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所谓大V其实不过是知识付费时代的盗窃者

一些所谓大V其实不过是知识付费时代的盗窃者_第1张图片


日前,一篇《黄老师,黄小厨方案的钱我们不要了》的文章火爆网络,一家名为A&ACommunication公关公司怒怼黄磊及其旗下品牌“黄小厨”,剽窃己方创意,也就是侵犯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事实上,在今天的知识付费时代,同样不乏众多大V剽窃知识的现象存在,并借助剽窃实现自己的商业盈利。


2016开始,知识付费旧貌换新颜。知乎、得到、分答、微博、微信、果壳、36氪、钛媒体、小密圈……各路人马纷纷杀入知识付费战场,用专栏订阅、付费课程、内容赞赏、有偿问答、社群等形式实现内容变现。以BAT为代表的的互联网界,在发现知识这个领域还可以刨到新的商业机会后,也开始扎堆进入,布局各自的内容价值平台。

于是有人惊呼——“知识付费的时代到来了!”难道以前我们很少为知识付费?

显然知识付费这桩买卖一直都是存在的。在互联网兴起之前,阅读文献、看出版类书籍报刊都是要付费的,而这些所谓的知识付费就是网上卖书卖杂志,载体换了而已,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把知识付费割裂看待。

可以说的是在互联网不断催化下,产业集中向技术密集和智力密集型转化,以无形资产形态存在的知识资本,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于是催生出了一个新的知识消费模式。据《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显示,33.8%的新媒体用户已经产生过对新媒体内容的付费行为,15.6%的用户有进行付费的意愿但是还没有进行付费行为,也就是说现在已经有将近一半的新媒体用户产生了知识付费的意识,而这种意识的产生,离不开中国市场三大维度的改变。

一、经济增长驱动消费新观念



一直以来,只有成功戳中消费者痛点的领域才能诞生出巨大的时代红利。在知识付费中,2016年最火的便是各类知识平台。例如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和得到APP,生长于得到的李翔商业内参,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每天听见吴晓波”音频,马东团队推出的“好好说话”音频课程、李善友和他的混沌研习社、樊登和他的读书会等等。

这些平台火爆的原因无外乎是一种人们思维转变的体现,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在人们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后,开始转向提升精神消费。特别是小白中阶层,为了追求更快的自我提升,进行碎片化的学习显然很有必要。在这种情况下,付费内容无疑是最能满足他们的产品,越来越多的小白中愿意去为了优质内容付费。

因此,新常态经济下消费观念的转变成为了滋生知识红利的根本原因。

二、信息量过载铸就消费新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各种免费内容爆炸式涌现出来,信息量严重过载,于是人们不得不用付费的方式来筛选一些有价值的知识。据悉,信息量过载心理学家Iyengar和Lepper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相比于给消费者24种果酱,当只给他们6种果酱的时候,反而购买率最高,对选择的满意度也最高,证明选择并非越多越好。”

同样的当消费者发现,大量摄入重复低质内容不再能带来好处,又增加了自己时间成本的时候,发现自己本质上已经在为筛选深度服务付费了。这个逻辑在电商的发展层面,同样适用。当可选择量过载的淘宝慢慢被消费者厌倦,什么值得买、小红书、网易严选们则开始逐渐捕获消费者的心智了。而现在各大知识平台大V网红们替广大用户筛选好有看头的知识,于是付费似乎理所当然。

显然,互联网信息量过载成为了铸就知识消费新模式的前提条件。

三、价值效益激发消费新需求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不满足于单一片面的内容模式,而是希望在内容消费中获得更丰富的愉悦。光看知识“有料”不行,还得“有趣”;光看整容脸不行,美女还得有一技之长;光看心灵鸡汤不行,你会被嘲笑太low,看遍了世界道理、还是过不好人生。

从这个方面说,今天的知识主题内容消费几乎是最成熟最丰富的内容类型。在知识经济市场,不乏有真正深耕内容价值的平台,消费者既可以从中获得真知灼见,满足旺盛的求知欲;又能通过丰富感人的剧情内容,获得精神体验;还可以推销某种观点,获得别人认同。内容的价值或利益高度相关,或足够新奇引人,总之能够不断给用户提供满足感。今后随着时代热点的更迭,知识付费会爆发出更多样化的需求,到时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形成知识付费的习惯并产生一定的依赖性。

无疑,价值效益成为了知识付费续航的关键动力。

无论从媒介还是内容方面看,中国人为知识付费的意愿都不低,并且付费行为促使他们更珍惜内容。那么未来一段时间内知识红利会爆发式增长吗?瑞士瑞信去年底发布的《2015年全球财富报告》给出了明确答案: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达到了1.08亿。在有足够消费能力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巨大市场机会摆在眼前,此时行业大佬们不淡定了,创业者也都纷拥而至,知识付费引发了新一轮厮杀。

知识付费战争打响,哪种模式最具可能性?



