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言引言
0.1成年人的很多麻烦都是因为学习能力不足(改变行为、解决问题、升级能力的能力)。如果我们能像一些很厉害的人那样,善于学习,能把知识拆为己用,我们的境况会大大改善。
0.2只要掌握了学习能力(学习本身),其他任何能力都可以通过后天练习而提高,学习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拥有学习力,就拥有了对生活的掌控力。职场人学习效果的瓶颈主要不在“教”,而在“学”上。
0.3读书无用论的本质是,学习者不具备使学习有用的能力。如何练习使学习有用的能力?首先是读书之前应该先确认自己的目的,然后选择不同的书,并使用不同的读法。其次,信息越多、越繁杂,人们就越需要真正的学习能力,越需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再次,需要警惕伪学习——比如沉迷于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努力。
0.4如何看待知识付费?要能识别知识,也要明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些知识,这样才能在海量知识中真正获取所需。
0.5汇总:对于成年人或职场人来说,怎样实现真正的成长呢?第一,学习者是否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可以拆为己用,可以处理信息,可以解决问题。归根结底,学习者是否能够达到知行合一。第二,学习者是否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可以反求诸己,可以触类旁通,可以举一反三。是否可以不断升级,最终成为专家。
0.6关于“拆书”: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重要的不是快速找出书中的重点,而是拆书能不能为我创造价值、为我解决问题。
第一章 读书为什么这么难?
1.1没时间、没精力 的问题
1.1.1霍华德·麦克拉斯基生存余力理论模型:一个人总是在他需要的精力与可提供的精力之间寻求平衡。那些消耗个体精力的事情叫作“生存负载”,而处理这些负载需要“生存力量”。无论是生存负载还是生存力量,都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构成。生存力量除以生存负载,就是麦克拉斯基强调的“生存余力”。
1.1.2如果能够保持一定的生存余力,那么就能够很好地应对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更好地承担风险,能够从事各种探索性和创造性活动,也更有可能开展学习。总而言之一个人要从事学习活动,必须拥有一些生存余力。
1.2看不懂、记不住 的问题
1.2.1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来说,看不懂和记不住是致命的问题,它意味着无法通过考试。这种学习形成惯性后,哪怕没有考试了,人们仍然认为看懂和记住是学习的前提,甚至是学习的全部。但对成人学习来说,学习的中心应该是学习者自己而不是知识。
1.2.2阅读本身也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知识都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并且改变行为只发生在将读来或者听来的知识内化和反思之后。自我导向的阅读,不太关心看不懂和记不住的问题,只关心能不能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能力,改变行为。对致用类阅读来说,重要的不是看懂,而是能和自己的经验发生联系;重要的不是记住,而是能够将知识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1.3看不下去 的问题
1.3.1没有必要读完一本【致用类书】的几个个原因:1.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本书中都有很多你能学习的知识,但是其中也有相当多的知识是你不需要学习的。2.读得越多,不见得用得越多;3.只要你能将读的书在工作中用上一丁点儿,图书给你创造的价值就已经远远超过书价。(1、2是本书的观点,目前阶段我可能还是会坚持读完已开始读的书)。
1.3.2作者对“不读完怎能把握作者的系统或体系的困惑”解答:第一,对成人学习来说,知识体系很重要,但重要的不是把作者的体系搬进自己的大脑,而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第二,作者说是“不必”,没有说“必须不”,我们完全可以在了解前因后果后自己选择是否读完整本书。
1.3.3职场人学习方法论的特征:第一,它不会成为新的生存负载;第二,这种方法强调自我导向,也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书或老师为中心。第三,它致力于内化和应用知识,实现能力提升和行为改变,而不是致力于理解和记忆知识,【如果学习者缺乏内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不能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那么解决没时间、没精力、看不懂、记不住、看不下去等问题也没有多大意义】。
第二章 从“读书”到“拆书”
2.1第二章要点
2.1.1职场人最重要的是学习者以自我为导向、关联经验、强调实践、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内在驱动。拆书法的理论即在此。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一定要联系学习者的经验,解决学习者的问题,提升学习者的能力。
2.1.2拆书法的两种实践形式:一是供个人学习的便签学习法,二是供组织学习的(由拆书家带领)RIA现场学习。
2.2职场人应该怎样学习?答案是成人教育,它被定义为“帮助成人学习的艺术和科学,它偏实用、注重解决问题,以“五大公理”为基础;
