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纪行(二)——大英博物馆馆藏(一)

大英博物馆的巨大中庭,右侧就是著名的启蒙廊

坐落在罗素广场旁的The British Museum,似乎译成“不列颠博物馆”才准确,但通用译法却是“大英博物馆”。参观后才会体会到这个中译名的贴切,因为馆藏大多数展品,和大英帝国探知新世界、对外扩张战争、殖民统治不无关系。

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1759年正式对公众开放,要知道这个时候美国独立宣言还没有写出来呢。如今馆藏品涵盖时期从最早三百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到当代深圳电子厂制造的节能灯,地点更是遍布世界上每个人类曾落过脚的地方,各类文物珍品共计800多万件。然被公开的收藏品尚不足总藏的1%,就这,因为展品太多,从大英博物馆划分出去的两个博物馆都是世界级的,一个是位于南肯辛顿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大量标本化石矿石,侧重于博物和自然),一个是大英博物馆隔壁的大英图书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英博物馆凝聚了世界各地人类文明成果和痕迹,来此参观,就是浏览我们人类和人类社会的整个发展进程。因此,大英博物馆是访问英国,乃至人生中必须要来的地方。本系列文将粗浅介绍一些著名藏品及其背景知识。

一 拉美西斯二世为代表的古埃及雕塑

埃及馆(4号馆)永远熙熙攘攘人头攒动,陈列的展品都是能代表古埃及各时代的顶级文物。古埃及帝国的文明文化其辉煌程度远超越了我的想象。最主要是悠久,已经非常确定的年代是从公元前3100多年开始到公元前30年被罗马帝国屋大维攻占结束。连绵了3000多年实在可怕,要知道就算从公元纪年开始到了今年2019年,也才是古埃及帝国的三分之二。如此悠长的历史,再加上尼罗河、地中海的滋润,因此在这片土地上逐渐积累出绚烂的人类文明和智慧结晶就容易理解了。中国有秦汉唐宋十多个朝代,古埃及则有三十一个朝代,拉美西斯二世是第十九朝的第三位法老,公元前1279年至公元前1213年在位。他很有才干,而且在位时间很长,统治埃及达67年之久。拉美西斯非常善于宣传自己,在王国各地修建了很多自己的神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阿布辛贝神庙,他在此处的岩石上雕刻了自己的摩崖石刻,引来无数模仿者,比如美国拉什莫尔的总统山。


拉美西斯二世雕塑就这样凝视着参观者,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雕塑是一块双色的花岗岩

陈列在大英博物馆的这座拉美西斯上半身雕像则来自拉美西斯祭庙(Mortuary Temple of Ramesses,原先我一直以为来自阿布辛贝神庙,这次参观才知道错了)。这座雕塑带着埃及传统头巾,头巾上镶嵌有直立着的眼镜蛇皇冠(可惜已遗失),神态平静庄严又很肃穆,与其他传统埃及雕像不同在于,他的目光角度略有下垂,被馆方有意识地恢复原雕塑的高度位置,因此形成从高处俯视游人之势态,不由令人肃然起敬。它是1816年由一位叫做乔瓦尼.贝尔佐尼的探险家,在赢得和法国人的争斗后,从埃及运送到到大英博物馆的。当时参观的人感到非常震惊,因为在此之前,他们以为只有古希腊和古罗马人才有如此高超的雕刻技巧。殊不知,这个雕塑不仅比古希腊雕塑要早1000多年,而且用的材料还是比古希腊雕塑用的大理石更坚硬更沉重的花岗岩。