知乎、得到、分答……知识付费领域的大牛们,早已吹响战争号角,并围绕着三个核心点展开了厮杀。

(1)爆款的耕作

在内容方面,罗振宇的得到口号打的最响,与严选电商的产品逻辑相似,得到容易产生爆款,其将功利和焦虑的心态大大方方地呈现,并能够用一种高完整度的方式,向他们的目标用户售卖一种精神慰藉,让用户感到随时随地都能“得到”些什么,从而增强他们的购买意愿。知乎live在内容生产端也具有较大优势,站内知名用户较多,且相比其他平台重金邀请业界大牛的方式,知乎让大v参与活动的难度相对较低;相对于得到和知乎的精英型爆款,分答则趋于更大众化、更易引起共鸣的实用性内容。

(2)模式的对拼

目前知识付费有订阅付费、线下讲座、线上课程、文章打赏、付费问答等模式,知乎LIVE的线上分享会内容相对专业,其有原生的大V,在共生关系下能保证这一模式可以持续运转下去。喜马拉雅主打FM的联合出品(PGC)+主播入驻(UGC)的生产模式前景尚好,不过喜马拉雅的大V都属于外部邀请(比如马东、湖畔大学和吴晓波等),而非社区原生,在粉丝管理这个维度上,喜马拉雅对大V的控制力不强;得到,除了和喜马拉雅一样强调个人ip和品牌栏目,更像是现实中的简报和读书会,这是一种更轻的模式。

(3)流量的争夺

流量的争夺,比的就是平台获取用户信息的难易度和博眼球的能力,在此方面知识大V代言的付费问答平台分答无疑是最无忧虑的行家,其优势在于可以现成地从原有的社交媒体平台自带粉丝进入这个付费问答系统。所以分答不必像知乎那样辛辛苦苦从200用户一手一脚的垒人气。另外有国民老公思聪把分答话题燃爆,迅速占领新闻头条;回答限时1分钟,再比如利益均摊,付费者可转型为提问者,有可能和回答者共享收益,增加用户的黏性等等都赚足了大众眼球。但不可忽视的是,长此以往分答必须不遗余力地刺激乃至于炒作,用以维持粉丝经济的热度,不停地把在各个领域新鲜的有着大量拥趸者的答主拼命包装。

显然这些平台的运营模式各有利弊,说将来哪一方会一马当先还为时过早,或许微信做一个付费问答把四家都吃了也不无可能。不过大佬们的厮杀是知识时代发展的必然,我们要看到的是对于想要获取知识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知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唾手可得;但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因为知识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泛滥冗余。

如同前段时间火热的短视频浪潮一样,知识经济时代造就了无数的知识网红大V,但是其中也不乏有很多“造星”出身和营销炒作类的水货。

一些所谓大v们其实不过是知识的“盗窃者”



在这一波知识红利的浪潮中,很多平台热门大V们号称深耕专业领域十几年,成功故事光辉闪闪,为了深化自己的内容价值,表面上对消费者扮演着内容方面的行业资深人,私底下却对知识进行可耻的偷窃和搬运,而这种基于互联网变革下的知识供给,让很多真正有内容价值的知识工作者得以埋没。

当下的知识付费,很多时候只是披着知识外衣的粉丝经济。“60天学习,让你成为天才”、“急速提升课程,半年轻松撩老外”,迅速见效;附赠导师点评和社群互动,进了社群还能积攒人脉,简直买一送三。所谓知识,不过充当了和偶像之间深度交流的一种媒介而已。

而对于推动知识经济兴起的“小白中”,从细分市场在线培训到付费社群,很多知识分享平台利用你们“自己思考不但浪费时间还可能犯错,于是跟着各路大哥直奔高潮的求快抄捷径”的心理进行收割,这时候的你学习了二手知识,为内容创业者变现。

知识付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坑很多,但应到看到,这波红利的滋生对社会是一个良好预告:知识价值正在回归,在各大平台的共同推动下,我国的知识付费商业模式正在成熟,未来知识付费会具备更多的想象空间。

盗得走知识盗不走价值,未来知识付费终将朝着更好的方向进化。人们对深度知识越来越渴求,同时却希望深度知识越来越浅显易懂,而在付费模式上面,可以看到未来知识付费正在迎来两大方向的变革。

其一,媒体业务、内容业务、教育业务三大板块将融合。在人们完全形成知识付费的习惯后,用户会慢慢的沉淀并变成知识消费社群。而知识社群的导向,可以是电商、可以是线下活动,可以是广告变现,但净值最高的变现一定是培训或者出版,因为知识付费维度太单一了,没有粘性,又是非标准品,因此一定会向着标准化程度高的行业发展,未来或催生集媒体、内容和教育培训为一体的行业。

其二,结合AI,知识付费将走向定制化道路。未来AI和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得以结合后,丰富的信息载体和互联网创新技术会将用户的个性化知识需求与各行业的专家大牛以订制的形式连接在一起,实现“用传媒的方式赚教育的钱”,完成一次新的颠覆,甚至可以说“知识工作的自动化”几乎就是知识付费或者说是未来人类的方向。

总的来说,知识付费成为风口,预示着知识价值正在回归,无论对于生产者、消费者还是创业者,这都是一个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知识付费不同于出行或外卖行业“高频+刚需”的应用场景,知识交易的频率相对较低,但是个性化程度非常高,未来的竞争也许会很残酷,但用户是跟着内容走的,未来谁能时刻把握内容的制高点谁就能赢得先机。


刘旷、以禅道参悟互联网、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本文首发FT中文网



一些所谓大V其实不过是知识付费时代的盗窃者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些所谓大V其实不过是知识付费时代的盗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