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漫谈

前两天的朱日和沙场点兵,气势磅礴,看的人热血沸腾,36个方队梯队受阅,近一半装备首次亮相。①

兵器,历来是阅兵式的重头戏,它更多的是一种军事威慑,因为兵器水准无论古今中外通常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力最突出的标志,无论是最普遍的制式装备和最顶尖的高科技武器,都是集全国最优秀的人才、最先进的科技、花费巨大的财力和物资堆积起来的,正因为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字、建筑和兵器列为人类文明史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我国一些冷兵器以及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

冷兵器一般经过了石制、青铜和铁制时期,当然后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一声怒吼之后,②总有一些人想要试试“皇帝轮流做”的滋味,有些人确实成功了,不仅“轮流做”了,而且不可避免的“被轮流做”了,于是乎,有一些农具也成功转型为兵器了,比如叉、斧、钯、铲等。

中国人好搞一些形而上的东西,比如“天人感应”之类的,而中国历史的改朝换代又离不开兵器,鉴于兵器在历史中的重大作用,也必须有些神秘的东西去附会它,冷兵器的器灵睚眦就是一例,③龙生九子,九子不同,睚眦就是龙的九个儿子之一,古人希望睚眦能驱妖辟邪,为自己逢凶化吉,

当然我不是去批判它,这从侧面反应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搞不出来这些东西的,你看,干将莫邪舍身铸剑,专诸以鱼肠剑刺王僚,能留下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

中国的古代兵器制造在世界上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不信你看中国古代的长戈长矛,动不动就三四米的,再看看同时期的外国战争,作战时兵器都很短的,④为什么,一长就容易断,是因为他们没掌握我们这么先进的冶铁炼钢技术。

提到冷兵器绕不过的一件兵器是剑,被称为兵器中的王者,事实上剑在古代战争中尤其是大规模作战时并没有多大的实战作用,很多时候它只是一个装饰性的存在,摆摆门面而已,武侠小说中,一般都是单人对决,你可以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假想对手是不穿铠甲的,

但是到了战场上,士兵们都穿铠甲,剑的实战能力大大削弱,还不如一把刀好用。

但事无绝对,在战场上剑担任主角还远在春秋时期,在勾践和夫差在吴越争霸的时候,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是因为吴越这个地方水网纵横,山峦起伏,作战方式主要以步兵的近身格斗为主,剑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成了作战首选。

其实不光是剑,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方天画戟等一系列出自《三国》《水浒》里面的东西,在正规战争里也不受待见,

一直以来,兵器就属于奇技淫巧的范畴,在正史里面,许多战争场面记录的波澜壮阔、场面宏大,时间、地点、双方兵力、战斗过程甚至是谋略都有了,就是不提靠什么兵器打赢战斗的。

兵书《孙子兵法》一共十三篇,始计(庙算),作战,谋攻,军形,虚实,兵势,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就是没有兵器。

明朝的抗倭名将俞大猷倒是曾经写过一本《剑经》,⑤但虽然名字里面有个剑字,实则为棍,据说是他曾经造访少林寺,带走了少林寺的武僧,编为僧兵,再将少林武僧常用的木棍改为铁棍之后,与日本刀的对战取得明显优势,可谓是俞军的王牌军。

还有一种比较传奇的兵器是“麻札刀”,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是提到岳家军大破“拐子马”时,大家可能会想起来,没错,大破“拐子马”的正是这种兵器,类似的故事还有《水浒传》中“金枪手”徐宁钩镰枪大破连环马。

但也仅仅是故事而已,放到生活中就不现实了,岳飞并没有大破“拐子马”,来看看他的战术,“飞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阵,勿仰视,第斫马足”的战术,根本就不是用于对付“拐子马”的,而是典型的对付“轻骑兵”的作战方式。

如果面对的是“重骑兵”,这一招就没那么管用了,中国军事史上的骑兵建制,始于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真正将重骑兵发扬光大的正是女真人。

而且,在此前的顺昌保卫战时,这只重骑兵被刘锜的“八字军”全歼了,根本用不着岳飞来出手。

类似历史事实混乱的事还有赤壁之战,曹操再怎么傻也不会将战船连在一起让别人烧,更何况,火烧赤壁一定程度上来讲就是一场骗局,首先,无论是从《三国志•曹操传》还是《三国志•刘备传》来看,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是曹操和刘备,东吴并没有参与进来多少,他们两人都没有提“火烧赤壁”,就剩下东吴那边自娱自乐写“火烧赤壁,船去如飞。”,

不料正是这句“船去如飞”出卖了他们,据中科院历史学者研究,发生赤壁之战的长江流域水流湍急,吴蜀联军在逆风逆水的情况下不可能做到“船去如飞”,⑥

当然有人可能反驳到,一般情况下是不太可能,但是诸葛亮不是借了东风吗?

风速大于水流的情况下是有可能火烧赤壁的,毕竟帆船在有风的时候速度挺快的,问题是,在当时那样水流湍急的情况下,得需要多大的风才能后顺风逆水的去烧曹操的船,

如果还是有人反驳,你就肯定没有暴风来提供如此强大的驱动力?

好吧,事实上,在三国时期,还没有帆船,那个时候以木筏为主,帆船是到了东晋之后才有的东西。

东吴这样宣传,是为了他的政治目的,其中一个是荆州,有这样一个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事实上,荆州可是刘备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想用合理的手段侵占荆州,这是东吴的其中一个目的,其他的在这里不细说。

“火烧赤壁”这样的事但是真实发生过,不过主角不是曹操和刘备,而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陈友谅,地点也不在赤壁,而在鄱阳湖,⑦

朱元璋以《三国演义》里火烧赤壁几乎一样的情节烧掉了陈友谅的船队,就此成就霸业,不过和曹操不同的是,曹操赤壁之战失败了,还能向后退,虽然败走华容道,但还有东山再起的资本,陈友谅的鄱阳湖可是封闭的,无路可逃,从而成就了朱元璋一段霸业。

为何朱元璋火烧陈友谅于鄱阳湖的过程和小说《三国演义》里“火烧赤壁”的情节基本相似?

那是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生活在元末之际,当初投笔从戎,参加了这场战役,后来又改了几个人名,将这场战役的情节填到了自己小说《三国演义》“赤壁之战”里,

最后,那一次参加“鄱阳湖之战”的,还有施耐庵。

冷兵器漫谈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冷兵器漫谈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冷兵器漫谈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冷兵器漫谈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冷兵器漫谈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冷兵器漫谈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冷兵器漫谈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冷兵器漫谈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冷兵器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