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日记 第1篇】 加班的周末

2017年,工作的第7年。2010年8月入职那天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7年光阴一晃而过,带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失去了什么?经历了什么?积淀了什么?也许,除了一年一度的年终总结和那些文字材料外,还真不知道自己这么多年的工作都留下些什么。特别是工作以来,都是为领导写讲话稿、为单位写汇报稿,也总想自己给自己写点东西,说点自己想说的话了。我是一名地级市市直机关公务员,2010年参加工作,其中4年在县里,3年在市里,基本上都是在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文字材料的撰写以及各类会务活动的统筹协调。接下来,我将在这里用日记的形式记录生活和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所思所悟。另外,我也注册了个微信公众号:百越水木(baiyueshuimu),同步更新。

【公务员日记第1篇】

2017年1月15日(星期天)

加班的周末

今天是周末,早上仍然是6:30就起床了。2017年给自己定的第一个小目标就是每天早起,至今已经保持15天。越来越感觉早晨的空气真新鲜,早晨的阳光真美好,早晨的食物真美味,早起,真好!其实保证早起,有一个方法是最简单的,就是一开始无论晚上睡得多迟,早上定时起床,那么渐渐的生物钟就会转变过来,到点就想睡,到点就会起。

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微信,听下罗胖子的每日60秒,然后点开看下当天的推荐内容。连续关注逻辑思维已经四年了,这个节目给我带来太多太多的新视野、新观念,可以说是伴随着我成长路上的一盏小路灯吧。当然,这个节目主要是分享观点、提供知识,自己还是要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去理解、去判断。别人为你打开了一条路,路边的风景还是要自己去看的。

又在手机上看了会新闻还有一些微信订阅号,不知不觉时间就9点多了。不知道为什么,只要一拿起手机,时间就过得特别快,几个小时看下来,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收获了什么,得到了什么。那些碎片化的知识,真的有用吗?反正我看了这些多文章,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之前听过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入狱1年多的人出狱后,问他的朋友这一年世界都发生了什么事。他的朋友拍拍脑袋想想,想了半天也才说出十几件事情,似乎记忆中也只有这些事情留存了。那我们一年的时间,看了这么多新闻,听了这么多报道,难道纯属浪费时间吗?始终不得而知。

前段时间,我无意中翻到自己初中的课本,发现对那时候学的物理、化学知识居然忘得一干二净了,好吧,虽然我是文科生,但是也不至于全忘记了吧,那时候天天挑灯欲读,学了这么多、看了这么久,难道全是徒劳吗?听过一句话,什么是教育,把学校交给你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也许,正是学校期间交给我们的那些知识,构筑了目前自身的思维体系和认知架构吧。哦,对了,英语学了还是很有用的,这个是真的。

然后早上再在电脑上上会网,东看看、西看看就到午饭时间了。吃完后就去办公室加班了,今天要写一个领导班子的总结材料,周一领导就要用了。

年底是机关单位最忙的时刻,忙着检查、考核、汇报,各种各样的材料、各式各样的会议,毕竟,一年的工作成果、工作亮点都体现在这些材料里了。很难讲这种方式能否真的体现一个单位的工作,但毕竟这是目前唯一能采取的方式了。

写了这么多年的公文,汇报材料可以说是相对比较好写的,因为各个处室的素材都会提前报给你,你只需要根据要求进行总结汇总即可。最难的是领导的讲话稿,这就要根据领导的口味、讲话的对象以及上级的要求来统筹谋划,非常吃力,而且经常几易其稿。相信在机关里写过材料的人对此是深有体会的。

自己工作以来就是在办公室写材料,因为这是机关最苦最累的活了,一般会交给年轻人做。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这个是不理解的,为什么我要写这些刻板、枯燥的公文?写这些对我个人的能力提升有什么好处?特别是在写一些应付性的公文时,这种感受更加明显。后来渐渐地自己也就有了新的感悟,就是我们不能光把写材料当成是一项工作任务去被动的完成,而要把每一次写作当成个人能力提升的一次锻炼。在每一篇材料的框架构思、主旨拟定、行文规范、标题选择过程中,我们个人的思维方式也会随着得到锻炼。今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经历什么岗位,会写文章的能力总是相伴终身、受益无穷的。

差不多从中午12点写到晚上5点多,终于把这篇材料写完了,反复检查确定无误后就发给主任了。

来市里工作后,周末以及节假日加班基本已是常态,特别是对关键岗位的年轻人而言,你不加班别人就会觉得你不上进,虽然我自己感觉加班不加班倒无所谓,工作做完就行,但是在别人眼里不是这样看的,甚至很多人会为了加班而去加班,把加班当成一种表演,演给领导看。一开始对此我是嗤之以鼻、强烈鄙视的,后来也就见怪不怪了。毕竟在机关单位,主要是做人而不是做事,领导说你好,你才是真的好,所以说人家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今天日记就写这么多了,周末也确实没啥事可以写。

你可能感兴趣的:(【公务员日记 第1篇】 加班的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