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十多年前看《还珠格格》起,我就一直很喜欢那个温文尔雅又睿智专情的永琪,随着《如懿传》开拍,五阿哥可能又要回到大家的视线,不过这回不是主角,估计出现也是一个孩子。这十几年来随着自己知识水平的积累,也开始对清朝历史相关的知识做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在尽自己所能收集了很多资料之后,终于把他的相关资料做了一个整理。希望能和大家分享。在浩如烟海的史料里,他不过淡淡一笔,但是作为乾隆朝最优秀的皇子(没有之一),值得被大家了解。我希望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你能认识这个真正的永琪,这个也许不多情,但绝对优秀的永琪。
一、基本资料
爱新觉罗·永琪,乾隆第五子,母亲是愉妃珂里叶特氏(又作海氏或海佳氏)。生于乾隆六年二月初六丑时,薨于乾隆三十一年三月初七午时(1741年3月23日-1766年4月16日),满文写法
(我没有满文基础但找了懂满文的人确认,维基百科上写法不准确),右翼近支镶红旗第一族。字筠亭,号藤琴居士,(此处存疑,有人说字错误,永琪有一幅自用印手卷传世,上面频频出现“筠亭”、“筠亭主人”的印鉴。甚至永琪在某幅字画上的落款都写着“筠亭稿”。但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如此看来,“筠亭”不是永琪的字,只是他的一个雅号。当然永琪的雅号不仅这一个。{来源于网友“书琴回忆”}),封荣亲王,谥号“纯”,时年二十五岁,正值盛年。
说到“荣亲王”的封号,其实清朝的荣亲王一共有两个,一个是大家更熟悉的顺治爱妃,也就是后来被追封为孝静皇后的董鄂妃的儿子,皇四子,只不过母亲体弱,这个孩子也是身体孱弱,出生三个月就夭折了,顺治为了寄托自己和董鄂妃的哀思,封这个不过三个月大的孩子“荣亲王”爵位,而这个孩子也被顺治帝称为“朕第一子”(也说“朕嫡一子”),不过不论是第一子还是嫡一子都是顺治帝对这个孩子的宠爱,毕竟这两个他一个也算不上。(心疼康熙十秒……)而“荣亲王”这个封号也由此被看作是一个特殊的封号,算是皇帝宠爱的一种表现。更重要的是,永琪的亲王爵位是生前册封的,并不是追封,而乾隆朝成年皇子中加封为亲王的,他是第一人。
其实写到基本资料,我特别想放一个画像,让大家看看他到底长什么样子,是不是那样风度翩翩、气宇不凡,拥有众多迷妹!但是!!!很可惜的是他并没有画像留存,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他的画像被烧毁,此时距他逝世不过一百年。说到这里,本来想提醒大家百度百科上的画像不对,但一搜百度百科发现已经没有了,感谢修改词条的网友 TAT!】
二、生平
“幼聪慧学,少习马步射,武技颇精。博学多才,娴习满语、汉语、蒙古语,熟谙天文、地理、历算。尤其精于天文算法,所书八线法手卷,至为精密。著有《蕉桐賸稿》传世。其算法传子绵亿,再传孙奕绘,奕绘著《本形篇》记其梗概。”①
不仅如此,永琪非常善于书画,尤棋擅长书法,与其弟皇十一子成亲王永瑆齐名。更重要的是,他擅长骑马射箭,这也是乾隆对他十分满意的原因。乾隆朝时清代皇子的教育其实已经是比较成熟完整的了,乾隆就是成熟的教育的受益者,所以他非常注重皇子教育。但遗憾的是,乾隆朝的皇子无论才学还是生平事迹,都基本比较平庸,在永琪去世之后乾隆为继承人的问题也非常发愁,虽未有直接史料记载,但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使马戈尔尼谒见乾隆时,乾隆帝在谈到诸位皇子时提到:“其时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更觉贵重,且汉文、满语、蒙古语、马步、骑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示明言,及复因病旋逝。”在外国使节面前毫不讳言地指出要传位于荣王,又是在荣王逝世二十多年后,足以表现乾隆对荣王的喜爱和怀念。②
而他受到乾隆的喜爱并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优秀,更因为他的孝顺。乾隆二十八年五月初五,乾隆皇帝在九洲清宴殿时,突然起火,永琪把其父乾隆皇帝背出火海。据永琪孙子奕绘《明善堂文集·初谒曾祖母愉贵妃园寝泣述九言十八句》中说道“……乾隆癸未年九州清晏火,我祖亲负高宗出烈烟。……” ③ 也许这件事情给乾隆的震撼太大,印象太深,永琪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十一月病中封其为荣亲王,成为封王第一人。
乾隆三十一年三月初八,患骨结核病多月的永琪离世,谥号和他皇父一样为“纯”,此号也为其一生之表。
