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

——百度

斯巴达(Σπάρτης)是古代希腊城邦之一。

斯巴达城位于中拉哥尼亚(Laconian)平原的南部,欧罗塔斯河(the Eurotas River)的西岸。斯巴达位于希腊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拉哥尼亚三面环山,中间有一块小平原,扼守着泰格特斯山脉(Taygetus)。

斯巴达以其严酷纪律、独裁统治和军国主义而闻名。斯巴达的政体是寡头政治。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及其同盟者战胜雅典军队并霸占整个希腊。但斯巴达在称霸希腊不久便被新兴的底比斯打败,在北方的马其顿崛起后,斯巴达失去了在希腊的影响力。

“斯巴达”原来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种的平原”。约在公元前11世纪,一批叫做多利亚人的希腊部落,南下侵入拉哥尼亚,他们毁掉原有的城邦,在这里居住下来,这就是多利亚人的斯巴达城——不过它既没有城墙,也没有像样的街道。斯巴达人就是指来到这里的多利亚人。

中文名称

斯巴达

所属洲

欧洲

主要城市

斯巴达城

历史沿革

斯巴达人(Σπαρτιάτες)在征服拉哥尼亚的过程中,把原有的居民变成奴隶,称作希洛人。

斯巴达

公元前8世纪,斯巴达人又向邻邦美塞尼亚发动长达10年的战争,最后征服了美塞尼亚,将多数美塞尼亚人变成奴隶,并为希洛人。希洛人被固定在土地上,从事艰苦的农业劳动,每年将一半以上的收获缴给奴隶主,自己过着半饥半饱、牛马不如的生活。

有一首诗中写道:

像驴子似地背着无可忍受的负担,

他们受着暴力的压迫;

从勤苦耕作中得来的果实,

一半要送进主人的仓屋。

斯巴达人经常对外发动战争,因此希洛人的军役负担十分沉重。希波战争期间,斯巴达人一次就征发了3.5万希洛人随军出征。他们被迫去打头阵,用自己的生命去探明敌方的虚实,削减敌方的战斗力。

镇压希洛人的反抗

希洛人忍受不了斯巴达人的残酷剥削和野蛮暴行,经常举行武装起义。再加上希洛人在数量上比斯巴达人多得多,斯巴达人就用一种叫“克里普提”的方法来迫害和消灭希洛人。克里普提是秘密行动的意思。

史诗记载

“长官们时常派遣大批最谨慎的青年战士下乡,他们只带着短剑和一些必需品。在白天,他们分散隐蔽在偏僻的地方,杀死他们所能捉到的每一个希洛人。有时,他们也来到希洛人正在劳动的田地里,杀死其中最强壮最优秀者”。

在斯巴达和雅典的一次战争中,2000希洛人立下战功,斯巴达人答应给他们自由,把他们带到大庙中给神谢恩。但他们被埋伏在大庙中的奴隶主屠杀了。希洛人作为所有斯巴达人的公共财产,个别斯巴达人无权买卖希洛人,但可以任意伤害希洛人。在节日里,斯巴达人常用烈酒灌醉希洛人,把他们拖到公共场所肆意侮辱。希洛人即使没有过错,每年也要被鞭笞一次,目的是要希洛人记住自己的奴隶身份。

为了维持对希洛人的压迫与剥削,镇压希洛人的反抗,斯巴达人需要一只强壮的军队。斯巴达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制度,整个社会过着军事化的生活,孩子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军事训练。

为了防止斯巴达人内部贫富分化,斯巴达人不许从事工商业,不用金银做货币,而用价值低廉的铁币。斯巴达人除了军事外,不得从事其它生计。斯巴达人崇尚武力精神,整个斯巴达社会等于是个管理严格的大军营。

斯巴达重视生育,严禁同性恋。斯巴达的婴儿呱呱落地时,就抱到长老那里接受检查,如果长老认为他不健康,他就被抛到荒山野外的弃婴场去;母亲用烈酒给婴儿洗澡,如果他抽风或失去知觉,这就证明他体质不坚强,任他死去,因为他不可能成长为良好的战士。

