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四次课题研修侧记

              板块一·学科内交流

        以学科为单位,就某成员的一节课从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生们的学习历程进行交流分享(20分钟)。

          板块二·学科轮流分享

                        科学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四次课题研修侧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课题:水能溶解一切物质

目标:通过观察和描述几种物质在水中的状态,理解溶解现象。

学习任务:

1.你认为溶解是怎么回事?用生活中的现象描述。

生1:妈妈做饭时,把盐放入饭里边,盐不见了。

生2:喝糖水的时候,把糖放入水里边,糖不见了

在医院,医生把药水注到盐水里边,药水不见了。

生3:喝咖啡的时候,把咖啡倒入水里边,咖啡不见了。

师梳理:看不见就是溶解。(这是学生对“溶解”的第一印象,属于感性认识)

2.猜测验证:食盐、面粉、沙子放入水中是否溶解?

学生的猜测:一致认为食盐能溶解、沙子不溶解,面粉认知不一。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测?动手做实验,描述你观察到的现象(在和学生们的分享过程中,老师通过理答引导学生从“刚放入水中的状态”“搅拌之后的状态”“静止后的状态”三个阶段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理答的过程就是学生梳理观察现象的过程,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过程)。此时,学生对“溶解”的认知是:肉眼看不见颗粒且没有沉淀(在动手操作、观察描述的体验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认知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体验式学习的妙处,“我”体验,“我”收获)。

学生在完成两个学习任务之后,师生共同做“过滤”实验。这个实验,让学生对“溶解”的认知再上一台阶:肉眼看不见颗粒、没有沉淀、不能被过滤出来。

此时,周围特别得安静,说明大家都被冯老师吸引住了,沉浸在所描述的画面中。学习并非是快乐的,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快乐,是非常不容易的,冯老师做到了,学生对“溶解”的理解一层一层在攀升,在攀升的过程中生长出了一种冲破自己理解疆域的幸福感,这就是可视化的生长,这就是学习的快乐!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四次课题研修侧记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整节课围绕两个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梯度地“观察”“描述”溶解现象,课堂板块清晰!目标精准聚焦!落地有效!

                      ——所有成员的观点

这次上课最大的感触就是目标的确立!我是怎么做的呢?从课标进行解读,再解读教参目标,无论是课标还是教参都有对学生学情的描述,在此基础上,聚焦两个关键词“观察”“描述”,制定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执教者冯老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四次课题研修侧记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节课学生理解了“溶解”,知道了几种物质是否溶解,能否将学生对“溶解”的探究延续,可以在课末抛出这样的问题: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质,是否溶解?(延学,大家一致认同)

            ——综合实践活动·高老师

                  板块三·下期预告

主题:《论语新解》学而篇(九)              (十)(十一)(十二)

主持人:高月好

时间:2019年9月30日早8:00-9:30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四次课题研修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