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复博物馆参观记

为何成行

众所周知,观复博物馆是马未都先生一手创办的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我对马未都先生其实仰慕已久,早期的时候是看他的《百家讲坛》节目,看他在节目里面说了很多关于文物的故事,后来又看过很多他去当鉴宝嘉宾的节目,整体而言,对他的「技术」还是很欣赏的,本来以为他也许只是一个鉴宝专家。后来最近几年,一直追《锵锵三人行》,也很喜欢马先生去点评点评世间事,再后来,马先生又自己开办了《嘟嘟》这样一档文化类的脱口秀节目,我也是几乎每期都听,更是觉得除了「技术」之外,马先生的「人格魅力」也很赞。当然,你也可以说我这个状态已经成为了所谓「粉丝」,是「粉丝」的话,到了适当的时候就要「付出」,就要「消费」啊。这当然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另外的原因则是,在过去的大概一年时间里,我一直在收听一档播客类的节目,也就是博物志 ,前几天的最新一期的内容,也切好提到了两位主播去上海观复博物馆参观的所见所闻,总体而言,主播对上海这个分馆的评价还是不错的,要知道这档节目的主播婉莹也是吐槽大王级别的,也是很少轻易夸赞的。因而我也在想,既然上海分馆都那么好了,想来北京总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这几天,帝都的天气着实不错,因而出来逛逛也是极好的,总不能成为一个私宅吧,于是便选择了周末,去一趟观复。

初见

成行之前,去网上查了个简单的攻略,门票价格等都了解清楚了,看了看携程网有售网购票,便宜十块,但是因为之前听过马先生在《嘟嘟》里面说过,他们博物馆的门票还是很有个性的,好象是只有现场购票才有这实体门票,因而也就不是很在乎相差的那十块钱了。

观复博物馆,地理位置很是偏僻,我倒了两次地铁加上一次公交车,才终于到了博物馆的位置。坐着公交车,也是看着路边的景物越来越荒凉,这倒多少还是让我有些吃惊,毕竟在我的印象中,这也是「朝阳区」啊,不是「通州」、「顺义」啊。然而我又必须接受事实。

废话少说,来到观复博物馆的门前,大门并不是很显眼,只是凭借着「观复」二字才可分辨是到了地方。买票进来,整体给我的感觉像是进了一栋大别墅,也就难怪网上有人评论来到这个博物馆给人一种「家」的感觉,然而这个家是「别墅」的那个家。

展览

我拿到门票的时候,其实就已经爱门票上获取到了很多信息,包括这个博物馆的主要展陈等。来到博物馆里面,有工作人员告知,早上10点和下午两点分别有一次免费的讲解。这个信息我是之前在网上有所了解的,我也是因此而特意赶在10点之前,想要听这免费讲解。

我到达的时候,距离10点还有二十分钟,就在博物馆里面简单逛了一逛,说起来这博物馆确实并不算大。一个陶瓷厅,满打满算估计也不会超过100平米,其他的家具厅、工艺厅也都不是很大,当然比较的是公立博物馆。还是那个比喻,这个博物馆,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大别墅。因而也在想,即便是个大别墅,在帝都这样个地方,也已经很值钱了。

人工讲解

10点钟到了,人工讲解也开始了。讲解员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也是正装出现,很是干练,听口音大概就是北京土著了。后来他也在言谈话语之中,说到了自己第一次来观复博物馆也是慕名而来的一名游客,后来机缘巧合成为了这里的工作人员。

我的确很喜欢这里的人工讲解,也是把这些展品有机地串联了起来。还是要说前些天听过的《博物志》那个节目,里面提到观复上海馆的问题是展陈设计没有关联性,给人的感觉是「我家里有什么宝贝,我就给你看什么宝贝」。如果不听人工讲解,的确会给人这样的感觉。

南青北白

人工讲解也是先从陶瓷馆开始,说得比较详细的也是陶瓷馆。说他将展品串联起来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从展厅里面第一件唐代白色瓷器说起,讲到了「南青北白」的喜好差异,后来又一路说了好多小知识,也都很有趣。说到少数民族的瓷器的时候,还特意强调了少数民族在中原定居之后,也仍然要按照汉人的习惯来烧制瓷器,用的工匠也仍然是汉民族王朝留下来的那帮工匠艺人,但是这些统治者要求这些工匠要把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符号添加进去,所以后来就看到了很多很有民族特点的瓷器,比如仿皮囊壶的瓷器,这也让我这个外行看起来更加有趣了。讲解员也指出,由于用的基本都是同一批工匠,因此蒙古、女真、契丹这些民族的瓷器很难断代,说得也是有理有据,还是很让我佩服的。