永琪的封王原因最大的原因是他自己,而并不因母系势力。其实他的母亲身份并不高。他的生母为愉妃,其父为额而吉图,官位仅至员外郎。而珂里叶特氏生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在雍正时入侍弘历藩邸。乾隆时初赐号为贵人。乾隆六年(1741)二月生皇五子永琪,十一月封愉嫔。十年(1745)十一月晋愉妃。之后再无晋升,在五十七年(1792)五月二十一日去世,享年七十九岁,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十月二十日,以贵妃礼葬入清东陵裕陵妃园寝。她是乾隆后妃中第二长寿者,几乎和乾隆相伴一生,而在这长达五十多年的相伴中,仅仅有这一个孩子,足以证明她并不受宠。提到他的母亲的原因其实是,乾隆其实也是一个性情中人,对自己的发妻孝贤皇后深情不渝,在死后很多年还每年都在写着悼亡词怀念这个女人,她的两个孩子二皇子永琏、皇七子永琮,也是一出生就受到加封,永琏曾被封“端睿皇太子”,只是这两个孩子也早年夭折,也让皇帝“立嫡”的想法全然落空。
除此之外,他心性纯善。一篇《听五阿哥永琪后人讲家族史》的文章说,永琪生性纯良,像《还珠格格》中乾隆欲惩罚皇后时,五阿哥永琪下跪替皇后向皇上求情这样的事情,是真有其事。(此篇文章现检索不到,不可考。)
三、妻妾及子女
说到妻妾,大家肯定都忍不住的问——“到底永琪爱的是不是小燕子啊!?” 哈哈,答案肯定不是的,虽然这样理想的爱情让人忍不住心向往之,但毕竟仅仅是小说。永琪一生正福晋一人,侧福晋一人,使唤女子一人。虽然没有小燕子知画,但是他活下来的那个儿子确实叫绵亿。(认真脸)
嫡福晋西林觉罗氏(第六子生母),总督鄂弼之女即鄂尔泰孙女。(鄂尔泰为雍正朝重臣)
侧福晋索绰罗氏(第一、三、四、五子生母),左都御史观保之女。(为嘉庆五年追封)
使唤女子胡氏(第二子生母,一女为县君),胡存柱之女。
(以上来源《爱新觉罗宗谱·甲册》。一说还有侧福晋瓜尔佳氏、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侧福晋万琉哈氏,来源维基百科,此处存疑。)
长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四年六月十日生,卒于同月十三日,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
次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五年正月十六日生,卒于同日,生母为小妾胡氏。
三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生,卒于二十八年七月十一日〔两岁过世〕,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
四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九年八月十五日生,卒于同年十月十一日,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
五子–多罗荣恪郡王绵亿,乾隆二十九年八月十五日生,卒于嘉庆二十年三月初五日〔享年五十二岁〕,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于乾隆四十九年封贝勒,嘉庆四年正月晋荣郡王,嘉庆二十年三月初五日薨逝,谥曰:“恪”。(根据以上的记载,第四子和第五子应是双胞胎)绵亿“体赢多病,特聪敏,工书,熟经史”。嘉庆十八年发生林清、李文成起义,“绵亿方扈跸,闻警,力请上速还京师,上即日回銮”。嘉庆帝对绵亿日见信任,言听计从。绵亿在嘉庆二十年三月初五日薨逝,享年五十二岁,谥日恪,史称荣恪郡王。
六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三十年九月二十六日生,卒于同年十月十七日,生母为正福晋西林觉罗氏。
长女 -生于乾隆二十七年,卒于乾隆四十五年,生母为小妾胡氏,封县君(这个爵位说不上高了还是低了,如果按生母为妾算应该只是宗女无爵位,如果按生母为侧室算应该封为郡君,所以应该算是优待的),乾隆三十九年(一说乾隆三十五年,此处存疑)嫁蒙古阿拉善亲王罗卜藏多尔济之子旺亲班巴尔。
四、死因
那么这么优秀的一位皇子,却英年早逝,究竟是为何呢?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三月初八日,永琪病逝于紫禁城内兆祥所。
其实就在永琪病逝前一个月,乾隆皇帝还亲到兆祥所探望永琪,据《国朝宫史续编》记载“乾隆三十一年二月初五日,总管王常贵奉谕旨:朕于初三日至兆祥所,看视五阿哥病症。于无意中间及,现在患病,何能坐起剃头?据五阿哥奏称,福园门外,有一民人剃头甚好,著人唤进来剃的。朕想阿哥剃头,自有按摩处太监,何用外边民人?今五阿哥既用民人剃头,阿哥中用民人剃头者,谅不止一人,著总管查明具奏。在福园门系园庭禁地,不应令外人出入。今既将剃头民人领至阿哥住所,若扰伶等辈亦可唤入乎,该管总管及五阿哥谙达等,交宫内总管治罪”。
