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行走在荆棘地上被刺痛时,一定不要撒下更多的荆棘种子刺痛别人。
. 本文约1949字,预计阅读时间约4分钟
春色撩人。雨脚密如针线缝补岁月的磨痕。冬天的树,故事脉络清晰,我心如潮汐,思索着信仰和灵魂。窗外笑声阵阵。
看视频。一群排队蹦极的女人。松手时,她们满脸决绝;坠落时,激烈地挣扎,歇斯底里地呐喊,所有过往快速在脑海回放;完事后,如痴迷如醉酒如高潮,头发凌乱,嗓音嘶哑,身体轻飘而疲倦。热泪盈眶的笑容,拥抱亲吻身边的人……如同死里逃生的英雄,如同顺利降生的孩童。
主持人说,如果你想体验生死,忘记一切,重头再来,就蹦极吧!
快速下坠、不停走路、攀登高峰、泅渡江海、大量饮酒、纵欲狂欢都是人放飞自我、寻求解脱的方式。
在极限里,大脑空白,热血沸腾。放空一切后,你才会看清楚你最想要的是什么!
《冈仁波齐》
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影响了无数人。他们用《在路上》命名琴房、乐队和公司;他们放下书包,扔了公文包,埋葬爱情,背着背包上路。走向远方,走向荒凉。寻找自我,寻找真相。
有人说,318国道上行走着三种人,失恋,失业,失心疯。
其实有时候,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上路。
1991年,24岁的张杨也走上了这条路。在路上,他反复叩问自己,我是谁?我要过怎样的生活?我要怎样度过这一生?
城市的挤压,西藏的释放,自我放逐天涯,然后热泪盈眶。回来后的张杨报考了导演系。
2017年,《冈仁波齐》里的一群老弱病孕青壮,终于走上了国道318。
四个家庭,怀着报恩、祈福、消灾、完愿的目的去冈仁波齐朝圣。磕长头,转经筒,诵经文,搭玛尼堆……风餐露宿,雨雪兼程。
孩子在路上出生,车子坏掉,山石滑坡,拜佛礼仪不标准,经费不够……这一切都丝毫没有动摇他们虔诚的心,也没有减少他们的快乐。
不用法律约束,不用别人督促,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
老人最后在冈仁波齐去世,他们洒脱地为他举行天葬,认为那是他的福气,死亡只是生命必须的一部分。他们内心丰盛安宁,情真意切。
他们平静地接受命运赐予的一切,无论公平不公平。他们带着心底里的信仰和疑惑认真修行,内观自我,灵魂璀璨。
信仰是他们心底的无上密令。
他们只去做,他们不谈爱情。
《冈仁波齐》
大道至简。禅在衣食住行。枯燥的磕头,诵经,吃饭,睡觉,行走。冈仁波齐如同一座沉默的冰山,我们只看到了它裸露的部分。
51岁的低调的张杨导演,终于拍摄了这部属于自己的电影。挥别了属于童年的向日葵、小冰车、缝纫机;挥别了属于青春的麻辣烫般的爱情;挥别了属于老年的老人院,澡堂子。
为了《冈仁波齐》,他宁愿放弃《湄公河行动》。
他只想寻找那个1991年独自进藏旅行的24岁男生。他不知道他是否还有勇气,两手空空,重新上路?
拍电影是他的朝圣之路。他不知道自己艰难跋涉这么久,为梦想如此虔诚,是否还有勇气直面时间的无涯?
信仰的意义不是形式化的表演,而是刻入灵魂的善良。是除去一切相之后的无相。是有了方向的灵魂的自由飞翔。是汪洋里的船对灯塔的仰望。
信仰就是,我追随你,你也助力于我。我们一起到达彼岸,让世界更美好。
寻找印证信仰的方式只有出发上路,去追寻,去做。即使大浪滔天,翻云覆雨,此去经年,山河万里。
《冈仁波齐》
朝圣之路,也是一条人生之路、事业之路、爱情之路。
一路上春夏秋冬,生老病死。路上会遇见自己,会遇见别人。有人擦肩而过,有人同行一段,有人给你伤害,有人给你帮助,有人给你食物,有人给你爱。
张杨的感情世界的底色是父亲的暴揍和一段不得圆满的长达十余年的爱情。
《冈仁波齐》给他名誉,也带来一封刻骨铭心的情书。
如果没有那一次情不自禁,一切会如风行水面。有的人可以对抗最恶劣的境遇,却无法抵御一句,我爱你。
爱情要有规律可寻,倒也简单方便不少。
我会像尊重别人的信仰一样,尊重别人的爱情。即使有时候看起来那么不可思议。
即使你视若生命的爱情,在他那里就是狗屁。你也要珍爱自己曾经拥有的爱情。
小二姐写给张杨导演的那封情书。拆封的时候,像她说的,也意味着爱的完结。
爱情到底是私密事件,不要打扰别人,更别去惊扰安息的灵魂。那些情浓时的儿话,怎么可以讲与世人?自己的过往,又何必要告诉不相干的人?情出自愿,事过无悔。做绚烂的烟花,不如做闪烁的星辰。写一封指名道姓的情书,不如讲一个故事温暖别人。
沉默修行,居心天知。
佛珠的真正含义不是呈堂证供,而是生命中缘劫的自我磨化。是系在皮绳上的魂。爱情是自己的事,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为爱而爱才是神。永远不要做哭哭啼啼的祈求者,拥有时,微笑的独自品味它的美好和璀璨,失去时,享受它的痛楚和悲哀。
如是而已。
《冈仁波齐》
朝圣之路,也是一条人生之路、事业之路、爱情之路。
一句对白
作者|紫墨
编辑|七七
版式|博
邂逅与电影相关的美好
柏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