望评春秋五霸时,晋国占四席,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

(4)吾:形声。从口,五声。本义,我。

(5)宗,同姓,同一宗族。晋、虞、虢都是姬姓国,同一祖先。

(6)也: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舒缓语气,后半句将对前半句加以解说。对后半句有强调作用。

(7)岂:“岂”假借作虚词,用在句中或句首,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怎么”。

(8)哉: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呢”或“吗”。



【直译】虞公说:晋国,与我国是同一宗族,难道会加害我们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006【原文】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宫之奇谏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