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张俪耀。
毛姆在《读书随笔》里记述:“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是巴尔扎克,但最伟大的小说却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记下流水账:2017.5.11开读,6.7完结。27天中写下了近一万字的读书笔记。又用了一天时间整理出6800字的书评。享受了托尔斯泰笔下的波澜壮阔、构思宏伟、气势恢弘,也熬过了他大段战争胜负成因的絮叨。27天中还穿插着读完了:《废都》、《边城》、《白先勇说昆曲》、《兰格汉斯岛的午后》、《写在人生边上》、《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软埋》、《牛棚杂忆》、《方大厨》、《邮差总敲两次门》、《万箭穿心》、《毛姆读书随笔》。
想说可能以前觉得读大部头会拖慢整个阅读数目的增长速度,可读《战》的时候,反而觉得心静的像潭水,中间穿插着读其他书速度更快。《战》对我来说像是一道分水岭,完结了它,我再也不惧怕所谓的大部头。读完后接着看《罪与罚》,拿着书,第一反应:怎么这么薄。
读前看很多评论说:读这本书让人清心寡欲…当自己也沉浸其中时,真的“清、心、寡、欲”、“平静得跟个鬼似的”,那种感觉不足为外人道。
我们每个人都读过很多书,有些书读得轻松愉快,有些书读得眼界脑洞大开,可是有那么一种书它能触及灵魂,它的厚度、重感能让你飘飘忽忽的小灵魂慢、慢、沉、淀下来。
当我和皮埃尔、玛利雅、尼古拉、娜塔莎一起来到了平凡的和平时期,我觉得,他们已经是我身边的朋友,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们总以为一旦离开走惯的道路,一切都完了;其实美好的新东西才刚刚开始呢。有生活,就有幸福。来日方长”
“如果说,人类的生活可以受理性支配,那就不会有生活了。”
有时候,所有人都知道的名著,却很少会有人真的去读。
很多人读不下去《战争与和平》的原因无外乎人名过多,社交场面无聊,战争场景描写过多。
据说这部书有500多个人物,我读的是草婴译的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四册套装,第一册刚读完时,人名已经罗列了5页纸,其实,我觉得社交场景和战争描写还都挺精彩的。
全书130万字,36岁的托尔斯泰虽处于创作鼎盛期,仍历时6年才写完。
“他选择了拿破仑战争时期,以拿破仑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和法军的溃败作为小说的高潮。
刚开始写这部小说时,托尔斯泰只是想写一个贵族家庭的故事,男女主人公将经历一系列使他们在精神上深受影响的事件并经受诸多不幸,最后他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开始过宁静的生活。但是后来,托尔斯泰不仅慢慢地把小说重点移到了两个大国间的军事冲突上,而且还根据他读过的多方面材料构想出了一种历史哲学。”
可能到了一定的年龄自然会觉得某些书好看了。第一次遇见《战争与和平》是在刚识字、满世界找书看的年纪,姥爷家有一本,我在无数次书荒、无数次拿起、又无数次放下后,最后再也不想打开。第一页的那个长长的名字我至今记忆犹新。那个阻碍了读下去的“安娜·巴夫洛夫娜·舍勒”。却没想到在十多年后,书友的推荐挑起了再翻开的欲望,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我太爱托尔斯泰这个老头了!
《战》是一部写实的百科全书式史诗类作品,在构思宏伟方面,故事的场景转换巧妙得简直令人惊叹;在人物塑造、心理描写方面更加细致入微,小细节地处理特别酷!有些地方我都想拥抱下这个老头子了!