汝窑和青花瓷

观复博物馆参观记_第1张图片

我印象里面,曾经看过一个电视剧,由张国立、王刚、张铁林这个传统铁三角出演,名叫《五月槐花香》,电视剧讲的就是一个文物故事,其中也就特别提到了价值连城的汝窑瓷器。那时候看个新鲜,也很是不解为什么汝窑如此的珍贵,后来这个讲解员站到这个展厅仅有的四件汝窑瓷器面前开始讲解,也算是把我的一个疑惑解答了。汝窑瓷器从宋徽宗时代开始烧制,前前后后不过二十几年的时间,烧制的时间短而留存的时间跨度大,因而存世量也就是十分稀少了,据说是当今世界上存世量也不超过一百件,很大一部分是当年随老蒋去了台湾,现在就在台北故宫。市面上存量太少,物以稀为贵,汝窑无价,因为就很少有市场流通,拍卖行都几乎没有拍卖。我隔着这玻璃看过去,确实觉得这汝窑在外形颜色上与其他的瓷器有很大不同,然而好像也没特别觉出它的好来。据说,这汝窑的颜色风格,是因为宋徽宗皇帝喜欢道教,喜欢道教文化中的那种「青色」,这倒是很有趣了。

讲解员也说了个小细节,讲当年马先生第一次听说周杰伦唱的《青花瓷》,听到那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认为歌词有错误,说这并不是在说青花瓷,而是在描写汝窑,后来马先生还专门写过一篇博客来说这事。这倒是很有意思了,我马上转过身去看身后展台上的清代乾隆年间的青花瓷,还别说,这样经他一「忽悠」,青花瓷在汝窑面前也是「黯然失色」了。

雍正和乾隆

讲解员提到了雍正朝瓷器和乾隆朝瓷器的区别,这点也是很有趣的。说是雍正朝的官窑瓷器更加低调暗淡,乾隆朝的官窑瓷器更加辉煌大气,我又仔细看了一下,好像也正是如此。联想起前不久看过的《雍正王朝》电视剧里雍正的性格,好像也正是如此了。印象之中,曾经看央视《国宝档案》节目,节目里也是有讲过类似的观点,一个朝代的皇帝的性格也会影响这个朝代瓷器的外观、工艺乃至灵性。话说到这里,其实还是挺佩服讲解员的,两个小时的讲解,瓷器馆的讲解占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讲了很多瓷器之外的故事。突然有一个想法,要是在这观众之中,有几个存心想难为这讲解员的大神,高手,这工作还真不好做呢。业务上,还真得是谦虚好学,不断精进啊。

观复博物馆参观记_第2张图片

少年宫的小学生

观复博物馆参观记_第3张图片

讲解刚开始的时候,就看到有一群小学生模样的孩子站到讲解员的旁边,这群孩子旁边还有一位大人,后来讲解员与那大人沟通,我也才知道这些小学生都来自少年宫,这位大人也正是少年宫的老师了。我对少年宫没有什么直观的印象,毕竟家在农村,小时候最多也就知道一个辅导班,还是辅导数学英语的。

我倒是很喜欢这帮小学生,每个人都从书包里拿出来一个画板,大概是老师布置了任务,要在这里听讲解,记笔记,于是我也真看到了讲解员讲着,这帮小学生就在画板上记录着笔记,还有的学生会专门在画板上画出来看到的文物瓷器,虽然从我的角度来说画得并不好,但是我想从学习的角度来讲,能够画出来一定对这些知识和文物印象更深吧。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小学的时候,听评书《三国演义》,那个时候没有书,也不爱看电视剧版的《三国演义》,但却很喜欢这个故事,我就几乎每天听评书,把从评书里面听到的故事情节概况抄录在笔记本上,还别说,正是那个时候的抄录,导致现在《三国演义》前半部分的情节仍然历历在目(因为大概也只抄录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也确实不够精彩了)。如今这帮帝都的小学生,显然相对我那个时候,有更好的物质条件了,我羡慕他们,但我也羡慕年少时候的自己,相比于现在的自己,显然有更高的求知欲。

游客

虽然是个周末,但是早上来博物馆的人并不多,10点开始讲解,我大概观察了一下,应该也就是六七十号人跟着听讲解,后来陆陆续续也有人加入或者离开听讲解的队伍,整个早上的时间,应该也就是在100名左右参观游客,这让我在这个博物馆待了几个小时也总是能够遇到几张熟悉的面孔:一对情侣携伴而来,男生绘声绘色给女生做起了义务讲解的工作;一个大娘,看起来已经年迈了,然而当讲解员讲解提问之时,也是经常听到她的回答,很多时候都是一针见血。有时候那大娘提个问题,也会让讲解员哑口无言;一个独行的女生,看得也很认真,先是听讲解员的解说,后来就是自己一个人从此器官慢慢看,看到门窗馆,我也被她的认真感动了。在休息室休息的时候,看到休息室里电视上正在循环播放一些观复博物馆的宣传片,其中一个宣传片里面,马先生也是提到,如今的博物馆观众比起十年前二十年前,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不是很在意一间藏品究竟值多少钱了,值多少钱跟我也没有关系。更在意的是这件藏品的文化内涵。看着身边的这些游客,我倒确信了马先生的这些话。这两年来,也去过几个地方,直观的感受是:游客也是参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游客素质高,真的能够带动参观体验。

