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
更是清皇中统治中国最久的一位皇帝。
他8岁继承皇位,14岁亲理政事,69岁时去世,
在35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667年8月25日开始亲政!
他在位61年,君临天下时间之长,在我国历史上是仅见的。
他就是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
玄烨自幼聪明好学,立志做一个贤明的帝王。
六岁那年,有一天和哥哥福全等人一起去给父亲请安。
顺治皇帝把他们搂在怀里,问他们长大以后愿意做什么样的人。
福全说:“愿意做一个贤王。”玄烨说:“愿意效法父皇。”
玄烨小小年纪便说出这样的话来,使顺治皇帝十分惊异。
1661年,顺治帝驾崩,年仅8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继承皇位,
1662年,改年号为康熙。康,安宁;熙,兴盛,
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
因担心无法执政,孝庄文太后任命了4大辅政大臣辅助康熙,
所以在康熙有能力亲政之前,国家一切政务由索尼、遏必隆、
苏克萨哈和鳌拜4人辅理。
在四个辅政大臣当中,鳌拜是最为嚣张跋扈。
他把儿子和亲信都安插在内大臣、六部上书等重要位置。
国家大事多是先在家里商量好了,再拿到朝堂上宣布。
官员们呈送康熙皇帝的奏折,他经常不给皇帝看而自作主张,
鳌拜决定的事,要是康熙皇帝不同意,
就终日在朝廷上吵闹,非逼得康熙皇帝点头不可。
哪个大臣敢提出异议,就寻个借口将他除掉。
有一次,康熙皇帝想指定一个人当户部尚书。
鳌拜却想安插他的一个亲信,
但对皇帝亲自指定的人又不好驳回去,
于是,他下命令让这两个人同时担任户部尚书。
可见,他的权力已经超过皇帝了。
六年过去了,康熙皇帝已经十四岁。
根据顺治皇帝的先例,他宣布亲政,
这时候,辅政大臣索尼已死,苏克萨哈因为跟鳌拜有矛盾,
被鳌拜诬陷为反对皇帝亲政,置于死地。
遏必隆则处处附和鳌拜,只从他的支配。
可以说鳌拜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原本康熙已经宣布亲政,鳌拜应把权力交给康熙皇帝,
可是他不但不这样做,反而比以前更加专横了。
此时,年轻的康熙清醒的认识到,鳌拜如果再继续专权下去,
不仅对自己的帝位是严重威胁,
对清王朝的基业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康熙皇帝不甘心这样长期受鳌拜的控制,决定制伏鳌拜。
他为这件事动了一番脑筋,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康熙帝开始经常召集少年侍卫在宫中作扑击之的游戏,
表面上是玩,事实上是等待机会,
在鳌拜松懈的时候,给予他致命的一击!
从此康熙每天和身边的少年侍卫做相扑游戏,练习摔跤。
鳌拜进宫办事,他也毫不在意,照样玩得热热闹闹。
鳌拜见了,感到好笑,心想:“这群孩子,真是淘气。
皇帝也就知道打闹罢了。”就更不把康熙皇帝放在眼里了。
鳌拜只是觉得他们在玩,但就是他的这一“觉得”,
而让自己丧命于此。
五月十六日的时候,康熙就突然下令这些
和他一同嬉玩的侍卫将要觐见的鳌拜逮捕,
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在没有一丝丝防备的情况下,
鳌拜平日根本不放在眼里的小孩们,突然性情大变,
一个个冲上前去对他五花大绑,使得鳌拜无法动弹。
十六岁的康熙,就这样机智地擒下权臣鳌拜,
扫除了他自己掌握朝政的一个大障碍。
康熙帝重新夺回了最高统治权。
从此,一代帝王开启了他雄大宏伟的一生,
拉开了康乾盛世的序幕。
康熙帝亲政后,励精图治,
经常读书和批改奏章到深夜而不知疲倦,
也渐渐施展出他的才能!