永琪具体患病的时间不详,但从乾隆三十一年二月初三日“至兆祥所看视五阿哥病症”,可知,此前永琪即已患病,而且患病期间居住于兆祥所内。关于永琪的死,官书上的记载,如《国朝宫史续编》等,虽然零零散散的谈了一点,但是究竟所患何症却没有提及。幸亏时人有悼永琪之死的,对于他的死因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可以为我们解开永琪英年早逝的原因。
永琪去世后,曾担任过《大清会典》、《续文献通考》纂修官,时任太常寺卿的陈兆仑撰《奉挽荣纯亲王二首》以悼之。其文自注曰:“王患附骨疮,不得溃,昨冬病中受封,今三月薨逝。”陈兆仑所说的昨冬病中受封,是指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距离二月初三日,乾隆探视永琪之病差不多已间隔了十个月,而此时永琪病情一日重似一日——“因病剧,始加封为亲王”,这才促使乾隆封其为亲王,以慰其心。
附骨疮即附骨疽的讹写,据《医宗金鉴》所述,此“系调治可愈之证”,可见在当时并非绝症。“附骨疽生于大腿外侧,……由体虚之人露卧风,冷浴后乘凉寒湿侵袭,或房欲之后盖覆单薄,寒邪乘虚入里,遂成斯疾。初觉寒热往来,如同感冒风邪,随后筋骨疼痛,不热不红,甚则痛如锥刺筋骨,不能屈伸。永琪精于骑射,其病之起极有可能缘于风餐露宿骑马射猎所致。而因病旋逝,感觉病起仓促,可能即是因为陈氏所言的不得溃,此症状的特征是“三阴不足,外邪过盛,大腿通肿,皮色不变,疼痛日增不消不溃者,此属虚寒骨冷。”④ 而这种病,又属于缓疽候,“其肿与肉相似,不甚赤积,日不溃,久乃变于紫黯色。”患此病快则一年,慢则数年而亡,其内虽已肿成浓但不溃,和皮肉相仿,只是皮肤变得青黯,故而容易误诊,可能有些人致死也不知自己所患疽症,在《清高宗实录》发现这样一条记载:“癸丑,谕曰,五阿哥病症,医治数月,尚未痊可。据现在医生诊视,称系虚损所致,若从前起病时,据实奏闻,即可早为防范调治。而五月间,张如璠,宋国瑞等,并不将虚损缘由详诊具奏,实属困循朦混。张如璠,宋国瑞,着交内务辅大臣治罪。”通过这则信息我们知道当时医治药不对症,以至延误病情,使病情恶化。但是这个病爱新觉罗家族多患之,大家都知道的康熙朝十三阿哥、后来的怡贤亲王胤祥就是此病。
永琪后下葬定亲王墓。定亲王墓俗称太子陵,是乾隆皇帝长子安定亲王永璜和三子循郡王永璋、五子荣纯亲王永琪之墓,位于今不老屯镇杨各庄村二里许,在密云水库,风水极佳,是清朝唯一一处埋着三位成年王爷的坟墓。墓内只有两块碑,永琪的碑文刻在永璜碑后面。(此处有人说是因为体制问题不能立三块碑,存疑)1947年护陵章京齐国臣被人民政府镇压,太子陵坐北朝南,陵区北边是奶头山,西边是苇子峪,东边是麻子峪,南边为鹞子峪。进入园寝首先看到月河,上有两座汉白玉石桥。月河后建有碑楼,内有驮龙碑两方,因系三位皇子,有一统碑两面均有碑文。园寝宫门为明三间暗九间的门洞,门洞与红墙相接。进入宫门有东、西朝房。月台正中有云龙阶石。享殿明五间暗十五间,绿琉璃瓦覆顶,旁边有东、西角门。角门里月台之上有三个大宝顶。1953年,政府拆除了太子陵宝顶和红墙,1958年,人民政府做出了根治潮白河,修建密云水库的决定。随后将库区农民搬迁,数月后将坟地全部拆除,石料运走。驮龙碑碑文由有关方面捶好拓片保存。地宫里三位皇子的灵柩由汽车拉走,其他的骨殖埋到了后山。⑤
而他的陪葬品,也在首都博物馆展出。
一个朋友的实拍:
五、府邸及住所
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清内务府奏案记载,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十八日掌仪司为四、五阿哥迁移吉期事上奏:“奴才三和、吉庆、四格谨奏,为奏闻事,奴才等遵旨‘草房以及北祥所修理,四阿哥、五阿哥居住。’房间今于本年四月二十二日告竣。随令钦天监谨择得四月二十四日戊戌宜用辰时迁移吉,四月二十七日辛丑宜用卯时迁移吉等语。今奴才等请四阿哥于二十四日迁移,五阿哥于二十七日迁移,谨此奉闻。”二十五年四月十八日奉旨:“知道了。四、五阿哥现在圆明园居住,是日将什物搬移以应吉期。钦此。”这里,“四阿哥”、“五阿哥”即乾隆帝第四子永诚、第五子永琪。他们在圆明园的住所,对照《光绪顺天府志》卷四96页记载:在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洞天深处”附近。如意馆西,稍南前宇乃诸皇子所居,为四所,东西二街,南北一街,前为福园门。四所之西为诸皇子肄业之所,前为前天垂贶,中为中天景物,东为斯文在兹,中祀至圣先师,后为后天不老。
内务府奏案述及的迁移,是由圆明园搬进紫禁城内。上边提到的草房以及北祥所这两个地点都在紫禁城之内。“循文华殿而东北,跨石梁三,前有三座门,门内东、西旧为鹰狗处、御马厩。正北有殿字三所,覆以绿瓦,为皇子所居。”不过这里提到的“皇子所居”并不是乾隆帝第四子永诚、第五子永琪的住所。在“武英殿之北为方略馆。再折而北,东向者为回子学、缅子学。又北正中为内务府官署,为果房,为冰窖,为造办处。殿西为成安宫,宫五楹,左右各三楹,为尚衣监。其后殿宇为皇子居”。“乾隆二十四年奉旨:将广储司、兆祥所、尚衣监改建皇子住房三百六十间。是尚衣监为皇子居,特改自乾隆时,后又改为别馆矣。”(以上引文摘自(《光绪顺天府志》)乾隆帝第五子永琪的“荣亲王”是乾隆三十年十一月授封的。这时的永琪正在病中,三个多月后荣亲王永琪薨逝于紫禁城中的兆祥所。兆祥原本有四所,位于宁寿宫区最北端,但康熙孩子多,东西五所不够用,这里也是容纳孩子生活的地方,但乾隆重修宁寿宫区,现在看到的兆祥所位于该区以北,神武门内东大街以北,似乎已经不是原来的那四座兆祥所了。
