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为什么”为什么很重要?

小时候,我们经常追着妈妈爸爸屁股后面十万个为什么?有些问题很难回答。比如我是怎么来的?有些问题根本不会,比如为什么彩虹是7个颜色的。我们有时候就被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敷衍了,有的还能继续问,有的就不懂装懂地说“哦,我明白了。”然后表情茫然地走开了。

追问“为什么”为什么很重要?_第1张图片
多问为什么

慢慢的,我们就不再爱问为什么了,中考、高考都有标准答案,数学有,语文有,甚至历史也有。我们开始习惯于标准答案,造成了两个致命思维习惯:1、懒惰。 2、迷信权威。

上班起,我就发现了自己这个问题,就开始不断地要求自己独立思考,这个过程非常难,我觉得我是用了几乎十年的时间,才做到了现在可以真正独立思考。

总结起来,独立思考得益于两点:1、追问为什么。 2、实事求是。

今天我们说说第一点,为什么不断追问"为什么”是很重要的。

先说两个故事:

故事1

招聘了一位很有经验的护理员,到了岗位上以后,发现社区内的床是居家床,不是护理床,就对社区运营的专业性提出异议:“养老机构都是护理床,这样的床不行,不方便干活,不专业。”对于这样的评价我已经习以为常,以下是我和护理员的问答:

问:为什么要用护理床?

答:养老机构都是护理床,好护理。

问:怎么是好护理?

答:就是方便。

问:这个床(居家床)哪不方便?

答:就是不能折起(两头起),需要人为来操作。

问:有多少人需要双摇(两头起)的护理床?

答:有不少吧……

问:多少?

答:反正不少……

问:好,再问你,你在家睡觉的床多宽?

答:双人床,1.8米的啊。

问:单人床呢?

答:1.5米吧。

问:好,你怎么不用0.9米的呢(护理床一般0.9米宽)?

答:太窄啊,不舒服。

问:那我们为什么要让老人住在咱们这不舒服呢?

答:……

问:知道为什么养老机构一般用0.9米的护理床么?

答:不知道。

问:因为养老机构最早的从业者是一些医院的护士医生,直接就把老人当做病人看,习惯用住院的那种模式,几张护理床,排在一个屋里,护理床的宽度和高度便于护士操作,但是你想想,住院也就最多10天半个月,最多了让你住一个月,你是为了治病去的,也就忍了,长期让你睡那样的床和住在那样的环境里,你受得了吗?

答:受不了。

问:因此,我们是家的理念,是要充分以住户为核心的,而且真正需要护理床的老人是有一小部分比例的,这部分我们是会跟换成护理床的,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再不明白真正的意义的时候妄加评论。

故事2

员工想做一个活动,计划是一个海选,选拔出美丽英俊的奶奶和爷爷,然后拍写真、住酒店、搞活动,想做成一个未来可以一年一度的搞的类似双十一的老年节。

活动想法固然好,员工就想积极地筹划,设计海报、策划活动细节。

但是我按了暂停键。

又开始了一段问答。

问:你为什么要做这个活动?

答:宣传品牌,吸引老人啊。

问:  能吸引多少?

答:不知道,应该不少。

问:预算多少?

答:没多少吧,就是住酒店、选评委、拍写真和一些社区的费用。

问:那到底是多少?

答:……

问:好,换个角度,我问你一个具体目标,比如,通过这个活动,获得1000位70岁以上老人到访,预算是10万,也就是一个到访客户的获客成本是100元。如果不成功,有没有什么保底方案?

答:……

就这样,这个美好的想法流产了。

用这个两个故事,我想说明的事情,我们做每一件事之前,在策划一件事情的时候,要不断追问“为什么”。

不断追问为什么你都能答的上来,而且越来越具体,具体到最后的数字,如果不断追问到最后,这个答案你都能说出来,而且都是围绕统一的组织目标的时候,这事才值得做。

做事成功,首先是要做正确的事,即你要取经就要往西,往东你走的再快也枉然,然后是执行力,能够用最优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完成,这两点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成功。

做事之前,多问问为什么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问“为什么”为什么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