家具馆,门窗馆

观复博物馆参观记_第4张图片

话说,我虽然也没有到过几个博物馆,但是博物馆里面把家具和门窗进行展成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不过话说回来,其实很多所谓的古宅旧居遗址之类的经典,其实就已经结合了古代建筑和古代家具了,比如说我之前在广州见到的 陈家祠 ,陈家祠内也是有很多的清代家具了,将这些家具放在那样一个建筑背景之下,其实是要比观复博物馆的家居馆、门窗馆更加协调的。看过了陈家祠之后,很多对家具和门窗的门道都是相通的,也都有一些了解了,比如古人会在门窗家具建筑上雕刻有美好寓意的图形文字,或者期盼金榜题名或者期盼长命百岁。

观复博物馆参观记_第5张图片

当然,这也不能说,观复的这两个馆没有特点,观复博物馆里面一间书房布陈和两间大堂布陈还是十分讲究的,一间大堂,竟然也让我想起来了《红楼梦》里面的贾府家庭聚会,排排座次。另外一间大堂,则是将一把龙椅放到了正中间,龙椅后面是一道屏风,霸道十足。两边则是两座浮屠,所谓的浮屠,也就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浮屠了。浮屠这种东西,当初我也在陈家祠见到过,也并不觉得特别了。但是这个大堂,整体布局合理,还是给人一种美的视觉体验。

观复博物馆参观记_第6张图片

观复猫

早前听《嘟嘟》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对观复猫有所耳闻,所谓的观复猫,据说是观复博物馆收养的流浪猫,现在已经有十多只了。当时觉得博物馆方面在运营方面还很不错,照顾了小孩子的心理情绪,也让博物馆这个乍听起来略显严肃的事物一下子变得活泼起来了。后来真正来到博物馆里面,起初并没有见到观复猫,只是看到了我的门票上面有印着一只卡通猫,在博物馆的展厅里看不到活猫,还觉得很纳闷呢!后来逛了将近四个小时出来,在博物馆外面的院子里,在喷泉旁边看见两只可爱的小猫 ,一直正在从树上爬下来,也很有趣。突然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都是价值连城的文物,博物馆方面当然不可能把小猫往展厅里面放啊,于是也是被自己蠢得不行。除了在喷泉附近活动的几只小猫以外,还有很多只猫其实是在一间专门给猫儿们居住的房子里的,就房子外面牌匾上三个大字《观复猫》,我透过玻璃往里面看了看,每一个猫都有自己的一个小隔间,里面倒还比较干净,我已经开始羡慕它们了。话说回来,「观复猫」这个创意也确实吸引了很多家长带着家里的孩子过来参观,可见一家私人博物馆,采用市场化的方式运营,要没有一点特别的东西,是不能够的。毕竟相比之下,公立博物馆更大,展品更多,而且还是免费的,只有在服务上、在用户体验上下文章,才能够有收益。

离开

大概下午两点钟离开观复,说起来,当年即便是参观大型的公立博物馆,也没有超过4个小时,可见观复还是很有趣味的。坐上了418路公交车(观复附近大概只有这一路公交车),走了几站之后路况拥挤,往车窗外望去,看见写着「草场地国际艺术村」的招牌的地方,又看到另外一个招牌写着向前1公里中国电影博物馆,印象之中,好像还在知乎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景点推荐。在堵车的这个空隙,倒有种冲动想要过去看看,不过最终并未成行,觉得有些累了,也是觉得之前并未有所准备匆匆而行未免仓促,当然,也是希望能够给自己留一个念想。后来,公交车继续前行,我则继续往窗外望去,又不时扫扫手机地图,才发现附近正是所谓的798艺术区,也就是所谓「逼格」很高的一篇区域了。又猜想着既然附近是有798这种美术扎堆的区域的,是不是「中央美术学院」也就在附近,便直接就在地图上搜了,果然距离十分之近。但也只是思维不停地飞,并没有去其他别的地方,还是按照原定计划打道回府了。

我总是觉得,人应该给自己留下点遐想,给未来留下点盼头。不是一次就要把好吃的都吃光,不是一次就要把好玩的都玩遍。给未来留下点盼头,生活也才更有乐趣吧。

去观复之前,对观复的期望也不是很高,到了观复,觉得也大体满意。所以,我也仍然要推荐它。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也可以关注公号:


观复博物馆参观记_第7张图片
海阔天空的云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复博物馆参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