拉美西斯祭庙遗址,红圈是雕塑原始位置以及下半部分



伦敦纪行(二)——大英博物馆馆藏(一)_第1张图片
这是整个雕像的还原想象图,可以想象出原雕塑有多大

原雕塑因为太大,所以只保留了上半截,就这也重达7.25吨。原雕塑重达20多吨,但也不过是大门两侧的坐像中的一个罢了。雕塑是在整个一块双色花岗岩上完成,而花岗岩则来自尼罗河上游两百公里以外的阿斯旺。石头被开采后,先由工匠雕刻出粗略的大致,以尽可能减少运送负荷。然后放置在木滚橇上,由几百人用人力拉走,送到河边装船,顺流而下,再由人力送到祭庙目的地,由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工匠完成最后的精制。所以这代表的含义已经不仅仅是个巨大又精制的雕塑,用大英博物馆前馆长尼尔.麦格雷戈的话来说,因为需要巨大的人力资源和组织结构、所有劳工匠人都需要训练管理和调度才能完成整个雕塑工程,所以这体现了一个庞大且有效管理的“政府机构以及一群能写会算的公务员。同一国家机器也统筹管理着埃及的国际贸易、军队组织和武装”。拉美西斯在四处建设自己的神殿和雕塑,虽然耗费了大量资源,但这些不朽的花岗岩雕塑可更好地宣扬威严和炫耀能力,使人臣服并甘心被驱使,从这点意义来说,雕塑又具备巨大的政治意味。这点对后世影响非常大。

雕塑本身绘有彩色,大多被三千多年时光磨灭殆尽,眼睛瞳孔还残留些许黑色。直立的胡子说明是他还在位的时候雕刻的(如果雕刻死去的法老,胡子会翘起,比如图唐卡门的黄金面罩就是翘起来的)。雕塑左胸位置有个网球大的空,据信这是占领埃及的拿破仑法国人干的,也是为了扳倒和运输雕像,然而实在太重无法运走。最后还是乔瓦尼.贝尔佐尼想法复制了古埃及人的木橇方法搬走的。所以这点也反应了英国和法国在殖民地上的资源争夺。这种争夺在多处上演,包括举世著名的罗塞塔石碑。



阿蒙霍特普二世法老雕塑,来自底比斯西部阿蒙霍特普祭庙,本来应该是和王后一起的坐像。阿蒙霍特普二世(Amenhotep II)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第七位法老,约于公元前1427年—前1401年在位。他的雕塑也是古埃及雕塑中的精品。


二 罗塞塔石碑和致班克斯信


古埃及三千多年的历史中,曾存在一种叫圣书体(Egyptian hieroglyphs)的文字,看上去很像是象形文,但实则由图形文字,音节文字和字母混合构成。这种文字人们并不陌生,因为在大部分出土的神庙、墓葬、纸莎草纸文档上等都能看到镌刻或写就的圣书体。然而悲催的是,圣书体只由占比很少的祭司中代传和使用,这就和数量不够多的动物或早或晚一定会灭绝一样。到了公元4世纪,随着尼罗河文明的式微,世界上就再也没有人能认出这种字体的文字了。可以想象,面对大量理应包涵很多历史重要信息的圣书体文物,无人读懂该是多么遗憾的事情。

还是拿破仑法国人的一名上尉,在1799年埃及罗塞塔修筑战争工事的时候发现了这块石碑。上面有三种文书镌刻的文字,分别是14行的圣书体,32行的古埃及世俗体和54行的古希腊文。出现古希腊文是因为当时的古埃及已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并收归帝国版图,来自希腊的统治者要求所有官方公文都要有希腊文版本。世俗体和古希腊文都能被解读,发现叙述的是同一内容,即公元前196年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托勒密五世登基后发布的诏书,这时候傻子都知道失传解读的圣书体文字说的是什么内容了。这就等于提供了可以破译解读的钥匙,即使距离真正破解还需要打开很多门锁。能认识到罗塞塔石碑重要意义的法国上尉可一点不傻,然而他们想把石碑搬回法国的企图,却因为战争中输给英国,且被英国事先得知石碑的存在而落空。于是,石碑被英军送给英王乔治三世。乔治三世又将其捐献给大英博物馆,成就了博物馆中最重要的馆藏。

被命名为Rosetta Stone是因为在罗塞塔被发现,其实原碑是在一百公里以外的舎伊思神庙,在后来的三千年中,这块土地换过很多统治者,除了希腊人,还有罗马人、拜占庭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奥斯曼土耳其人、西方的法国人和英国人。除了后面两个,没有谁把古埃及文化当回事。

这座石碑的原料是黑色花岗闪长岩,制成于公元前196年。是托勒密王朝时代的祭司所制,用以文字形式留下托勒密五世和祭司达成的妥协,即祭司们承认托勒密在埃及具有的法老地位(托勒密是征服埃及的希腊人,古埃及王朝最后的首领埃及艳后也不是古埃及人,而是希腊人后裔,这次参观才知道的),而托勒密也给与祭司们法律保障的巨大权利和利益。