永琪受封亲王后,乾隆皇帝将克勤郡王岳托第三子喀尔楚珲府邸赐予永琪。乾隆四十九年(1785年),乾隆皇帝赐永琪第五子荣恪郡王绵亿居太平湖荣亲王府,按冯其利先生《寻访京城清王府·内城西南隅的荣亲王府》荣亲王府在在太平街、鲍家街之西,太平湖之东,府前为中街,再南是槐抱椿树庵,府后为宗帽头条。其前身为贝勒喀尔楚浑宅。喀尔楚浑为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克勤郡王岳托之子。荣亲王府碧瓦朱垣,为王府定制。邸中多花木山石,复引太平湖入园,林亭尤美。据《荣府史》卷十二记载,荣亲王府可考之建筑有十余处。如“南韵斋”,是荣恪郡王绵亿集中包衣子弟为南十番乐,因以名斋,斋北有梧桐;“薰风馆”,在“南韵斋”北,馆前植有梧桐;“知乐堂”,荣恪郡王绵亿晚年养静之所,堂中东西壁悬有护卫顾文星所画巨幅壁幛;“延年馆”,曾为贝勒奕绘居室,后修房山县大南峪清风阁。阁中北室名延年行馆,即因此馆命名,馆中年例设盆菊;“观古斋”,斋内有荣恪郡王绵亿所书“镜轩”旧额。窗嵌玻璃,阶前种花卉,有百年红海棠二株。又有一室日“淡足”;“得一龛”,室三楹,门上悬一“随”字,门闫窗槛尽作冰裂纹,室外有竹及海棠;“如舫”,在“得一龛”迤南,为“淡足”之西耳房,宽一丈,长三丈,形如舫,即以名之。窗棂户隔皆仿舟制,地敷木板,窗外有牡丹一池,周围有台以护之;“太素斋”,太素为贝勒奕绘的号,斋为书斋,斋前以石盆植莲花;“天游阁”,西林春的居室,朱栏画栋,前有天游池,阁东边种海棠,西墀有芍药;“怡黄馆”,以藏宋代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的真迹而得名;“南殿”,在邸之南端,因以为名;“东轩”,在邸中箭道傍;“后楼”,在邸之后,楼下多树;“湖”,引太平湖水而成,或即太平湖被圈入的部分,贝勒奕绘在中元节放藁灯于此。此外,还有“清秘阁”。
咸丰九年(1859年),咸丰皇帝下旨太平湖原荣亲王府赐醇郡王奕譞,荣亲王永琪后人搬迁至坐落在东城大佛寺北岔的芸公府。太平湖荣亲王府共住过永琪后人永琪第五子绵亿、绵亿长子奕绘、奕绘长子载钧、奕绘第二子载钊长子溥楣五代,历时94年。
但是!!!!说了这么多都是荣王府如何,至于永琪有没有住过这个地方!!暂未得到准确的考证。一说,由于永琪于受封次年病逝,所以终永琪一生也没有踏进这座位于太平湖的荣亲王府。但根据微博博主“夏宫的刘阳”所说,他亲自拜访过永琪的后代金启宗老师,说是住过的。
但根据新浪博主江南雨《和硕荣纯亲王永琪》一文所说,永琪没有入住过荣亲王府。但由于史料有限,至于永琪患病之后从三十年十一月到三十一年二月这段时间有没有入住荣亲王府目前没有确切的公开记载,我无法求证。
六、作品
一直嘴说他如何如何,不拿出点真东西怎么能让人信服呢!接下来要放大招了!他的一些作品!
御制提莲花室元韵
荣纯亲王永琪
青莲千瓣捧珠楼,悟彻真禅一指头。
坐对岭云浓与淡,试参湖水止还流。
窗前雨洗群峰翠,槛外松喧万壑秋。
斗室焚香供静契,分明无着亦勾留
乾隆二十四年,兄弟俩皆以“雨荷”为题吟诗一首(上为永琪之作,下为永瑢之作)。
乾隆二十六年,永琪的作品
《哭三兄》 永琪之作。三兄为三皇子永璋,在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葬礼上和皇长子永璜一起由于表现得不够伤感,被乾隆斥责二人不合体统,亦不懂礼节,更暗示二人被取消立储资格,最终两人都在不久后去世。
永琪书(出自《紫竹山园图》局部):
东南名胜馀杭最,山明水秀坤灵会。中有先生通德居,喜我阿连随意缋。第一峰前数亩园,丛丛紫竹垂梢繁。百尺高楼压城起,俯瞰湖水摇漪涟。有时浓云罨林薄,鹫岭残阳挂雨脚。回头玉宇净虚明,雷峰塔影檐前落。幽居更喜少送迎,熏炉棐几堪怡情。秋水时闻采莲唱,春风远递卖花声。一从献赋朝青琐,梦断湖边泛轻舸。幽窗不改旧清阴,尚忆亭台馀劫火。东壁欣看出数枝,清风日日对哦诗。子猷逸兴还成癖,记取空庭月落时。小诗题奉句山先生粲政。皇五子并书。
钤印:皇五子章、筠亭、寄兴、清吟。
《恩赐哈密瓜记永琪部分》
还有关于他的墓碑拓片、祭文之类的。
册文:
初祭祭文:
大祭祭文:
及,
奉挽荣亲王两首
和硕荣纯亲王碑文
朕惟毓秀银潢谊特深于谕教褒贤铭碣礼必备于饰终为麟趾增辉□载之义方夙秉斯凤纶式贲千秋之淑问宜昭尔皇五子和硕荣纯亲王禀质醇良宅衷恭慎宸寝勖问安之职温清无亏胃筵勤育德之功琢磨罔懈方谓屏藩之永赖何图珪组之长辞爰考彝章用加令谥冀来歆于芬苾既展祀之以时期表行于粹精复易名之允协于戏溯恩勤之孔笃猷萦柱殿之悲示恤以不忘庶焕松阡之色灵克慰奕祀丕光 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七、清各种实录中的他
更大的大招来了!我要放实录了!
