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告诉你,“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靠谱吗?

股市谚语

华尔街有句股市谚语是“Sell in May and go away, but remember to come back in September”。最初文字记载于1964年的英国《金融时报》,意思是,5月清仓离场,且每年的5到9月期间,股票收益率会低于一年中其他时间。

无独有偶,香港股市也有“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这是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经济分析员在参考历年香港股市的升跌之后得出的结论:港股每逢5月开始下跌,到了6月更会大跌,但到了7月,股市却起死回生。这个现象在发表之后的数年里都继续出现。不过,到了1990年代的中后期,开始有人以各种方式来“预防”这种现象:包括在进入3月之前就把手上的高价股票卖出,并且在6月大量购入各种低价的优质股票,结果使得这个现象不断提早出现。

A股市场虽然相对其他证券市场来说,存在时间不长,但也创造了许多股市谚语,如:“五穷六绝”、“红五月”等等。

近几年,投资者印象较深的“五穷六绝”可能是:

2011年5月开始长达一年半的阴跌熊市;

2013年6月的“钱荒”事件;

2015年6月,股灾1.0开始。

“红五月”的行情也有:

2014年5月上证综指从2000点附近上涨至2015年5月;

2016年5月上证综指开始了半年的吃饭行情。

那么,这些股谚是否真正符合A股的实际情况?更进一步说,A股全年的投资节奏如何?是否与全球主要股指有共性呢?我们下面为大家解析。

股指季节性表现

我们以上证综指1991年1月到2017年3月期间的表现观察,发现不管从指数涨跌的中位值还是均值来看,A股季节性特征非常明显;而且5月份表现并没有比1到4月份差,“五穷”的说法值得商榷;6月份相对表现较差,印证了“六绝”一说;7月份不一定反弹,“七翻身”的说法似乎也站不住脚。

我们再观察沪深300指数(2002年1月到2017年3月)和深证成指(1991年4月到2017年3月)的走势,发现与上证综指的共同点是:5月份相对其他月份表现并非靠后,而6月份在所有月份中表现较差,7月份不一定会“翻身”,11月份在所有月份中表现较好。

1991年以来上证综指各月涨跌幅中位值

2002年以来沪深300各月涨跌幅中位值

大数据告诉你,“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靠谱吗?_第1张图片
大数据告诉你,“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靠谱吗?_第2张图片

同样,我们再对全球几大股指的表现进行类似的分析,包括:

美国标普500指数(1928年1月到2017年3月)

英国富时100指数(1984年1月到2017年3月)

德国DAX指数(1959年10月到2017年3月)

法国CAC40指数(1987年7月到2017年3月)

日经225指数(1970年1月到2017年3月)

香港恒生指数(1970年1月到2017年3月)

台湾加权指数(1967年1月到2017年3月)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全球这几大股指的季节性特征普遍明显;5月份相对表现并非较差;6月份除了日经225指数和恒生指数外,在所有月份中相对表现靠后;7月份不一定会反弹较大的情况;11和12月份相对表现不错。

因此,综合国内和国外主要股指来看,共同点是:

1、全球各大股指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2、5月份并不一定会出现像6月份(大部分股指在6月份相对其他月份表现较差)的情况;

3、7月份也不一定出现反弹

4、11月份相对表现较好。

1984年以来富时100各月涨跌幅中位值

大数据告诉你,“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靠谱吗?_第3张图片

1970年以来日经225各月涨跌幅中位值

大数据告诉你,“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靠谱吗?_第4张图片

1970年以来恒生指数各月涨跌幅中位值

大数据告诉你,“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靠谱吗?_第5张图片

A股波动成因

A股季节性波动的原因无外乎三个:流动性、政策、盈利预期。

1、一季度信贷集中投放,流动性增强

一般来说,开年之后我国各大商业银行会获得新的全年信贷投放指标,一季度信贷集中投放,季节性明显。

这主要是因为银行普遍选择在年初尽早进行信贷投放以增加全年利息收入,“早放贷早获利”,尤其是在经济下行、优质资产较为稀缺的情况下,强季节性特征更为明显。我们发现,每年商业银行一季度的新增信贷量约占全年的30%到40%,这会显著改善流动性,降低资金成本。

通常各大商业银行为增强全年信贷投放灵活度,年初大多会大幅增加票据融资。根据票据贴现利率的走势,我们可以发现,每年开年之后到4月份或5月份期间,票据贴现利率一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说明每年的年初到4月份或5月份,市场资金面流动性确实有所增强。

2、国家重要会议期间有政策红利

从上半年来看,两会一般在3月初开始,3月中旬结束,时长约2周。

两会前经济走势和政策导向不明晰,投资者会对政策方向产生各种猜想。两会的召开,为全年经济定下基调,政府工作报告制定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基调以及重点扶持领域。两会期间的重要议题也往往为市场提供很多投资题材。因此,两会前后市场上涨概率较大。

3、企业财报集中披露带来的年报行情

每年的3月份和4月份是上市公司年报和一季报的披露期。由于企业年度业绩与一季度业绩可能存在预期上的误差,所以在财报披露期间,很多业绩主题凸显,行业景气概念股、业绩暴增股容易遭到爆炒,出现所谓的“年报行情”。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这种行情一般分为两个过程:一个是预期炒作,即在财报披露之前,股价就开始启动;另一个则是上市公司实际披露超预期业绩之后开始第二波强劲的拉升。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剔除2016年5月之后上市新股,A股有629家公司2015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50%,这些业绩暴增股2015年年报披露前5日平均上涨1.3%,强于大盘1.77个百分点;年报公布后5日平均上涨0.95%,强于大盘0.56个百分点。年报行情持续一段时间后就进入了6月的业绩报告空窗期,而半年报大多要等到8月份,因此市场炒作热情转而下降。

市场有能力自我实现预言,但“预言”是死的,人是活的。对于股市上的各种说法,大家见仁见智,如何操作,要靠自己的眼光和信心。不过,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不管市场是大涨还是大跌,应该做好资金管理,不要盲目追涨杀跌。毕竟还有一句话,耐心是致胜的关键,信心是成功的保障。

参考资料:财富证券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数据告诉你,“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