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野望

1、

11月20日,拼多多公布了2019年的第三季度财报。


在这一季度里,拼多多总营收75.139亿元,同比增长122.8%;净亏损23.35亿元,去年同期为10.98亿元。


这20多亿的亏损,原因不难理解,主要是百亿补贴和领现金的持续加码所致。

钱虽然亏了不少,但用户数的增长势头很强劲,以前是「4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现在要该改成「5亿」了。


百亿补贴换来的用户增长,是显而易见的,但如何让用户产生黏性,尤其是如何拉拢一二线城市用户的青睐,是一大难点。


我曾和拼多多的小伙伴聊过这个问题,目前在消费者心里,已经树立了「拼多多便宜」的印象,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让消费者「相信拼多多」。


或者说,要让拼多多成为「Costco+迪士尼」。


这个方向的确很有野望,只是凛冬已至,留给拼多多的崛起时间不多了。


一方面,微信在10月底清理外链,禁止了各种「好友拼单」或者「帮我砍一刀」,包括拼多多在内的电商平台。


对于依托社交崛起的拼多多,它要思考如何找到「不打扰」用户的拉新方法;另一方面,淘系和京东也在发力围堵,继续沉降五环外市场,导致竞争加剧。


尽管拼多多在广大农村地区一骑绝尘,不过仅仅是农村包围城市,显然还不够,要想扩大市场份额,必须得争取一二线城市的用户。



2、

这个争取,不是只停留在用户比例上,如今拼多多一二线城市的用户比例,已经达到了46%。


而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的用户,只会买一些便宜的日用品,比如垃圾袋、纸巾,或者零食、水果等等。


如果拼多多只是整合国内优质的产业链,是很难真正获得高消费群体的青睐。


之前百亿补贴里的苹果手机、戴森吹风机和索尼耳机,这些商品固然很香,只是品类太少,火候仍然不足。


所以拼多多必须给自己找到一条新赛道,来吸引高消费人群的目光。


这条新赛道就是全球购。


既然拼多多可以整合国内的供应链,为何不能整合国外的大型供应链,将海淘产品,那些进口母婴、美妆等产品的价格打下来?


拼多多显然意识到了,最近一直在发力全球购。


11月22日,拼多多宣布进军「黑五」海淘市场,旗下的「全球购」业务新设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四个「全球购海外站」,和国外的大型供应链直接合作。


全球购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拼多多作为后来者,它要想迅速拉拢新用户,只能用老方法「百亿补贴」,将海淘产品做成「全球最低价」。


是的,又是简单粗暴的补贴降价,但用户偏偏就会买账,也会算一笔账。


我在拼多多的全球购界面里,查到一些海淘商品的价格:


999元的马歇尔2代蓝牙复古音响(友商平均1410元)


599元的飞利浦钻石亮白型电动牙刷(友商平均865元)


329元的Vans经典板鞋(友商平均439元)


969元的Foreo Luna3洁面仪(友商平均1680元)


129元的OLAY小白瓶(友商平均219元)


……


这价格确实很香,尤其对我老婆来说:


一个TF黑管口红,天猫旗舰445,京东国际375,平时在国外专柜购买也要三百左右,拼多多保税直发,最低只要245(当然不同色号价格不一,但热门色号普遍270左右)。


在「假一赔十」和「保税区直发」的大招下,让人彻底打消商品的质量问题,拼多多这一步棋,是走得相当精准。


不要忽略了跨境电商的市场规模,仅2019年就能达到2万亿元,而中国的海淘用户已经突破1亿人,不容小觑。


毫无疑问,跨境和全球购业务,正是拼多多的重要转型策略之一。



3、

有意思的是,我竟然发现亚马逊和拼多多有合作。


亚马逊前几天表示,自己要在拼多多上面开设一家「快闪」店,提供来自海外的1000种商品,补贴价格同样凶猛。

拼多多的野望_第1张图片


亚马逊和拼多多,一个是曾经败退中国的全球电商老大,一个是来自五环外的电商格局撼动者。


两者看似不在一个频道,但仔细想想,合作也是可以理解的。


对亚马逊来说,它换成了一个「外来者」身份,通过自营跨境商品,可以避开和国内电商的全品类PK,发扬自身的传统渠道优势。


而且无论是淘系还是京东,都有自己的跨境业务,和亚马逊是直接竞争关系,所以与拼多多联手,是一步妙棋。


对拼多多来说,它需要口碑逆转和品牌化造势,所以有亚马逊这个「国外大型供应链」加盟,在商品种类上,自然有更多的选择,价格也更有优势。


而且「黑五」作为西方历史最悠久的购物狂欢节,在于「无套路+直接降价」,和拼多多的「百亿补贴」逻辑相似,这也是拼多多和亚马逊合作的核心。


两者合作,能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还要拭目以待。


我很期待拼多多的崛起。



拼多多的野望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拼多多的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