2.3有效学习的五大公理:1. 自我导向;2. 关联经验;3. 强调实践(主要体现在“在用中学”和“在学中用”。选择学习内容时,首先要考虑“是否用得上”,判断学习效果的标准要考虑“是否用上了”);4. 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5. 内在驱动成人学习更多的是受到内在因素(希望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和自我实现)而非外在因素(如考试、考核、证书)的驱动。
2.4RIA=阅读拆页+讲解引导+拆为己用
2.4.1如何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习者把知识拆为己用?首先,我们需要一本能带来核心知识的书。其次,我们需要有一位拆书家(我们自己也可以成为这个拆书家),拆书家主持RIA现场学习的3个核心环节:R(Reading,阅读拆页),拆书家请学习者阅读原书拆页。 I(Interpretation,讲解引导),拆书家讲解引导,促进学习者理解知识并关联自己。 A(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拆书家催化促动,促进学习者将书中内容拆为己用。
2.5片面追求“干货”是一种“病”:
2.5.1案例很重要(书中有案例、学习者的经验(经过反思)是最好的案例)。
2.5.2自己读书时怎么做?要练习和锻炼能够内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也就具备了把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的能力【第三章第四章会介绍练习和锻炼的方法】。
2.6RIA现场学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部分要看原书】
第三章 学习者的不同境界(练习把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的能力)
3.1思路不升级,再努力也是初级学习者,突破初级学习者的认知习惯,锻炼成为高级学习者和学习促进者,才是王道。
3.2.1初级学习者;高级学习者;学习促进者的分类(看电子书844页,有好技巧)。其中,初级学习者的特征是:对学习的理解更多停留在知识记忆的层面,要么记住,要么归纳大意。
3.2.2高级学习者的特征:高级学习者会先判断学习的目标、读书的类型。高级学习者已经不对书负责,而只负责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读书时能主动、有效地学习,并联系自己的经验,设想日后的应用,而且会“复盘”应用。
3.2.3学习促进者的特征:拥有最强的学习能力——通过教会别人而深刻掌握某个知识。
3.3如何正确地提问?我们提问的时候,要想方设法提出能真正从中学习的问题。而在回答别人(孩子、学生、下属等)的提问时,提醒他不要太关注正确答案,促进他思考自己的提问。
3.3.1高级学习者怎么提问?世上有两种提问,一种提问是为了得到正确答案;另一种提问是为了进行有效学习。前者常问“是什么”“为什么”,后者常问“如何”“你都考虑哪些方面”。【善于学习的人在反思和追问时,会尽量用“如何”来取代“为什么”】。
3.3.2学习促进者怎么回答提问?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是优秀的学习者以及学习促进者。管理者可以在4个方面做学习促进者从而提升下属的学习能力: 1.把希望下属掌握的知识加工为具体案例。 2.激活下属的经验,反思自我。 3.促动下属去思考,即时演练。 4.催促下属去应用,解决问题。
第四章 便签学习法:培养全新的思维模式
4.1.1记笔记的方法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应的学习思路。记笔记的方法是学习思路的外在表现,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又不断强化对应的学习能力。
4.1.2拆书帮便签学习法:就是通过简单的方式,让我们的学习思路从以知识为导向变成以自我为导向,学员从初级学习者升级为高级学习者。其来源基础是把对学习最有价值的、最有效的方法总结为3个方向,对应3张便签,形成了拆书帮如今的便签学习法。
4.2便签法简介:用3种不同颜色的便签,分别用来做3类笔记(I、A1、A2),其中第1类拆解(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第2类拆解(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第3类拆解(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4.3 “拆书”七步曲
4.3.1第一步,确定你要读的是致用类的图书,这是拆书法的适用边界。
4.3.2第二步,要求自己用较快的速度阅读,遇到书中的理论、建议、观点或者较难理解的地方时,先问自己一个问题:这对我有多重要?
4.3.3第三步,在【I便签】上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重述相关信息,如启发、有价值的提醒等。
4.3.4第四步,针对第三步中的信息,问问自己有没有相关的经历,是否听说或者见到过类似的事情,写在一张【A1】便签上,贴到I便签旁边。
4.3.5第五步,规划今后如何应用,写在一张【A2便签】上,也贴在书页上。
4.3.6第六步,在贴了便签的书页旁,贴一张指示标签。提醒自己这一页有自己的学习资料。
4.3.7第七步,看完一本书后,把所有的A2便签拿出来贴在冰箱或墙上,提醒自己落实行动。
4.4.优秀经验或便签的标准(尽量做到)
4.4.1 I:重述知识的标准(避免附会旧知):诠释、准确、清晰、致用(将原文知识点总结或加工成具体的操作方法或建议步骤)。
4.4.2 A1:内化知识的标准(避免泛泛而谈):1.鲜活: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认知。 2.故事:相关叙事要素基本完整,能够清晰地体现出起因和结果。 3.对应:和原文或I便签的4个要素对应,使之成为贴切的案例。 4.反思。
4.4.3A2:应用知识的标准(避免决心泛滥或感慨万千):1.目标(符合SMART法则) 2.行动。 3.关联:是否使用了原文信息或I便签的方法。 4.可控:都是自己能做到或能推动他人做到的吗?可以量化做的程度吗?行动显性化吗?