乾隆六年
壬寅。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皇五子永琪生。
乾隆二十年
○癸巳。谕、准噶尔用兵一事。上年朕诣盛京。恭谒祖陵时。俱已虔诚默祷。今仰邀列祖福佑。迅奏肤功。荒服敉宁。庆洽中外。实我大清万年宗社无疆之庥。理应告祭三陵。躬伸谢悃。惟是东巡尚未逾岁。不欲以清尘除道。重烦我豳岐父老。永陵、著派皇子永璋。福陵、著派皇子永琪。昭陵、著派皇子永珹。代行告祭礼。今秋诸皇子随侍热河。即就近取道前往。俾其周历辽沈。仰思祖宗肇兴之烈。礼成后、并可于奉天行围较猎。用习武事而昭家法。所有应行豫备事宜。著行文各该衙门。照例豫备。
又谕、平定准噶尔捷闻。此皆仰蒙皇祖、皇考、谟烈显承。福贻宗社。故得肤功迅奏。荒服敉宁。理应敬诣桥山。躬申告祭。因今春甫经展谒。而目下青苗弥望。农事方殷。车驾所经。恐滋践踏。然朕仰慰先灵之意。实切于衷。告庙之典。宜躬诣行礼。孝陵、著遣皇子永璋。景陵、著遣皇子永珹。泰陵、著遣皇子永琪。前往代行告祭。所有应行豫备事宜。著各该衙门、速行豫备。
乾隆二十八年
○庚辰。谕曰、和硕履亲王、端谨性成。勤劳匪懈。前因抱病。即派皇四子、皇五子、带领太医院使、驰往诊视。以冀痊可。兹闻薨逝。深为震悼。即拟回京临奠。而扈从马匹。一时未能调集。计程往返。须在中秋前后。是以暂停亲诣。俟回銮后。再行亲临奠醊。著令皇四子。在王府穿孝。并派皇五子、及和亲王穿孝。仍派和亲王、恒亲王、内务府大臣英廉、经理丧仪。一应丧事所需。俱动用官项。以展朕优崇懿亲至意
乾隆二十八年
故大学士梁诗正遗疏闻谕曰大学士梁诗正老成端重奉职恪勤侍直内廷晋阶纶阁方资简任遽闻溘逝深为轸恤命皇五子前往奠醊并加赠太保入祀贤良祠赏给内库银一千两治丧。念伊子梁敦书尚未到京寓次乏人。著派内务府司官一员前往经理其事。所有应得恤典该部察例具奏
乾隆二十八年
○辛巳。谕、据庄亲王等奏称、从前慎靖郡王薨逝时。六阿哥于满月墓祭后。即行释服。今履亲王薨逝。请令四阿哥于初次墓祭后释服等语。慎靖郡王、虽系朕叔。然与朕同庚。履亲王、年龄高迈。且六阿哥承继慎靖郡王时。系王薨逝后。朕所降之旨。王在日尚不知。然犹持服一月。值朕万寿。自应释服。至四阿哥、向蒙履亲王养育多年。且为王十分钟爱。若令于初次墓祭、即行释服。朕心实为不忍。著仍遵前旨、令其持服百日。五阿哥、著同派出王等、一同释服。庶可少伸朕哀悼之怀
乾隆三十年
○谕曰、皇五子永琪、年已长成。应予封爵。著封为亲王。所有应行典礼。各该衙门察例具奏
乾隆三十一年
○壬辰。封皇五子永琪。为和硕荣亲王
○丁丑皇五子荣亲王永琪薨
○临皇五子荣亲王永琪殡赐奠。回圆明园
乾隆三十五年
○谕曰、皇五子之女格格、著加恩指与罗布藏多尔济之子旺沁班巴尔
乾隆四十年
○戊辰。谕曰、三阿哥之格格。指与丹巴多尔济为婚。完姻在迩。恐伊等念系朕之孙女。于一切典礼。俱按公主一体举行。亦未可定。朕之孙女。较之公主、又隔一辈。自不应按照公主、仍行主仆之礼。即如扎拉丰阿所尚。系皇祖之孙女。伊于姑前、如何行礼之处。三阿哥之格格、自应仿照而行。如果能按家礼、克尽妇道。朕方为之欣悦。倘必欲固执、以为朕之孙女。应照公主礼相待。反与朕之施恩指婚本意不合。再罗布藏多尔济之子旺沁班巴尔。曾将五阿哥之格格、指与为婚。俟完姻时。亦应一体遵行。嗣后朕之孙女指婚后。俱照宗室格格礼行。毋违朕谕。
乾隆四十一年
○谕、诸王袭爵。经朕酌定。由军功封晋者。世袭罔替。其余恩封诸王。袭爵时、皆应以次递降。又念亲王郡王以下。不过六七传。即至奉恩将军。心有不忍。曾经降旨、凡亲王以次递降者。至镇国公而止。郡王以次递降者。至辅国公而止。其公爵均著世袭罔替。盖袭爵延恩。若不定以等差。则国家亿万年之久。王爵愈积愈多。又不免于冗滥。昨四库全书荟要处、呈进缮本宋史。朕几余披阅。见宗室世系表内。其燕王楚王之子。即降为公。公之后、降为三班奉职。是其再传而后。即已下同齐庶。视现今所定恩封之亲王、郡王、以次递袭者。仍得世膺公爵。其厚薄为何如耶。且朕于诸子中、惟皇长子、皇五子、皆因病剧时、始加封亲王。至于皇四子、皇六子、则以出嗣诸叔、得袭郡王爵。余尚未有特予册封者。非朕沽名而薄待已子。正因理当然耳。所以昭示久远之道。无有大于此者。我世世子孙。所当遵守勿替。著将此旨、录示阿哥书房。并谕令宗室王公等知之。
乾隆四十三年