男孩子7岁前,由双亲抚养。父母从小就注意培养他们不爱哭、不挑食、不吵闹、不怕黑暗、不怕孤独的习惯。7岁后的男孩,被编入团队过集体的军事生活。他们要求对首领绝对服从,要求增强勇气、体力和残忍性,他们练习跑步、掷铁饼、拳击、击剑和殴斗等。为了训练孩子的服从性和忍耐性,他们每年在节日敬神时都要被皮鞭鞭挞一次。他们跪在神殿前,火辣辣的皮鞭如雨点般落下,但不许求饶,不许喊叫,甚至不许出声。

军事训练

在军事训练同时,斯巴达人还向儿童灌输斯巴达人高贵、希洛人低贱的观点。教官常在儿童面前任意侮辱和鞭打希洛人,甚至带他们参加“克里普提”活动,直接屠杀希洛人。男孩到12岁,编入少年队。他们的生活更严酷了,不许穿鞋,无论冬夏只穿一件外衣,睡在草编上。草编是他们不用刀,而是用手拔湖边的草,亲手编成的。

平时食物很少,但鼓励他们到外面偷食物吃。如果被人发现,回来要挨重打,因为他偷窃的本领不高明。传说有一个少年,偷一只狐狸藏在胸前,狐狸在衣服内咬他,为了不被人发现,他不动声色,直至被狐狸咬死。

满20岁后,斯巴达男青年正式成为军人。30岁成亲,但每天还要参加军事训练。60岁时退伍,但仍是预备军人。斯巴达女孩7岁仍留在家里,但她们不是整天织布做家务,而是从事体育锻炼,学习跑步、竞走、掷铁饼、搏斗等。斯巴达人认为只有身体强健的母亲,才能生下刚强的战士。斯巴达妇女很勇敢和坚强,她们不怕看到儿子在战场上负伤或死亡。一个斯巴达母亲送儿子上战场时,不是祝他平安归来,而是给他一个盾牌,说:“要么拿着,要么躺在上面。”意思是说,要么拿着盾牌光荣胜利归来,要么光荣战死被别人用盾牌抬回来。

文明教育

斯巴达人轻视文化教育。青少年只要求会写命令和便条就可以了。斯巴达人要求他们的子弟语言简明,直截了当,从小养成沉默寡言的习惯。他们说话就像军事口令一样。有一次,一个国王威胁斯巴达国王,要斯巴达听从他的命令,否则把斯巴达夷为平地,斯巴达国王的回答是:“请!”这种简洁的回答后来被称做斯巴达式的回答。同样,斯巴达人轻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斯巴达城里,几乎看不到一座宏伟的建筑物,斯巴达人也没有制作出一件精致的艺术品传到后世。斯巴达人实行“二王制”。两个国王只有在打仗时才拥有无限的权力,一个国王充任统帅,一个国王留守国内。平时,一切重大问题都由30个人组成的“长老会议”决定。有5个执政官协助国王处理政务。一切有关城邦的重大事务,均由长老会议作出决定。然而,名义上还要由公民大会通过,方可有效。

斯巴达在长期的对外战争中,不断加剧对希洛人的压迫和剥削。英勇的希洛人多次举行起义。约公元前640年,希洛人发动长达十几年的武装起义。公元前464年,斯巴达境内的希洛人再次起义。他们英勇顽强,直逼斯巴达城下,坚持了长达10年的斗争。斯巴达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给了起义军自由。斯巴达的统治也因此受到沉重的打击。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斯巴达一天天走向衰亡。