4.5你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或疑惑(再读一遍这一部分的原文,感觉自己在读第一遍原文的时候是不是漏了该记笔记的部分)
4.5.1成功的经验也可以作为A1的内容。
第五章 打造学习力的三个维度
5.1学习力是元能力
5.1.1青年职场人最重要的三项能力(“三大神器”)是外语能力、理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资产不多的职场青年人来说,最优的投资标的是自己的职场能力,只有职场能力可以实现指数级增长,并最终帮助个人升值。
5.1.2对能力提升缺乏规划的职场人,最在乎那些可以解决自己痛点的能力,比如幻灯片制作、时间管理等,但作者认为应该最在乎的是元能力,因为学习能力是元能力——关于能力的能力。
5.2解读知识:为信息添加上下文
5.2.1人们接受的信息数量大幅增加,平均质量却不断降低。所以学习能力在这个时代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重要性,已提升到生存技能的高度。
5.2.2如何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1. 分析信息的关键是追问前因后果:【前(前车可鉴)因(相因相生)后(以观后效)果(自食其果)】;2. 整理信息的关键是明确适用边界:【适(适得其反)用(使用条件)边(旁敲边鼓)界(楚河汉界)】。
5.3 I便签:辨别知识和信息
5.3.1尽量在I便签中刻意体现你对信息的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的思考。
5.4如何借助A1、A2便签来追问和反思?
5.4.1两种学习机制:从知识或信息中学习(即Knowledge,称为K 机制)和从经验中学习(即Experience,称为E 机制)。两种学习机制都可以通过增加技能点而升级:纸上得来的知识,加上实战经验和实际运用,可成就黄埔名将;摸爬滚打来的经验,辅以观察反思和行动反馈,能打造泥腿战神。作者也称之为“知行合一”,便签学习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践行知行合一。
5.4.2理解库伯学习圈。
5.5用便签法升级学习力
5.5.1可以从追问和反思经验、分析和整理信息、内化和应用知识这3个维度打造立体的学习能力。经验经过反思和追问可沉淀出信息,信息经过分析和整理可升华为知识,知识经过内化和应用可转化成能力。行动带来新的经验,阅读带来新的信息,反思带来新的知识。
5.6为什么追逐“干货”是伪学习?
“干货式学习”仍存两个方面的误区:首先,“得到书的精华就是学习”是成人学习的歧途;其次,干货也不是书的精华。
第六章 构建属于你自己的知识体系
对于想提升知识管理能力的成人和职场人来说,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是最终目标。
6.1知识管理
6.1.1对职场人来说,以收集、整理资料为主的“知识管理”产生的价值非常有限:投入不小,产出并不大。承载知识的文档和文章进行管理,而是对加工知识的大脑进行管理。
6.1.2能把不同来源的碎片化信息加工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联系实际问题规划自己的实际运用,是知识管理的更高境界。知识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输出,包括写作输出和教会别人。
6.1.3知识管理两大分支:学院派的知识管理和实践派的知识管理。学院派的知识管理对应学院式学习,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用更多、更好、更清晰、更系统和更易提取的知识指导科研、梳理框架、撰写论文;实践派的知识管理对应成人学习,以促进应用、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为目标。
6.2学习不是照搬他人的体系
6.2.1看书是否一定比看手机更好吗?这本质上牵涉4个问题。
6.2.1.1. 系统化的信息一定比碎片化的更有价值吗?答案是“不一定”,当知识体系可以更好地完善学习能力、促进思维模式时,才是最应该注重系统性知识学习的时候。
6.2.1.2. 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一定比没有更好吗?答案是“是的”,但需要强调的是“自己的”知识体系。
6.2.1.3. 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书上的知识体系是一回事吗?答案是“否”:一是,书中知识体系构建的“自我导向”与学习者无关。二是,作者永远不如学习者清楚自己的实际问题。三是,强调书中的体系会导致学习者忽视实践经验和学习动机。
6.2.1.4看书一定比看手机更有利于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吗?如果学习者缺乏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不能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那看书和看手机都没有多大益处。若学习能力差,看书和看手机就没有区别;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针对尚无基础的领域,看书比看手机好;若学习能力较强,在该领域发展了属于自己的体系,看书和看手机都可以把知识拆为己用,进一步为自己的体系添砖加瓦。
6.2.2构建知识体系不是因为体系本身有多好,而是因为知识体系能够让人更好地反思、应用和解决问题,让人具备稳定的根基和框架,具备成长思维、批判思维和系统思维,不至于一接收新信息就跟着改弦易辙去了。
6.3知识体系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6.3.1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者在以下三个方面会不断有所提升:1引导表达升级的思维,尤其是成长思维、批判思维和系统思维。2.“从零到一”成为专家的能力。3.待人接物的智慧。
6.4搭建体系的三种思路
6.4.1搭建知识体系框架的3种思路:一是从问题出发。二是从点到网(而善于学习的人,可以将碎片搭成高楼,拼出全貌)。三是从网到点(精心挑选特定领域的一本书,认真梳理这本书的框架体系。慢慢地把其他书的知识或各种来源的信息也填充到这个框架)。
6.4.2三种思路对应成人学习能力的3个维度:追问和反思经验的能力、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内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第七章知识体系如何搭建?
