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2日下午“从做法”中探索“想法”

        下午由郜舒竹教授为大家做报告。郜教授早早的就来到会场,提前把课件打开试试,然后和学员老师们交流。

2019.10.22日下午“从做法”中探索“想法”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郜教授今天下午的主题是从“做法”中探索“想法”。

2019.10.22日下午“从做法”中探索“想法”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北京版教材

2019.10.22日下午“从做法”中探索“想法”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形象思维,思维方法,思想方法,这些说法呢,都显得有点儿。你显得有点儿跟实际的,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这个事情距离有点远。我最后想了半天,其实学生,他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其实就是这样的,而我认为是最重要。传统下的学习,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老师根据教科书,根据教学参考书。为什么计算作为一个解题有自己的一个方法说的两个方法。我们去告诉学生,让学生计算。然后他练习达到熟练。我们现在这样只能说的第二个学习活动的东西,我们期望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能够有活动的学习,能够生动的联系。老师怎么让他主动。他就必然会产生生成,这种生成才有,往往老师的预设是不一样。能,这样子不一样,对于老师是一个重要的挑战。面对学生的生成。第一。你让他夸奖他:你做的样式不错。第二,你要解释呢,他为什么这样做,这就是想法。第三,你要能利用它能够把学生的生成作为课程资源。

2019.10.22日下午“从做法”中探索“想法”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9.10.22日下午“从做法”中探索“想法”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讲了几分钟后,郜舒竹教授给参会的每位老师发了一张纸,纸上写了许多学生计算鸡兔同笼时的想法,让所有老师在15分钟内,来检验每个算式是否能计算出来。然后收起来老师们的试卷,由专人负责统计。

        关于鸡兔同笼问题,我们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解法。已经反映在教材里,而编写教科书的人呢,为了适应学生的理解,增加不同的方法,比如说画图,比如说列表找规律,其实我们一调查就会发现,画图和列表都不是学生最直接想到的方法。学生能想到什么呢。我们要做这样一个研究,选了三个学校里面做了调查。调查发现,学生的思维远远超过古人,远远超过教科书。所以呢,我们把我们的调查结果做了总结归纳。现在就请大家。12种解法的第一步。行,你顺着他的思路,看看这些能不能做出来。

2019.10.22日下午“从做法”中探索“想法”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教育的理解,指向的是人。我们说数学是培养人的思维,让人变得聪明。我怎么看着不像呢,我怎么看着学生越学越傻。小时候的问题会有三种方法,长大后,到六年级不说了,就只有一种方法。考试的时候就是老师押题押中了,讲过后我就没想过不会从来,没有经历过从不会到会的思维过程。没有任何发现有限啊,我们在大学工作就特别有体会,需要的时候慌乱了,啥都敢说,能上研究生,我们在研究生招生面试。你要问他一个问题。那你今年多大了,他支支吾吾半天~

2019.10.22日下午“从做法”中探索“想法”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做法同,想法异

2019.10.22日下午“从做法”中探索“想法”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替换,思考一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019.10.22日下午“从做法”中探索“想法”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情境变换与鸡兔兑换

2019.10.22日下午“从做法”中探索“想法”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非真情境

2019.10.22日下午“从做法”中探索“想法”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平均分配

2019.10.22日下午“从做法”中探索“想法”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配对

2019.10.22日下午“从做法”中探索“想法”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取半

2019.10.22日下午“从做法”中探索“想法”_第1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找标准数    盈亏互补

2019.10.22日下午“从做法”中探索“想法”_第1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好想法

2019.10.22日下午“从做法”中探索“想法”_第1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盈亏互补(求大长方形的面积)

2019.10.22日下午“从做法”中探索“想法”_第1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配对分组

2019.10.22日下午“从做法”中探索“想法”_第1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3=4    100/4=25,25个大和尚,25*3=75,75个小和尚

      一定是指向特别重要的内容。对人的发展有好处的。现在是课程问题,我认为现在我们的课程,我们的教科书存在很多问题,我写过很多文章,其实都是针对教科书的。教科书里的错误,先不说它的题目多么的陈旧。现在还在让学生做那样的题目:工人师傅,师傅做多少零件儿,徒弟做的零件…都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了,这都是我小时候的体验,手工作坊为主的,现在哪有这样的事儿啊!

        情境变换

2019.10.22日下午“从做法”中探索“想法”_第1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数学教学要提升成教育的问题,学数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让学生变聪明。减少师生对话,增加生生交流。

      替换推理

2019.10.22日下午“从做法”中探索“想法”_第2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是北京的一道毕业考试题,圆形。

  去日本讲课,一个杯子里是啤酒,一个杯子里是水,我把多的啤酒倒进水杯里,然后再到回来,你说这个杯子里是啤酒多还是水多?

2019.10.22日下午“从做法”中探索“想法”_第2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日本人说水多,因为第一次倒时,是纯酒,往回倒时有酒有水,所以水多。

    正确的是:水杯里的酒比酒杯里的水多。

  用替换的思维,酒杯里的水,是把同样的酒挪走后换成水了。

举例:一个手里有十个黄色小棒,另一个是十个红色小棒,

    解决现在数学内容陈旧、死板,就要多往这方面思考。

      强调不重复不遗漏,不能只用口头说,必须变成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感知,学生才会全部明白其中内涵。

用一个手的手指来数数,12345,6789,10

        思维替换

2019.10.22日下午“从做法”中探索“想法”_第2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答案是无法行驶到。(因为前半程行驶速度只有每小时30千米,行驶一半的路程,时间已经用完了)。

把30千米改为40千米,会有什么结果?

      前半程速度是40千米,所有时间就是原来计划的1.5倍,后半程的时间只剩下原来的一半,故应该是60千米的2倍,120千米。

    错误替换

2019.10.22日下午“从做法”中探索“想法”_第2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最后郜教授做总结:今天通过一些例子,经过思考,总结出特别有价值的想法。反过来,这些想法在融入到我们的课堂,让更多的学生去学习。这个做法我认为是一个国际大趋势。这是国际研究学生的一个国际大趋势,所以也希望今后我们所有老师能够更多的这方面的研究。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10.22日下午“从做法”中探索“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