这件重要文物送到英国后,为了不让法国独享拓本,英国也把整个石碑内容公之于众。法国人虽然输掉了石碑,但却赢得了解读圣书体竞争的胜利。法国人商博良在英国人托马斯.杨(就是发现波的波动性的那位物理学家、博学家)的发现“托勒密”基础上,经过7年苦心研究,创造性提出圣书体不仅仅表意,还表字母、音节的字母组合,从而彻底破解了圣书体。圣书体的破解立刻让四千年的古埃及历史文化演变过程完整呈现出来,等于找回了一个完整失落的世界,因此如何定义罗塞塔石碑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博物馆的说明中给出了圣书体写的猫:


伦敦纪行(二)——大英博物馆馆藏(一)_第2张图片
圣书体写的“猫”

可以看出,猫是由四个图符组成,前面三个表音,最后一个表意,而表音的第一个图符又表一个音节,前三个表音的连读如同猫发出的声音miao。表意的则是四肢兽类。因此连起来理解就是“能发出miao声的四肢兽类”,那就是猫了。能把整个文字体系还原出一个个图符的具体内容表达,这个难度可想而知。



罗塞塔石碑三种文字的诏书

上图的两个红框圣书体内容就是“托勒密”,这是托马斯.杨首先认出并掌握具体发音的,他知道很多法老的名字上都会带框以示尊敬,但同样是“托勒密”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图符来表示,这还是商博良解读出来的,是因为虽然会有不同音节的图符组合,但整体发音和表意是一致的。法国人在知道必须要交出罗塞塔石碑后,曾疯狂大量拓印,把石碑搞的污浊不堪,后来英国人对石碑进行了清理,恢复出原花岗岩本来质地。


总是人头攒动的罗塞塔石碑


好多孩子在做作业,能看到后面的拉美西斯二世正凝视这一切么?

罗塞塔石碑其实还有第四种文字,在碑的左右两侧,很淡很淡的镌刻着英文:Captured in Egypt by the British Army in 1802 (1802年由英军捕获于埃及)和Presented by King Georage III (乔治三世国王赠送。太淡难以辨认我就不上图片了),表明了其不凡来历,这个也具有深远的文物价值。


托马斯.杨致班克斯的信

破解罗塞塔石碑上的圣书体文字是一场竞赛,最后功劳和荣誉虽然归商博良所有,但他的成就也是建立在其他人不懈努力的基础上。这里面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英国的托马斯.杨,他因发现“托勒密”名字的圣书体而著名。在大英博物馆的启蒙廊(Enlightenment Gallery)中展出了一封1818年杨发给著名冒险家、探险家和埃及学家威廉.约翰.班克斯(一直被误导以为是那位和库克船长一起探险的约瑟夫.班克斯,参观时候得以确认不是同一人,我将在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品系列中介绍这位伟人)的信,信中杨请正在埃及旅行的班克斯多拓印含有国王和神灵名字的雕塑铭文,并尽可能找到罗塞塔石碑残缺的部分,在信的末尾,杨分享了自己已经破解的圣书体图符,后来证明他的解读基本正确。这封信是一个例证,表明在1822年商博良破解圣书体之前,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因此格外珍贵。这封信成了启蒙廊的重要文物还有个原因,收信的威廉.班克斯因为和一名公园守卫发生了同性恋情,被人发觉后而不得不逃离英国,那时候同性恋会被公开处死的。

三 盖尔.安德森猫和猫木乃伊

尼罗河是古埃及文明的摇篮,每年定期泛滥不但给三角洲带来大量肥沃的泥土,还会形成自然灌溉,这些成为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有了农业就可以养活更多人口。粮食富足会带来鼠患,鼠类不仅糟蹋收成,还会传染疾病,而灭鼠就需要已被驯化的家猫,因此古埃及文明的农业属性成了让人们对猫喜爱有加的一个因素,再加上猫还具有很好的繁殖能力、捕捉猎物时候既聪慧又勇猛,因此猫逐渐成为古埃及多生育、善战、守卫者的象征。最终成为神的化身出现在流传至今的古埃及文物上。其中,号称是太阳神拉(Re)女儿的贝斯特(Bastet)是最著名的猫神,她通常具有猫头女性人身和猫身两种形制。而猫身形象的贝斯特雕塑多是一只坐着的猫,双耳带着耳环,脖子上挂着“荷鲁斯之眼”的护身符。这种贝斯特猫神雕塑全球现存了上千个,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英博物馆的盖尔.安德森猫。