○乙未。谕本日有锦县生员金从善、于御道旁。进递呈词。条陈四事。狂诞悖逆。为从来所未有。观其首以建储为请。盖妄思彼言一出。便可为他日邀功之具而敢于蔑视王章。情实可恶。即以此事而论。康熙年间。未尝不立皇太子。乃因情性乖张。群小复从而蛊惑。遂致屡生事端。幸而皇祖洞烛其情。再立再废。国家得以乂安。使理密亲王、及弘晳父子。相继嗣位。岂我大清宗社臣民之福乎。至所云立太子。可杜分门别户之嫌。尤为大谬。不知有太子然后有门户。盖众人见神器有属。其庸碌者。必豫为献媚逢迎。桀黠者。且隐图设机构陷。往牒昭然可鉴。若不立储。则同系皇子。并无分别。即有憸邪之辈。又孰从而依附觊觎乎。我皇祖有鉴于前事。自理密亲王既废。不复建储。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皇祖龙驭上宾。皇考绍膺大宝。内上帖然。我皇考效法前徽。亦不立储位。唯于雍正元年。亲书朕名。缄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扁内。并不明降谕旨。及雍正十三年八月。皇考升遐。遵向谕敬启御函。朕即缵承洪绪。彼时人情亦甚辑宁。此即不建储之益。固天下臣民所共见共闻者也。朕登极之初。恪遵家法。以皇次子为孝贤皇后所出。人亦贵重端良。曾书其名。立为皇太子。亦藏于正大光明扁内。未几薨逝。因追谥为端慧皇太子。其旨亦即彻去。不复再立。且皇七子亦皇后所出。又复逾年悼殇。若以次序论。则当及于皇长子。既弗克永年。而以才质论。则当及于皇五子。亦旋因病逝。设如古制之继建元良。则朕在位而国储四殒。尚复成何事体乎。然此等大事。朕未尝不计及也。曾于乾隆三十八年冬。密书封识。并以此意、谕知军机大臣。但遵皇考旧例。不明示以所定何人。盖不肯显露端倪。使群情有所窥伺。此正朕善于维持爱护之深心也。然是年冬至南郊大祀。即令诸皇子在坛侍仪观礼。朕曾以所定皇子之名。默祷上帝。以所定之子若贤。能承大清基业。则祈昊苍眷估。俾得有成。苦其人弗克负荷。则速夺其算。毋误国家重大之任。予亦可另行选择。此朕告天之语。岂能饰词以欺人乎。是朕虽未明诏立储。实与立储无异。但不欲似前代之务虚名而滋流弊耳。而该逆犯乃以为大清不宜立太子。岂以不正之运自待耶。此何言乎。尤为大逆不道。我朝得天下之正。实非汉唐宋明所可比。而该逆犯竟敢目为不正。其心显然存内外之见。肆其狂吠。非惟诋斥朕躬。并且干犯列祖。该逆犯身列青衿。自其高曾以来。皆本朝臣仆。食毛践土。百有余年。况其父曾为知县。乃敢悖逆若此。虽夷其三族。亦岂足蔽辜乎。朕每论自昔为建储之请者。大率自为身谋。即年已老耄。亦为其子孙计。明执古礼、以博正人之名。隐挟私见、以图一已之利。若而人者。实无足取。即今时诸臣中。亦未必无存此见者。但如逆犯所云以不正之运自待。明肆诋毁。则实称罕见之鬼蜮耳。总之建储与封建井田相似。封建井田。不可行于后世。建储亦何独不然。至所称、立后一事。更属妄延。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崩逝时。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之侧室福晋。位次相当。遂奏闻圣母皇太后。册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又越三年。乃册立为后。其后自获过愆。朕仍优容如故。乃至自行翦发。则国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顾。然朕犹曲予包含。不行废斥。后因病薨逝。只令减其仪文。并未降明旨。削其位号。朕处此事。实为仁至义尽。且其立也。循序而进。并非以爱选色升。及其后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爱弛。况自此不复继立皇后。朕心事光明正大如此。洵可上对天祖。下对臣民。天下后世。又何从訾议乎。该逆犯乃欲朕下罪已之诏。朕有何罪而当下诏自责乎。逆犯又请复立后。朕春秋六十有八。岂有复册中宫之理。况现在妃嫔中。既无克当斯位之人。若别为选立。则在朝满洲大臣。及蒙古扎萨克诸王公。皆朕儿孙辈行。其女更属卑幼。岂可与朕相匹而膺尊号乎。此更可笑。不足论矣。至所称、讷谏一节。朕自临御以来。凡臣工条奏。果有益于国计民生者。无不即为采纳。或下部议行。从无拒谏之事。若各省水旱偏灾。皆朕于督抚等奏报晴雨摺。或咨之奉差入觐之人。稍遇雨旸失调。无不先事邮询。严饬封疆大臣。实力妥办。多方赈恤。并未有臣下陈奏。朕转拒而不听者。