拆书学院:为职场赋能前面的应该去详细阅读书中推荐的书或参加培训,在本书不是重点。
7.1拆书学院:为职场赋能
7.1.1职场最常见的问题是什么?不清楚什么对自己最重要,所以只要一吓唬就听话;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于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对应的3项修炼即是:首先是清晰梦想,其次是赋予能力,最后是释放能量。
7.1.2第一项修炼——清晰梦想,包括自我反思和自我引导,需要落实到方向、目标、决策;第二项修炼——赋予能力,体现在自控、习惯、坚持,自我激励与情绪管理,时间管理与精力管理;第三项修炼——释放能量,强调沟通力与影响力、职场技能与积极关系。
第八章 主动学习的境界
明晰如何选择学习课题、如何选书、如何善用移动阅读之后,你就可以进入主动学习的3条高速路,享受奔驰前进的成长乐趣。
8.1识别自己的核心能力
8.1.1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怎样可以避免逛街式学习,在“学什么”的课题选择上能否实现“自我导向”?关键是:识别自己的核心能力,找到与目标岗位要求的能力之间的差距,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课题,再用主动学习的方式强化自己相应的核心能力。
8.1.2变中求不变:隔行并不见得就如同隔山,只要你找到其中最深层的、不变的东西——职场核心能力(Key Competencies,简称KC)。所有与工作相关的能力都可以归入7类核心能力,分别是:1.沟通表达的能力;2.信息处理的能力;3.运用科技的能力;4.计划组织的能力;5.解决问题的能力;6.团队合作的能力;7.数学概念的能力。
8.2选择比勤奋重要:3类学习素材中,经验没什么可选择的,但知识或信息的选择很多,且差别极大。正所谓“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而今天的很多人却不懂得也不重视如何选取优质的、适合自己的知识或信息。
8.2.1成人移动阅读的学习技巧:先取消关注一切营销公众号和售卖干货的平台。其次,善用对比来帮助分析与整理信息。
8.3经验和反思是最重要的知识:比经验更重要的是高质量的反思
8.3.1教会别人:养成读书时就想着如何教会别人的习惯,会大大提升对适用边界4 类问题的思考质量。
第九章 做一个学习的促进者(拆书家)
9.1 学习科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成人的最佳学习方式并非独自练习,而是在情境中学习。有效学习是进入相关情境,找到自己的“学习共同体”。
9.2 4类图书的拆解(实用类、理论类、叙事类和其他类)
9.2.1实用类图书拆解:确定知识拆页的方法比较简单——找建议、找黑体字。
9.2.2理论类图书:拆书家要找出作者的主要结论,总结核心理念,然后在讲解中将之转化为建议。具体步骤是:1.谨慎地理解原文的含义,一定要在上文下理中读懂作者的观点,避免断章取义。 2.充分了解作者给出这个观点或理念的背景,同时思考自己的实际状况,与作者的背景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3.在以上两个步骤的基础上,对那些背景相同的观点,可以直接应用,给出建议,而对不同或已发生明显变化的观点,需要进一步提取观点背后的原则,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给出切合的应用性建议。
9.2.3拆解叙事类图书的前提是,拆书家个人的归纳能力、演绎能力和知识储备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别人看到的是故事,你却能从中得到启发;别人关注的是情节,你却能联想到我该怎么做;别人看完后感叹,你看完后却能超越。
9.2.4对“教育”的认知必须升级:第一,升级时限——教育不止于拿到学历。第二,升级内涵——教育不只是学习知识,例如毕业5年后,拼的是自我管理能力和逻辑能力;毕业10年后,成就和幸福取决于在婚姻中不断成长的能力、教养子女的能力、管理与激励他人的能力。
先对读书笔记使用便签法吧
警句摘录
爱因斯坦说,如果我有1个小时来解决一个问题,我会花55分钟去思考问题本身,5分钟去思考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