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少年

他是一个80后的追梦青年,也是生于乡村的一朵艺术奇葩;他是善于抓住机遇的智者,也是勇于改变的冒险家;他是拥有独特视角的奇特导演,也是平易近人的邻家叔叔,他就是导演陈硕。10月25日《舌尖上的中国二》导演陈硕做客半亩方塘,和同学们分享他追梦路上的故事与收获。

        心中悸动,萌芽初显;勤奋积累,只待明朝

  2000年陈硕在大学读哲学系。通过师兄们的盗版光碟,他观看了中国第五代、第六代和台湾新浪潮的电影,其中侯孝贤的《风柜来的人》给陈硕的影响最为深刻。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电影在他的眼里不再是那么的高高在上。他在心底萌生了有些疯狂的想法:电影是也只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手段,也许我也可以通过这种手段言我之所想。

    随后他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影响前往法国巴黎留学。巴黎是著名的浪漫之都、,也是艺术家的聚集地。在那里,陈硕看了几乎所有音乐家的现场演奏和数不胜数的影片,为后续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法国自由的艺术气息和偶像的理论则使他确立了自己的创作理念与意识。

感受到了法国新浪潮的桎梏,陈硕选择回国发展。他抓住机会,在上海的纪录片编辑室努力学习,和前辈一起工作并且主演电影,培养了创作意识,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大量经验。谈到《舌尖二》之前的执导经历时,陈硕觉的基础性的工作并不都是无意义的,一个人无论有多高的学历,都要有一颗不恃才放旷的心,并且脚踏实地。

怀着一颗执着、谦虚的心,陈硕一路前行。因为作品的质量优异,众多前辈对他青眼有加,并把他推荐给了《舌尖二》的制作人。从此,陈硕与《舌尖二》相逢。

碰撞交融,妙趣横生;历经艰辛,终成硕果

哲学出身的陈硕认为美食间的碰撞和佐料间的汇聚必然会产生一些有趣的东西,所以他选择了相逢这个让他和“兄弟们”奔走一年多的主题。

在这里,不止有美味。每一道菜的背后都是他对佳肴诞生的追溯和对人菜纠葛的细心梳理--人类的变迁对菜的影响“除了佳肴,我还想带给观众一些其他的东西,正是这些东西使我对片子有信心。”他如是说

拍摄的过程并不像常人想象般欢乐,剧组生活较为艰苦。拍摄条件简陋,只能用人力弥补;工作时间有限制;易与当地人发生口角…“是大家兄弟般的情谊支撑这部片子走到最后。”陈硕强调。

重庆的火锅店老板整夜的炒料;去台湾探亲的老人面对分离只能无力地挣扎;面馆里手艺人的一丝不苟、坚守如初…取舍过后,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画卷就这样展现在我们面前。

声名鹊起,聚光灯下;自寻明路,独具一格

拍摄完《舌尖二》后,陈硕突然发现自己已然在不知不觉间站在了灯光下,从不招老师待见的他变成了优秀学生代表,各种讲座也纷纷而来。但不满足于被定位成为美食纪录片导演的他已经开始悄然转型。焦虑过,迷茫过,最终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原点和边界,也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和道路。如今,他执导拍摄了多部反响热烈的广告文艺片。“我会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然后再带一点我自己想表达的东西。用我的力量去唤醒他人。”陈硕总结道

”历史不只是王者的历史,也是如我们一样、生活在时间夹缝中人们的历史。纪录片的意义就在于留住真实的历史,让我们更好地前行”陈硕导演用生动的事例向同学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纪录片世界。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陈硕导演就同学提出的第一次拍摄时感受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地回答,持续一小时五十分钟的活动在同学们的不舍中落下帷幕。

你可能感兴趣的:(逐梦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