即或内外大臣。如有不公不法之事。原许诸臣劾奏。朕察核果实。无难立治所劾大臣之罪。又何尝有如明季言官。弹劾大臣。因而得祸者乎。若胜国宦官宫妾。窃揽大权。擅作威福者。今日实无其事。科道更何从白简从事。亦何待朕之拒绝乎。又所请施德一事。朕践阼至今四十三年。曾普免天下钱粮三次。普免漕粮一次。而灾赈之需。动辄数百万。且如今年豫省水灾。截漕三十万。发帑百余万。此尤近事之可徵者。即以奉天一省而论。今岁既当轮免之年。复以巡幸盛京。特蠲明年正赋。恩德之及民。不为不厚。而该逆犯何尚敢于妄逞横议耶。此等逆犯。实属罪大恶极。昔曾静尚属远居湖南。不料陪都根本重地。俗朴风淳。乃有如此悖逆之徒。实为意想所无。著行在大学士九卿、会同严审定拟具奏
乾隆四十三年
○丁未。谕、朕历览诸史。今古异宜。知立储之不可行。与封建井田等。实非万全无弊之道也。盖一立太子。众见神器有属。幻起百端。弟兄既多所猜嫌。宵小且从而揣测。其懦者。献媚逢迎、以陷于非。其强者。设机媒孽、以诬其过。往往酿成祸变。遂致父子之间。慈孝两亏。家国大计。转滋罅隙。平心而论。其事果有益乎。无益乎。且人君当以尧舜为法。唐虞之世。无所谓太子者。即夏后氏不传贤而传子。亦云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未闻立启为太子。纣以嫡立而丧商。若立微子之庶。商未必亡也。太子之名。盖自周始。礼记因有文王世子之篇。其后遂相沿袭。然至幽王时。太子宜臼、即以谗废。后世若汉武帝之立太子据。卒为江充构陷。致有巫蛊之祸。唐太宗立太子承乾。亦为魏王泰谗构。竟以谋逆废黜。即明洪熙为太子时。汉王高煦、百计相倾。东宫诸臣。接踵下狱。幸而洪熙谨慎。得以保全。然以忧谗畏讥成疾。在位弗克永年。史册所载。大都可考。得不引以为鉴乎。至于立嫡立长之说。尤非确论。汉之文帝最贤。并非嫡子。使汉高令其嗣位。何至有吕氏之祸。又如唐太宗、为群雄所附。明永乐、亦勇略著闻。使唐高祖不立建成而立太宗。明太祖不立建文而立永乐。则元武门之变。金川门之难。皆无自而起。何至骨肉伤残。忠良惨戮。此立嫡立长之贻害。不大彰明较著乎。我朝家法。实为美善。我太宗世祖。圣圣相承。皆未豫定储位。盖天命人心所属。自符万年垂裕之谋。迨皇祖时。曾立理密亲王为皇太子。亦因群小从而蛊惑。遂致屡生事端。幸而皇祖洞烛先几。即行废黜。后尚冀其悔悟。而复立之。寻仍以怙终再废。自是皇祖遂不复建储。而属意于我皇考。使理密亲王、及弘晳父子、继践尊位。岂大清宗社臣、民之福乎。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皇祖龙驭上宾。皇考绍膺大宝。中外帖然。雍正元年。皇考亲书朕名。缄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扁内。而不豫宣示。及雍正十三年八月。皇考升遐。遵向谕敬启御函。朕即缵承洪绪。众皆钦悦。乾隆元年。朕效法前徽。以皇次子为孝贤皇后所出。人亦贵重端良。曾书其名。立为皇太子。亦藏其名于正大光明扁内。未几薨逝。遂将前旨彻出。明示众人。谥为端慧皇太子。不复再立。且皇七子亦皇后所出。又复逾年悼殇。而以长以贤。则莫若皇长子、皇五子。亦相继病逝。设如古制之亟亟有册立之事。则朕在位而前星四陨。复成何事体。故不得不慎也。然此等大事。朕未尝不计及也。曾于乾隆三十八年冬。手书应立皇子之名。密缄而识藏之。并以其事谕知军机大臣。特未明示以所定何人。而是年冬至南郊大祀。命诸皇子侍仪观礼。因以书立皇子之名。默祷上帝。如其人贤。能承国家洪业。则祈佑以有成。若其不贤。亦愿潜夺其算。毋使他日贻误。予亦得以另择元良。朕非不爱已子也。然以宗社大计。不得不如此。惟愿为天下得人。以继祖宗亿万年无疆之绪。此意昊苍实式凭之。是朕非不立储。特不肯显露端倪。俾众人有所窥伺耳。此正朕之善于维持保护。天地祖宗。实鉴朕心。若子子孙孙。皆能以朕此心为心。则我大清亿万斯年。可永承天佑也。然朕此举。天下臣民。无由共闻。未尝无窃议朕为贪恋宝位。不肯立储。不知朕践阼之初。曾焚香告天云。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第此意向未宣示。众亦不能深悉也。迨朕六旬大庆后。即敕豫葺宁寿宫。为将来优游颐养之所。臣工应莫不共闻共见。岂有所伪饰乎。今朕春秋六十有八。康强尚如昔时。自当代上天爱养亿兆。董治百官。以期无负祖宗付托之重。必不敢遽释仔肩。