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3牛哄哄的知识框架

1

初中时,老师跟我们讲知识框架,我是头一次听,他说这个东西很有用,便于复习,那时的我看了一下,觉得有点复杂,还不如将时间花在多做两道题上,于是没怎么研究知识框架,只是觉得这货"精致",不是我们这些“凡人”可触碰。

高三时,这货又频繁地出来了,但是老师每次讲课时,顶多拉它出来show一下,告诉我们将要学习哪些内容,分清基础模块,挑战模块等,也就是几分钟的事,没等我回过神,便进入题海战术的讲解,试图教我们“庖丁解牛”。高三后期,大大小小知识点复习差不多了,这时再看这知识框架时,没有当初那么神秘了,因为各个知识点都弄懂了,但这就是这货的全部奥妙?非也,你难道没有注意到这货全身上下的各种箭头,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吗?这头一次,我觉得脑海里的知识点间产生了碰撞,大概以前它们也碰撞过,但我觉得那是无意识的,因为那时的注意力在解题上,而且这种题,往往叫做综合题。

大学了,知识框架这货不太容易出现在课本或者老师的课件上,老师美名曰该锻炼你们自学能力的时候了,自己要总结知识点,弄懂他们之间的联系哦。为什么要不仅知道各个知识点,也要知道他们之间的联系呢?这不就是让我们自己制作知识框架出来嘛?

20170813牛哄哄的知识框架_第1张图片
牛哄哄的知识框架


2

不用说太多,当你制作出一份知识框架出来时,首先来的是你的自豪感,刷刷地来,满满的,接着便是你看知识点时,很容易便会从这点想到那一点,然后看到整个框架。这难道就是一叶一世界,滴水看出世界不成,没那么牛逼。只是告诉你,你的知识点不再是脑海里的一个个孤岛,而是连成了一片大陆。突然有那么一瞬间,你会觉得你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像火箭般往上涨,其实只是技巧带来了好结果,能力的提高虽没有那么夸张,却也真的提高不少。

知识框架图,其实是导图的一种,属于广义的思维导图的一种吧。其实思维导图不利于记录知识点,它强的地方在于辅助思考,把点与点的关系给清晰化。完成这幅导图,你相当于对知识进行了一次升维,看着这知识框架,当你教授别人,或用这些知识解题时,你相当于站在高处往下看,逻辑套路,一清二楚,利于你传授和破解,这便是“降维打击”。

3

这么厉害的知识框架,这货难道被神化了?管它是啥,可以理解这是一种辅助知识记忆和理解的工具即可。那么如何制作呢?

其实也简单,拿到学习材料,包括ppt、pdf等文件什么的,自己先快速浏览一遍,想象将整幅知识框图切割,分成一个个模块,然后按学习任务,逐个解决模块,填充模块;解决模块时,必须留出时间,思考前后模块之间的联系,这种思考属于单线思考,目的是先给这些模块一些胶水,便于后期模块间的“拼图”。当所有的这些模块被攻破填充好之后,实际上是拿着一张张子知识框图,进行最后的“拼图行动”,这时除了原有的那一条单线思考路线后,必须站在高处,往下看,尽可能找出更多更复杂的思考路线,你的导图越紧密,越有价值,你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也会更强。

说到底,当你观看这张知识框架时,这便是森林,而模块理所当然的便是树木,如果我们仅仅做到将每一颗树木都了解研究通透的地步,而没有想过站在高处俯视,形成森林的观念,过了一段时间,树木多得你辨认不出,甚至有些消失不见,这难道不可怕吗?辛苦付出劳动,结果一场空。

所以我们学习既要见树木,也要见森林。森林让你有大局观,树木让你知其然,能深入细微。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0813牛哄哄的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