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来羞愧,我和我爸的微信聊天都是“转账”记录,付款方和转账方的位置一直“岿然不动”。
我是独生女,论资排辈中又属于年纪较小的妹妹,从小身受多重厚爱,以致我囊中不曾羞涩过。
我的资产来源,多数是长辈中偷塞给我的大红包,以及哥哥姐姐们时而为我腾挪出的零用钱。
无奈的是,碍于年纪,我并不是这笔钱的第一监管人。
为了能有多一点自由支配的钱财,我常常会以“李代桃僵”的方式骗取金钱,攥着本该去交班费或买书的钱购置自己喜欢的物品。
我从小执着于昂贵的东西,对于价位没什么概念,只要合乎我眼缘的东西,一定会毫不手软买下来。
这一度成为了我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
我爸说:“你这是挥霍无度。”
我妈说:“女孩子就是要富养。”
这样的争论重复上演,常常不欢而散。未曾变化的,是他们从未在金钱上怠慢过我。
比起花钱如流水,其实我爸更担忧的,是我养成一身铺奢浪费,不知节制的臭毛病。
但是因为他不苟言笑和拙于言辞的性格,年少的我,只看得到他对我在金钱上的管制。
❤
我的金钱观,在上大学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究其缘由,是大环境改变了我。
身边很多的同学和朋友靠着自己的能力在大学实现了财务自由。有羡慕,却不光光只是看到他们赚了多少桶金,而是深叹他们领先于同龄人对金钱“运筹帷幄”的能力。
为什么相同的年纪却有大相径庭的落差?
难道不是你正在为眼前昂贵的物品重复剁手,而人家已将金钱恰如其分地有效利用所造成的差距?
以前的我,花钱不会过多思量,怀着一种“人为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活”的心态积物如山。
大学的我,卡着富余的生活费,过着“购买至上” 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无法自拔。
倒也不是觉得买多花多就是错了,能用买买买驱除生活的焦躁也不失为一种良策,前提是你要用自己赚的钱去换取。
成年人一定要有对自己负责和对金钱的自控能力。
过了真正意义上的十八岁,还不懂得收敛那只向父母索要金钱的手,真的是长不大的巨婴了。
并不是撺掇你年纪轻轻就得月入XX ,是要劝服你从意识上改变对金钱的认知。
你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
网上有这样一个段子:“是工作之后才知道钱是多么难赚,是付尾款时才知道花钱如流水。”
以前看到这样的调侃,就只是不痛不痒一笑而过,直至今年毕业,开始步入工作,心态才全然不同。
不得不承认,花着不是通过自己亲手赚来的钱总会有些不知轻重,哪怕那是你最亲的父母给你的。
没有亲身参与,对“来之不易”的理解还是隔着一层薄膜。
今年七月份的时候,大学关系较好的一位同学领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份薪水,当时的我正在地铁上打盹,看到她连续发来的数条微信消息,一下子就精神了。
你终于可以去专柜店把青睐已久的化妆品收入囊中了,我调侃着她说。
不不不...不买了,下次再买,这笔钱意义不一样。隔着屏幕,我都能想象那头的她是如何激动到手抖打完这句话的。
人就是很奇怪,对于很多事情的“第一次”,总是会另眼相待,往后无数次的叠加也不如这第一次来得有感觉。
我开玩笑似得回复她: “等我拿到了第一份工资,一定要把这些钱领出来,然后像标本一样珍藏。”
那笔工资,我除了看了几眼工资条,至今完一分不动,第二月的工资发下来时,我给我爸妈各买了一个礼物。
嘴上说着不要买,不要破费,但我知道,他们心里还是难掩高兴,逢人也会有意无意“炫耀”一番。
学会赚钱之后的最大感受,不是生活更自由了一点,而是爱父母更自由了一点。
❤
前几天,去上海闯荡的舍友抽空来看我,十月份的南方已有些凉意,我们俩面对面坐在咖啡厅聊毕业后的生活,有些久违的温暖。
说起了工作,谈起了房价。一下午的话题都绕不开金钱。
“大学只会给我固定生活费的父母,竟在我去了上海后,隔三差五问我缺不缺钱,还偷偷给我转钱。” 坐在我对面的舍友说起这事,脸上有无奈也有璀璨的笑意。
“那你就先当他们预支给你的,以后再还给他们啊!”我几乎是脱口而出。
因为我也是置身其中之一。
说来奇怪,这些年来,我做“伸手党”的次数越来越少,我爸却突然爱上了给我转钱。
当我一遍又一遍问着:“爸爸,你怎么又给我转钱啊?” 他便以“醉酒”这样蹩脚的理由来应付我的询问。
留下我一个人哭笑不得。
子女与父母除了血脉相连之外,更多的好像就是金钱上的维系了,这是能看到的,你依赖他们最直观的体现。
❤
大多时候会被问及:“你为什么要拼命赚那么钱呀?”
是因为只有赚更多的人才能在大城市占得一席之地吗?还是想用银行卡的余额领跑于同龄人的前头?亦或者是想给父母家人更好的生活……
不管是出于孝心或是其他种种理由。
可以在物质和金钱上,都有自由爱别人爱自己的能力。
这便是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