形成历程

斯巴达城邦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约在公元前二千年代初,一批由阿卡亚人组成的希腊部落来到了伯罗奔尼撒。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阿卡亚人在拉哥尼亚建立了一些城市,当时拉哥尼亚各城市处于迈锡尼国家统治之下。公元前1100年左右,另一批由多利亚人组成的希腊部落从希腊半岛北部侵入了伯罗奔尼撒,其中的一支进入拉哥尼亚,毁灭了迈锡尼时代的城市文明。进入拉哥尼亚的多利亚人分为三个部落,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他们在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由五个村落联成一个新的政治中心,这就是多利亚人的斯巴达城。它名之为城,实际上既没有城墙,也没有像样的街道。居住在这一带的多利亚人,称为斯巴达人。

多利亚人建立的斯巴达城邦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730年斯巴达人逐渐征服了拉哥尼亚地区,迫使被征服的居民向其纳贡,这些被征服者居住在斯巴达人的周围,称作皮里阿西人(意为周围地区的居民)。后来居住在南部沿海希洛斯城的被征服者不堪斯巴达人的压迫而发动了起义。斯巴达人将起义者镇压下去之后,将他们变为奴隶,称之为希洛人。公元前8世纪中叶,由于斯巴达人本身社会分化加剧和人口增加,为了解决土地不足,斯巴达人一方面向外殖民,另一方面侵入美塞尼亚,史称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约公元前740年至公元前720年)。结果,斯巴达人占领了整个美塞尼亚,把其居民也变成希洛人。把侵占的土地在斯巴达人与皮里阿西人之间分配,斯巴达人分得平原的土地,皮里阿西人分得山区土地。约公元前640年至公元前620年,美塞尼亚人不堪奴役与压迫举行起义(史称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虽然给斯巴达人以沉重打击,最后还是失败了。

征服过程

正是国家逐渐形成的过程。原来已经解体的氏族制度,在征服过程中解体得更加迅速了,结果斯巴达人的部落管理机构转化为镇压被征服者的暴力机关。到公元前7世纪,斯巴达国家的基本体制大致上已经形成。按古代希腊人的传说,斯巴达社会和政治体制的确立出之于来库古的改革。

公元前6世纪中叶起,斯巴达逐步与伯罗奔尼撒半岛大多数城邦组成伯罗奔尼撒同盟,成为希腊一个城邦集团的领袖。凭借这个同盟,斯巴达经常干涉雅典等邦内政。公元前5世纪初,它没有派兵支援小亚细亚希腊城邦反对波斯的起义。公元前480和前479年,斯巴达人在波希战争中曾任希腊诸邦盟军统帅,与雅典等邦联合反对波斯的侵略。此后,随着提洛同盟的建立和雅典势力的增长,斯巴达与雅典的矛盾日趋尖锐。

公元前464年大地震后,黑劳士乘机起义,为了挽救危局,斯巴达一度求助于雅典。公元前404年,在波斯的帮助下,斯巴达打败雅典,成为延续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胜利者和全希腊的霸主。它的暴虐统治很快引起各城邦的不满和反抗。公元前4~前3世纪与雅典、忒拜、科林斯长期角逐,渐失优势。斯巴达公民内部贫富分化加速,失去土地和公民权者日增,“平等者公社”趋于瓦解,公民兵日益削弱。公元前371年斯巴达入侵希腊城邦忒拜,大败,国王战死。随后美塞尼亚独立,伯罗奔尼撒同盟解体。公元前3世纪后期,斯巴达的社会矛盾尤为激烈,亚基斯四世和克莱奥梅涅斯三世改革相继以失败告终。公元前192年,斯巴达僭主纳比斯被杀,斯巴达被迫加入阿哈伊亚同盟,实际失去了独立。罗马帝国征服伯罗奔尼撒半岛后,公元396年斯巴达城为哥特人所毁。继而拜占庭入,以荷马史诗中的拉凯达伊蒙称此地。现为希腊南部城市。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埃夫罗塔斯河右岸。人口1.4万(1981)。是尤罗莱姆平原的工农业中心,水果、谷物、橄榄油、葡萄酒等贸易甚盛。

政治制度

斯巴达社会分为三个等级:

1.斯巴达人。城邦中的全权公民,完全靠剥削奴隶劳动生活,最盛时约有9000户。斯巴达成年男性公民加入一种军事性质的所谓“平等者公社”,成为斯巴达国家的统治阶层。

2.“边民”,一译“庇里阿西”。被征服的边区城市的居民,约有3万户。为自由民,在本地有自治权,但是没有斯巴达城邦的公民权。主要务农,也有的从事工商业。

3.黑劳士。属于斯巴达城邦所有的农业奴隶(见黑劳士制度)。

为了镇压人数众多而又反抗性很强的黑劳士奴隶,斯巴达城邦规定了严格的公民军事训练制度。公民的孩子出生后,经体格检查合格才许收养。男孩7岁就要离开家庭,编入儿童连队,受初步的组织纪律训练;12岁以后要受严格的军事和体育训练。男子成年结婚以后,平时必须生活在军营中,参加聚餐和操练,直到60岁才可退伍。

斯巴达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它的国家机构由国王、公民大会、长老会议和监察官组成。国王有二人,分别由两个家族世袭,平时,主持国家祭祀和处理涉及家族法的案件。战时,一个国王外出领兵作战,权力较大。公民大会由年满30岁的斯巴达男子组成。实际作用不大,对长老会议的提议无权讨论,只有表决权,表决时以呼喊声的高低决定,声高即表示通过。长老会议成员和监察官由公民大会选出,选举方式也是以呼喊声的高低来对候选人表示意见。长老会议是最高权力机关,成员共30人,除去两个国王外,其余28人都是年逾60的贵族。任职终身,如有缺额,仍须从年逾60的贵族中补选。一切国家大事先由长老会议讨论决定,然后交公民大会通过。如不能通过,长老有权宣布休会。长老会议又是最高司法机关,一切民法案件、刑事案件和国事案件都由它来审理。监察官共有五人,由公民大会一年一选,年满30岁的公民皆可当选。他们的职责是监督国王,审理国王不法行为,监察公民生活和镇压希洛人的反抗。从公元前5世纪,他们的权力不断加大,代替国王取得了主持长老会议和公民大会的权力,原归长老会议审理民法案件的权力也落到了他们手中。

对希洛人的残酷镇压是国家首要和经常的任务。每年监察官上任,首先举行对希洛人的“宣战”仪式,然后派遣斯巴达青年到希洛人住地,对希洛人进行集体的搜捕和屠杀。这种屠杀制度,名叫“克里普特”,意为秘密勤务。为了维持一支强大的镇压希洛人的军事力量,斯巴达国家在斯巴达人中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制度。在斯巴达,婴儿刚出生,就需长老检查,健壮者抚养,体弱而畸形者丢弃。男童自7岁起即集中起来受严酷锻炼,18岁至20岁须受军事教育并参加屠杀希洛人的活动。他们从20岁起正式成为军人,30岁结婚。绝大多数时间住在军营里,出操、参加公餐,直至60岁退伍。妇女也从事体育锻炼,目的在于生育出健壮的后代。

战争过程

争霸希腊

波斯战争后,斯巴达为了与雅典争夺霸权,因此统率其主导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与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进行了伯罗奔尼撒战争。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其中双方几度停火,最后斯巴达获胜。但双方均打至筋疲力竭,结果斯巴达在称霸希腊不久后便被新兴的底比斯打败,其后再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从此走向衰亡。

伯罗奔尼撒战争

斯巴达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实行对外扩张。公元前590年,斯巴达进攻提吉亚,经过30年战争,提吉亚终于被迫成为斯巴达的“盟邦”。如遇战争,提吉亚必须向斯巴达提供兵力参战。公元前546年斯巴达进攻亚哥斯,夺取了塞里亚提斯平原,迫使亚哥斯放弃了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的霸权。从此在斯巴达武力威胁下,除亚哥斯、阿卡地亚北部和阿卡亚以外,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各邦都接受了斯巴达的领导,组成了伯罗奔尼撒同盟,其中包括科林斯、西息温和麦加拉。