伦敦纪行(二)——大英博物馆馆藏(一)_第3张图片
注意脖子上挂的荷鲁斯之眼护身符和胸部的圣甲虫



伦敦纪行(二)——大英博物馆馆藏(一)_第4张图片
头部细节
伦敦纪行(二)——大英博物馆馆藏(一)_第5张图片
这尊雕塑完美表现出猫科动物的优雅和高贵

因为姿态太过高雅优美,盖尔.安德森猫是埃及馆和博物馆纪念品店的网红之一。这是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像(经鉴定含铜84.7%、锡13%,2.1%砷和0.2%的铅),饰有黄金鼻环和耳环,维基百科词条中根据不同时代的照片判断黄金鼻环和耳环是后人所加。她双眼深凹,应曾镶嵌绚烂的宝石或玻璃充当眼珠,制成于公元前600多年,出土于埃及古墓,高42cm,宽14cm(纪念品店卖1:1的模型,嫌太大又太贵,,,)。个人愚见,青铜铸造的工艺可能不算同时代最高水准,但制范者对猫形体的理解认知水平达到了解刨学的高度,这点令人惊讶佩服。

一只埃及猫神雕塑怎么会有个英国人名称,原来盖尔.安德森猫(Gayer-Anderson)是英国陆军的一名军医、埃及文物收藏家(巧合的是大英博物馆的创始人汉斯.斯隆也是医生兼收藏家),1907年他在埃及殖民地服役的时候,痴迷于古埃及文化,曾收藏以及修复了大量文物,后来长期居住在埃及,帮助埃及进行文物管理修复,至今在埃及还有个盖尔.安德森博物馆。这只猫是他上世纪三十年代得到的(据说来源是盗墓贼),最后被给大英博物馆收藏,就以他的名字命名。馆方曾对盖尔.安德森猫进行X光扫描,发现雕像的保存效果效果并非现在这么好,身体有贯穿性裂缝,特别是在颈部位置,必须要靠体内的支柱强化支撑。因此判断当初拿到手的时候主要是碎片,盖尔.安德森重新将其固定整合成一个整体,并剥掉了原有的浑身铜锈,涂上厚厚绿漆来掩盖裂痕,直到X光扫描才发现端倪。分析还发现猫尾是不同成分的合金组成,当初应该有着美丽的环纹。


伦敦纪行(二)——大英博物馆馆藏(一)_第6张图片
展品文字标识中的科学研究说明,中图说明尾巴应该有环装条纹,

公元前的一千年,动物崇拜成了埃及宗教活动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特点,这个趋势在托勒密王朝和罗马时代(公元前305年以后)达到顶峰。古埃及人自己并不崇拜动物,但他们认为动物是通灵的媒介。因此在很多寺庙里饲养着大量猫之类的动物,这些神圣的动物都有自己的祭司、喂养者和木乃伊制造者,信徒们会出钱选择将自己心目中神圣的动物木乃伊化,以表达对神的虔诚,因为在古埃及,将尸体木乃伊化这种费工且非常昂贵的处理,被认为是对死者最大的尊重,他们认为木乃伊化后就会有来生,绝大多数古埃及民众是无服享受木乃伊化的,死后只能普通葬了。相对而言,用猫来做木乃伊,不仅更经济(猫的体型比人小多了),而且又能寄托美好的愿望,因此在古埃及,猫以及很多小动物的木乃伊的数量非常庞大。在大英帝国博物馆中,就收藏了很多猫的木乃伊,形象不但不恐怖,还非常有趣。


猫木乃伊(一)


猫木乃伊(二)

以上两张图是两种形式的猫木乃伊,图一是普通形式的,图二是罗马时期的彩绘木棺猫木乃伊和青铜猫木乃伊。这就不仅仅是木乃伊,还是雕塑作品。因为是信徒选择的动物进行木乃伊化,所以在进行x光检验的时候,发现一个惊人的情况,许多木乃伊里的猫发现被活生生扭断了脖子后制作的。说到x光检验,有个有趣的事实,当西方殖民者踏上埃及领土后,对各种木乃伊很痴迷,特别是体型小好携带的猫木乃伊。但木乃伊都是被裹得严严实实的,若打开就是一种破坏,所以当时很多埃及人就制作假的木乃伊卖给这些西方人。这也只能依靠x光来辨别真伪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伦敦纪行(二)——大英博物馆馆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