亲政不久,康熙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
他还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
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康熙还亲自出京巡视,
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
此外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以及数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
此举极大的促进了康熙对民情的了解,
他还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为了维护、巩固封建国家的利益,
康熙改革了中央机构,加强中央集权。
平定了三个藩王的叛乱活动后,
继续开展了收复台湾、捍卫东南海疆的斗争。
康熙24年,他又出兵驱逐盘踞黑龙江流域雅克萨的沙俄侵略军,
遏制了沙俄对华侵略的野心。28年订立《中俄尼布楚条约》,
确定了中俄之间的东段边界,
为我国反侵略战争史上留下光辉的篇章,
也显示了康熙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此后,他又派兵消灭了噶尔丹集团、阿拉布坦叛军,
再次打击了沙俄,巩固了祖国的西北、西南边防,
使中国形成了一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
乾隆年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也标志着,
清朝真正意义上完成全国统一!
《百家讲坛》主讲人阎崇年说:
中国两千年皇朝史,堪称大帝者:前有唐太宗,后有康熙帝。
但康熙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千古一帝”也不是天生的。
康熙自己在所著的《庭训格言》中说:
圣人一生,只在志学。
凡人、俗人与贤人、圣人的区别在哪里?
在于读书学习,以一贯之,坚定不移:
康熙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他终生读书,手不释卷,直至老年,好学不辍。
康熙帝是一位学习型的皇帝,
从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医学、工程技术,
到经、史、子、集,以及书画等艺术方面,他都有所研究。
他还多次下令组织力量编纂书籍,
当时编纂的闻名中外的《康熙字典》一直留传至今。
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陆续进入中国,
当时正在向中国积极进取的西方文明。
而康熙对传教士作为宣传媒介的西方科学技术知识非常感兴趣,
如今放在在故宫博物院中,康熙时代的手摇计算机有十件,
以及康熙当年曾经用过的天文测算仪器和运算草稿,
就清晰的向人们展示了这个皇帝在西学上的不凡造诣。
前天全球都在追的美国百年一遇的超级日全食,
上至总统下至普通市民都为之疯狂,
导致日食眼镜销量暴涨,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的局面。
但早在康熙年间,就已经有了观看日食的仪器。
康熙在视察永定河的时候,
带着他的几个皇子,让他们亲自打桩,
亲自用仪器进行测量,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时候,
把皇太子、皇四子等人留在北京,
恰好那时候有日食,皇子们在北京观测日食,
他在前线,然后紧急奏报,交流观测的结果。
当然,康熙皇帝在主政期间也存在不少问题,
清朝中后期国力开始远远落后于西方,
康熙晚年的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虽然前面提到康熙对西方科学技术不排斥,而是接纳,
但这仅仅是康熙一种个人的宫廷行为,
没有形成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的政策,也没有形成一个制度。
康熙故去之后,人亡政息,他下面的一代一代的子孙们,
那些皇帝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一个比一个不感兴趣,
仅仅喜欢的是自鸣钟和大水法,作为欣赏和玩物而已,
没有用来振兴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
这可以说是比较惋惜的地方。
英国史学家史景迁评论康熙时说:
一是皇位继位的纠葛有点进退失据;
二对西方并不信任,因而有礼仪之争以及导致雍正禁教;
三是康熙以轻徭薄赋自豪,以此彰显盛世,
但其永不加赋的政策按耕地面积缴固定税金,与人口无关,
于是人口虽增,亦不加赋,为康熙的继承者造成财政困难,
晚年的康熙帝曾对自己的一生作过评价,
他引用诸葛亮的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回顾康熙的一生,既有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
实现国家统一的功劳,
也有康熙促进了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让全球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以及发展了小农经济,
巩固了封建社会的丰功伟绩!
但也不乏文字狱摧残了文化,对汉人迫害的污点。
并多次在重大决策关头不听大臣劝谏,一意孤行,乾纲独断。
其实,如果康熙知道继位的四儿子雍正是怎么当皇帝的,
最后居然是过劳死的话,
康熙可能不太好意思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评价自己,
而且会先想办法把国库给填满了。
客观来说,康熙是一名开拓型的皇帝,
作为入关后的第二任皇帝,
亲政之后需要从解决权力归属问题,
而后是解决封地、边疆问题和解决经济问题,
因此,他更是一位解决问题的皇帝,
而不是一位既具备开拓,又具备治理的皇帝。
所以在清朝而言,算是一名为大清盛世奠定基础的皇帝,
更可称之为一代明君。
但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而言,
康熙虽在位时间最长,但尚不足以称之为“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