这个同盟被希腊人称为“斯巴达人及其同盟者”,充分表明了斯巴达在这个组织中的霸主地位。同盟规定斯巴达有权召集会议,其决议虽须经大多数入盟国同意后始能生效,但实际上由斯巴达操纵一切。同盟还规定对外作战时,各邦必须提供一定兵力和军费,由斯巴达指挥。伯罗奔尼撒同盟是斯巴达控制加盟城邦的一种形式,凭借这个同盟,斯巴达常常干预希腊各邦的内政,充当了维护希腊贵族政治的堡垒。

波希战争

斯巴达人的骁勇善战。在温泉关战役,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以其本国精兵300人、700名底比斯人和6000名希腊各其它城邦的联军,在温泉关抵挡了数量上远远超过他们的波斯军队,长达三天,使得波斯军队在头两天不得寸进,并且死伤惨重。但在第三天,一个希腊当地的居民背叛希腊阵营,带领波斯军队沿着山区的小径绕到希腊联军的后方,见此列奥尼达解散了希腊联军,留下300名斯巴达精兵与700名底比斯志愿军垫后。在经过一番激烈厮杀后,垫后的志愿军全军覆灭,但成功阻慢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所统率的大军前进,结果最后希腊战胜了波斯,斯巴达人应记一功。有关300士兵战胜波斯大军的历史,华纳电影公司在2007年将有关历史改编拍成了电影《斯巴达300勇士》。不过为了顾及电影效果的关系,和史实会有出入,包括人物造型等。

一部弗兰克米勒的漫画已经拍成电影,2007年3月9日上映,已公布预告片。影片片名叫做《斯巴达300勇士》,国内翻译作《300斯巴达勇士》。故事讲述的是公元前480年,波斯人入侵希腊,300名斯巴达士兵前往军事要塞温泉关,与百倍于己的侵略者展开血战。波斯人大兵压境,斯巴达将士泰然自若,浴血会战3日后,以斯巴达王列奥尼达斯为首的勇士们全部壮烈牺牲。预告片开始时候斯巴达国王吼出的那句话并不是:“Tonight,we die in HELL!”。一个国王当然不可能在鼓舞战士的时候说我们今晚会死在地狱里。他说的是:“Tonight,we DINE in HELL!",今晚,我们在地狱用餐!效果如同《黑客帝国3》里面人类对机器的进攻进行防守前机械队长说的一样。

萨拉米斯海战

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战役。公元前549年,波斯一代英雄居鲁士统一伊朗高原。并灭亡了刚刚兴起不久的新巴比伦王国。虽然后来波斯发生内乱一度衰败,但到了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在大流士一世强有力的王权下,帝国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最终发展到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包括埃及,西北到达欧洲巴尔干。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疆域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波斯统治者被自己的赫赫武功所鼓舞,将目光投向了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对手,也是欧洲文明的代表——希腊。从大流士一世到薛西斯,始终梦想征服西方文明的象征——希腊。于是就有了漫长的希波战争。

波斯人的进军并不顺利。波斯帝国第一次对希腊的远征,在马拉松战役中被希腊雅典击败。使大流士一世抑郁而终。而作为他事业的继承者的他的儿子薛西斯,继承了他父亲的未尽事业。发动了第二次远征希腊的战争。

波斯的第二次远征希腊

作为波斯统帅的波斯王薛西斯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波斯本来没有海军,但在征服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和埃及以后,波斯人组建一支强大的舰队。同时,和当时地中海的海上强国迦太基结盟,让他们牵制住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希腊城邦西拉丘斯。另外,在划分欧亚的赫拉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修建了两座浮桥。在色雷斯境内沿路建立多个后勤基地。在波斯帝国强大的武力威慑下,众多希腊城邦国家投降了侵略自己的波斯帝国。更派兵派船参战。公元前480年,薛西斯自小亚细亚起兵50万,经赫拉斯滂海峡进入欧洲,通过色雷斯和马其顿,开始远征希腊。

