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完毕,你该如何选择学校及专业?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的做选择,做”选择”,是一件非常重要,却又非常困难的事。高考填报志愿,可能是一个年轻人这辈子做出的第一个重大选择,尽管这个“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和亲朋帮忙给做的。

无论你的考分高低、专业文理,对于选择学校及专业而言,牢牢把握以下三个因素就够了。

专业:选择自己喜欢的,而不是热门的


大部分家长和同学在选择专业时,总会考虑这个专业是不是热门专业,参考指标无非是最近三年就业率,甚至是国家的大计方针,十年规划等等。

这种考量看似负责任,但其实和赌博没什么区别:最近三年就业率高,不代表四年后就业率就好,就算能赶上”最后一波红利”,顺利进入这个行业,但进入一个由高走低的行业,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至于通过判断国家风向来选择专业,这就更可笑了:生物科技生命科学喊了十几年,当年录取分数高的要死,一批接一批的毕业生,到现在有多少人在从事这个行业呢?

毕竟,除了让人怨声载道但又浮想联翩的垄断国企,目前来看没有任何一个领域能持续十年保持热门;国企改革,下岗潮再度上演,也是不可预测的事情。然而,当你把职业发展的眼光放到二十年三十年,你就知道是否"热门",其实真的没那么重要。

更何况,电子城走出了刘强东,种水稻出了个袁隆平,大连一个连锁饺子店的女经理,从服务员做起,今年才25岁就拿到30万年薪。体坛冠军有的成了知名体育品牌老板,有的进了娱乐圈,搞得孩子不知道爸爸去哪儿了,有的通过街头卖艺乞讨出了名......

专业冷热与否,与你以后过什么样的生活,能取得怎样的成就,有多大关系呢?

选择专业不是炒股票,无论炒冷炒热,都是不科学的;人生苦短,我们没必要把生命中最好的四年时光浪费在一个其实并不喜欢的事情上。

对于“喜欢”,文科生的喜欢很简单,爱写作就学中文,爱记者就学广电,爱异国文化就学外语;理工科的同学,需要多问问你这个专业的从业者(而不是在校大学生或者老师),看看他们每天都在做什么,他们所处的状态是不是自己喜欢的,这样的判断会更靠谱些。

求学城市:相对的大城市


对于选择学校,其实没什么好说的;选择城市还是蛮重要的:尽可能的选择大城市吧。考分高的,那就北京上海,考分不是很有竞争力的,西安、武汉、广州、成都、厦门、大连、哈尔滨等城市都很不错,选择因素是,这个城市至少有一所国内一流大学(985大学)。

你的考分也许与那所大学无缘,但既然以后都在同一个城市,有意识的与这所大学的同学多接触、多参与他们的活动,甚至蹭课蹭讲座,依然可以努力向”好学生好大学”看齐。

功利的说,有了这样的大学,到了就业季,所有的好公司是必然会来这个城市招聘的,接下来能做什么,就看你有多大的决心和想象力了。

求学地域:家长和子女平等、友好的协商确定


读大学是子女离开家长的呵护,真正走向独立的开始。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也在一天天的老去,等毕业、工作后,如何孝敬、照顾父母,是应该尽早提上日程的问题。

有的父母比较自信和开明,觉得只要子女发展的好,他们能飞多高,就飞多高,以后能出国、移民最好,这时大家都没什么好纠结的。

有的父母既担心孩子未来的发展,或又对自己的身体和养老没有信心,把这辈子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种情况下,选择距离家乡不是很远的大城市,可能是比较合理的做法。

在某个城市读书,后在这个城市就业,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到那时,无论把父母接来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或者因为工作地和家乡距离不远,能相对方便的互相照顾上,这可以给整个家庭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最后多说一句,无论从高中走向大学,从学生走向职场,从员工走向领导,从单身贵族走向二人世界,从众星捧月走向为人父母,既是对一个阶段的告别与解脱,又是另一个更具挑战和责任的开始。

没什么一劳永逸,无论你是否愿意,人生就是不停折腾,不停行走,或者,不停蠕动的过程。

Make it a great day or not, the choice is yours.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考完毕,你该如何选择学校及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