但今距乙卯、尚十七年。为日甚长。若朕精力始终不懈。惟当日慎一日。兢业守成。克全朕之初志。岂不甚善。设或七旬八旬以后。神志稍衰。不能似今之精勤求治。亦不肯贪天位以旷天工。且历代帝王。享位四五十余年而归政者。实所罕觏。朕非不知足者。又何必定以六十年为期乎。昔唐宣宗闻裴休立储之请曰。若立太子。则朕为闲人。又宋仁宗储位既定。郁郁不乐。宋英宗立太子后。泫然泣下。皆朕所嗤鄙。曾于批阅通鉴辑览时。评斥其非。安肯踵其庸陋之见乎。且此数君之所以恋恋不舍者。惟知席丰履厚。以为君为乐。而不知为君之难也。自朕论之。人君一日二日万几。庶司百职之事皆其罪。非躬亲总揽。则柄或下移。其弊将无所底止。岂能稍自暇逸。而天下之大。群黎之众。疾苦时系于衷。非先事畴咨。民隐或无由上达。宵衣旰食。不遑宁居。但觉其难而不觉其乐。若至倦勤归老。乃可以释重负而图真乐。此理显而易晓。朕久积有深愿。但如宋高宗、孝宗、值多事之秋。当励其有为之志。乃未及耄期。而遽行内禅。图遂一已之佚乐。而不顾国计之重轻。其人实不足取。则又朕所深薄者耳。又前史所载。每有因爱其母而欲立其子者。远代姑弗具论。如明神宗宠郑贵妃。诸臣遂有立爱之疑。共为建储之请。盈廷争执。致首相王锡爵、为朝士所逼。几欲自戕。尚复成何政体。本朝家法。则无是也。至于朕现在之诸皇子。皆已无所生妃母。宁复有爱憎之见参其
中乎。又古来惟以豫教之说。属之太子。于是明季、遂有因储嗣未立。不肯令皇子出阁者。众皆起而争之。此甚非理。若我国家之制。诸皇子六岁以上。即就尚书房读书。即皇孙、皇曾孙、亦然。既选京堂、翰林、以分课其读。复派大学士、尚书、数人。以总视其成。更简满洲蒙古大臣侍卫等、以肄之国语骑射。长幼相聚。昕夕程功。初无歧视之心。讵有嫌疑之迹。实大异乎胜国之所为也。盖从来谏请立储者。动辄徵引古说。自以为得忠臣事君之道。不知其心。隐以为所言若得采纳。即属首功。可博他日之富贵。名议国是。而实为身谋。即或其年已老。亦为其子孙计。大端不出乎此。朕今为之抉其隐微。作伪者尚何所托辞乎。总之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最为良法美意。我世世子孙。所当遵守而弗变者。倘亿万年后。或有拘泥古说。复立太子之人。必不能安然无恙。及祸患既生。而始叹不悟朕言。悔当晚矣。朕此意、本欲俟将来归政时。再行宣布、以明朕心。因昨有锦县逆犯金从善、逞其悖逆邪说。甚至以不正之运自待一语。毁斥本朝。其罪固不容诛。恐天下臣民。虽不敢如逆犯之抵触。而立储之说。未必不耿耿潜蓄于心。用是反覆开导。明白宣谕。俾中外知之
○癸丑。谕曰、五阿哥病症。医治数月。尚未痊可。据现在医生诊视。称系虚损所致。若从前起病时。据实奏闻。即可早为防范调治。而五月间。张如璠。宋国瑞等。并不将虚损缘由详诊具奏。实属因循朦混。张如璠。宋国瑞。著交内务府大臣治罪。【该条年份未知】
乾隆四十六年
○谕曰、四阿哥之女格格。著五阿哥福晋抚养。指配阿拉善亲王罗布藏。多尔济之子、旺亲班巴尔。著交宗人府、礼部、内务府、理藩院。遵照。
乾隆四十六年
○甲戌。阿哥原封荣亲王。其子绵亿、著封为多罗贝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
嘉庆五年。庚申。四月。戊戌 ○追封荣郡王绵亿生母索绰络氏、为荣纯亲王侧福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永琪词条
维基百科-爱新觉罗永琪词条
《国朝宫史》
《清史稿 清高宗实录》
冯其利《寻访京城清王府·内城西南隅的荣亲王府》
新浪博主江南雨博文《和硕荣纯亲王永琪》
网友“书琴回忆”贴子中关于字的解释
网友“南谷游人”在乾隆吧首发《和硕荣亲王永琪的书法》
网友“夏天又来到”在永燕吧转载《和硕荣亲王永琪的书法》帖中原帖未有的补充
百度乾隆继后吧《把著名的五阿哥永琪的资料码码》
网友“踏月醉步”提供图片
(虽然参考资料一点都不高大上但是信息来源不可靠的东西全部都没有收,都是网友们经过考证过发的古籍或各种资料扫描件)
对了,今天看到一帖子永琪有一格格(格格在清代并不指皇女,一般是对有爵位的宗室女子的称呼,或者是亲王阿哥等未有名分的小妾,此处指第二种)死于三月初九,也就是他死后的第二天,这个时间实在很特殊啊,对于这个人的身份并没有明确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