作为交战另一方的希腊,当时处于城邦格局状态。当时慑于波斯的强大武力,大部分北方希腊城邦国家纷纷投降。只有希腊两个最大的城邦国家雅典和斯巴达和其他少数城邦决定联合抵抗波斯的入侵。

在陆地战场,斯巴达王列奥尼达亲自率领本国精兵防守希腊的第一道防线——温泉关。列奥尼达和他的希腊勇士们面对数百倍与自身的敌人毫不畏惧,拼死抗击,使得波斯军队在头两天没有丝毫进展,而且伤亡惨重。但在第三天,一个希腊的叛徒引导波斯军队抄小路进攻列奥尼达的后方,而防守后方的希腊城邦盟军未做任何抵抗就逃跑。导致列奥尼达腹背受敌,面对如此危局,列奥尼达下令让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军队先撤,而自己则和300名斯巴达勇士死守温泉关,在经过一番激烈厮杀,斯巴达全军覆灭。斯巴达勇士虽然战败,但他们英勇的事迹流芳千古,被历代希腊人所传颂。而更重要的是,希腊军队在温泉关对波斯军队顽强的阻击为盟军雅典的海军展开和后方希腊民众的撤离争取到了极其宝贵的时间,因此,没有斯巴达勇士在温泉关对波斯的顽强阻击,很难预料后来战局会是如何。

斯巴达勇士的殊死抗击为盟军雅典军主帅特米斯托克利斯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波斯军虽然在温泉关战后速占领了希腊三分之二的土地,但当他们进入雅典城时,却发现雅典只剩下一座空城,全城居民早已撤走,结果波斯军只得焚城以泄愤。

希腊陆军虽然失败,但海军主力没有任何损失。公元前480年9月,在希腊海军统帅特米斯托克利斯指挥下,雅典300多艘战舰在萨拉米湾集结。萨拉米斯岛位于希腊半岛和波罗奔尼撒(半岛之间,东面和希腊半岛仅仅相隔一条海峡。萨拉米斯海峡曲折狭窄,最宽阔的地方不过两公里,当时属于雅典领土。

公元前480年9月,希腊海军统帅特米斯托克利派人假装逃兵,向波斯王薛西斯谎称雅典舰队内讧,应即时出兵,薛西斯当即上当,下令波斯海军全部600多艘巨型战舰驶进海湾。萨拉米斯海战正式打响。

波斯王薛西斯亲临战场督战,准备亲眼目睹这伟大的时刻。当时的波斯战舰普遍高大,属于大型战舰。而希腊海军战舰通常有三十五米长,宽五米,舰艏有金属包裹的冲角。战舰平时使用风帆航行,战斗时收帆放桨,以求速度和机动性。有桨手170名,水手15名,军官5名,以及士兵15到20名,士兵装备弓箭和标枪,希腊海军战舰追求的是高机动性。通常远用弓箭标枪射击,近则以舰艏冲角撞击敌舰。这成为其后几百年中海战的主要战术。

交战地域萨拉米斯海峡入口处被萨拉米斯岛阻挡,造成水道狭窄,波斯巨型战舰由于体积庞大笨重,一次只能通过几十艘,这使波斯海军被迫采用军事家最忌讳的添油战术,逐次投入兵力。波斯舰队排成几个纵列进入海峡。这时正值涨潮,海峡内暗流涌动,波斯巨型战舰尾大不掉,很难控制方向。还没等波斯战舰们向左调转船头,等候已久的希腊舰队就如离弦之箭一般冲了上来。

此时进入海峡的波斯战舰大约只有一百多艘,而希腊联军有三百七十艘战舰,形成以众击寡的局面。波斯舰队最外围的战舰横向面对希腊战舰的冲击,几乎全部被撞沉,这样后面的波斯战舰才终於转过身来,和希腊舰队绞杀到一起。萨拉米斯海峡狭窄的水面上挤满了战舰,交战双方都很难移动,这时雅典战舰上的重装步兵开始发挥作用,他们运用接舷战战术,纷纷爬上敌舰和波斯士兵格斗。波斯战舰上的士兵基本是弓箭手,根本无法抗击身披重甲的雅典步兵的凌厉攻击,往往十几个雅典步兵就能够毫不费力地制服一艘敌舰。没有被占领的波斯战舰纷纷掉头逃跑,但都被接踵而至的后续舰队堵住回路。而此时海峡外面其他波斯战舰并不知道海峡里面的战况,依然争先恐后地向海峡里冲击,希望在他们的国王薛西斯眼前表现一番。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波斯海军在海峡里被消灭一批,再进来一批,再消灭一批,再进来一批....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全军覆没。

萨拉米斯海战,希腊联军海军损失约四十艘战舰,波斯人的损失没有详细记录,史学家普遍认为超过六百艘,而人员伤亡数万。而当时波斯帝国参战的舰队一共只有六百艘。这就表明波斯海军已经全军覆没!战后,波斯战舰的残骸和溺毙的士兵被海潮冲到萨拉米斯岛对岸海湾里,在几公里长的海滩上堆积如山,让人触目惊心。此战以后,波斯海军一蹶不振,将爱琴海的制海权拱手相让。

波斯军队在萨拉米斯海战中的失败,使波斯彻底丧失了在爱琴海的制海权,由于是远离本土的跨海远征,波斯王薛西斯极其害怕被希腊海军切断他与本土之间的联系造成全军覆没。于是立即率领波斯军撤离希腊。至此希腊取得第二次希波战争的胜利。

前479年,波斯王派大将统率50000大军最后一次远征希腊,斯巴达统率伯罗奔尼撒半岛联军共三万与波斯陆军在希腊普拉提亚进行决战,此战希腊联军击毙了波斯大将,波斯军大败,最终撤回东方。同年,以雅典为首的希腊海军反攻波斯,攻入小亚细亚,攻占了地中海进入黑海地区的咽喉拜占庭。原先臣服与波斯的小亚细亚诸希腊城邦纷纷脱离波斯的统治。公元前478年,波希战争以双方签订卡里阿斯和约而告结束,波斯帝国从此承认小亚细亚之希腊城邦的独立地位,并且将其军队撤出爱琴海与黑海地区。波斯帝国由此走向衰败。

公元前480年爆发与波斯和希腊之间的萨拉米斯海战,是整个希波战争的转折点。在此以前,希腊方面始终处于防守地位。此战后希腊转入全面反击。并最终将波斯击败。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萨拉米斯海战的胜利。

斯巴达人信仰的神是赫拉之子战神阿瑞斯,阿瑞斯也被称作是军神,这也和斯巴达人好战、残忍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斯巴达人和马其顿人都认为自己有大英雄赫拉克勒斯的血统,电影《斯巴达300勇士》中也出现过讲述这个血统的台词。在PS2游戏中《战神》阿瑞斯被斯巴达人“奎托斯”杀死而成为了新的战神,所以在现代的很多斯巴达迷中,有相当一部分也把“奎托斯”当作是斯巴达的神。

衰亡过程

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斯巴达脱离了马其顿帝国的阴影,但其衰亡已不可逆转。虽然克里昂米尼三世在位时,曾尝试进行改革,一度使斯巴达重现生机,但在公元前222年,克里昂米尼三世统率的斯巴达军队在塞拉西亚战役败给了亚该亚同盟和马其顿国王安提柯三世的联军,克里昂米尼三世被逼逃亡,斯巴达从此走向衰亡。最后在公元前192年,斯巴达被亚该亚同盟并吞,而该同盟不久亦为罗马共和国所灭,斯巴达沦为罗马共和国的领土,从此不再以独立城邦的姿态出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斯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