早晨洗漱的时候在想,应该把托尔斯泰的笔比喻成什么,应该是顶级外科医生的手术刀吧,精确的篆刻出每一个人物的风韵,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色彩绚丽。你读的时候,他们宛如站立眼前。
无论“圆形人物”,还是“扁平人物”,托都塑造得特别好,除去长长人名的困扰,虽然人物众多,你不会搞混任何角色。
主人公皮埃尔:不喜欢他的读者觉得他没主见、没辨别力、智商让人捉急;喜欢他的读者觉得他善良、真诚、有赤子之心。
配角宋尼雅,喜欢她的读者觉得她乐于奉献是个天使,不喜欢的读者觉得她是“一朵结不了果的谎花”。
主人公和配角都能多面到有人喜欢、有人厌恶,可见托塑造人物的功底。
另外,托的心理描写绝了,公爵请军官们吃油炸包子,一个军官很想再吃一个,但有点不好意思,因此装作在观察地形,“您瞧,公爵,我们的步兵已经到达那里了。”是的没错,同事分我爱吃的零食时,我想再多吃一个就会这么干哈哈哈。
毛姆在读书笔记里写:“这部小说的场面如此恢宏,所涉及的历史时期如此重要,人物又如此众多,不仅过去从未有人写过这样的小说,我想以后也不会再有人写得出来。人们称它为史诗是理所当然的。我不知道还有哪部小说比它更配得上“史诗”一词。
托尔斯泰的朋友、才华出众的批评家斯特拉霍夫,曾这样评价这部作品:一幅描绘人类生活的完美图画。一幅描绘当时俄罗斯生活的完美图画。一幅描绘所有人都感悟的关于欢乐与悲哀、荣誉与耻辱的完美图画。这就是《战争与和平》。”
人物篇 皮埃尔
我不知道别人什么感觉,我读的时候觉得里面的人物每个都有一种莫名的萌感。尤其是皮埃尔,蠢萌蠢萌的,动不动就“惊奇地”、“从眼镜上方天真地”看着人。自带萌蠢属性。
暴发户皮埃尔,大肥肉皮埃尔,掉到苍蝇堆里的皮埃尔,呆萌皮埃尔,我如果再养个宠物决定取名“皮埃尔”,萌宠一个。
皮埃尔这个食物链底层的男人,德鲁别茨基公爵夫人嫌弃公爵小姐们照顾不好公爵,公爵小姐们嫌弃皮埃尔。
兔子皮埃尔,急了也咬人。皮埃尔被陶洛霍夫戴了绿帽子,终于忍无可忍和陶洛霍夫挑起决斗,决斗中陶洛霍夫中了枪,皮埃尔还在怪自己,怪自己对海伦说了那句言不由衷的“我爱你”,他还不知道他的婚姻是海伦和她父母阴谋促成的。
有些人表面上似乎软弱,遇到不幸的事却不愿向人倾诉,宁肯独自默默地忍受痛苦。皮埃尔就是这一类人。
经过这次决斗,皮埃尔的人生顿悟:死亡可以了结一切,而且早晚总要到来,但它比起永恒来只是一刹那的事。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也弄不懂。我们所能知道的就是我们的无知。这也就是人类的最高智慧。
“今天你活着,你就活下去;明天说不定就会死,就像一小时前皮埃尔差点死掉那样,一个人的生命同永恒比起来只是一瞬间,何必自寻烦恼?”
加入共济会后,皮埃尔再次遇见安德烈,对安德烈倾诉:既然我看见,清楚地看见那从植物发展到人类的阶梯,那我有什么理由认为那看不见底的阶梯只到植物为止呢?我有什么理由认为,这阶梯到我这里就中断而不再向前伸展,伸向更高级的生物呢?我觉得我不会灭,就像世界上没有东西会消灭那样。我过去存在,以后也将永远存在。我觉得除了我以外,我的头上有着神明,世界上存在着真理。不错,这是赫尔德的学说。我们不仅仅今天生活在这一小块地面上,我们过去、未来都永远生活在这整个宇宙中。
皮埃尔觉得自己是命定阻止野兽拿破仑的人,他要去暗杀拿破仑,在这之前他占了个卜,不对,是凑,了,个,卜!你说他萌不萌?
莫斯科失陷,皮埃尔暗杀拿破仑失败,在俘虏棚里,他悟出了一个真理:人生下来是为了幸福,幸福就在自己身上,就在于满足人的自然需要,而一切不幸并不在于缺少什么,而在于过剩,不过他悟出这个道理并不是凭理智,而是用他的整个身心,用他的生命。可现在,在最近三个星期的行军中,他又悟出了一个新的令人欣慰的真理:天下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他认识到,世上没有哪个环境能让人过得幸福和完全自由,也没有哪个环境能让人过得不幸福和不自由。他认识到,痛苦有一个界限,自由也有个界限,而且两者非常接近。一个人睡在锦绣被褥里,因为被子有一个折角而感到难受,就像他现在睡在光秃秃的湿地上,一边身子冷一边身子热而感到难受一样。
人物篇 安德烈一家
安德烈这一大家子真有趣。送别安德烈上战场这一段简直是神来之笔。
安德烈公爵,请允许我称呼您不高兴先生。您总是皱眉头。不过,我理解您,“在莫斯科对请客吃饭和流言蜚语比对政治感兴趣”,虚情假意的繁文缛节,人生的意义不应如此。
安德烈说:人生有两大真正的不幸:悔恨和疾病。没有这两种不幸就是幸福。我们应该尽量使自己的生活过的愉快些。我活在世界上,这又不是我的错,因此我要过得好些,不妨碍任何人,过完这一生。
我太喜欢保尔康斯基公爵这个小老头了!这位老公爵有一双洞察一切的锐利的眼睛又嘲讽一切。看看这只老狐狸是怎么对付华西里这个黄鼠狼的。相比较,皮埃尔你太嫩了。
皮埃尔同保尔康斯基公爵一家见面时,我特别感慨,真好:安德烈和皮埃尔是好朋友,安德烈这一家子都喜欢皮埃尔,皮埃尔也喜欢这一家子人。我喜欢的你们也喜欢,你们喜欢的我也喜欢。
丽莎生产这段,被保尔康斯基公爵这个老头和这家人暖到。虽然知道这次战役安德烈并没有死,可是当他出现在大路上,出现在蜡烛照亮的楼梯口,出现在玛丽雅眼前,我还是激动到不能自己。喔,亲爱的安德烈!
在老公爵中风后和玛丽雅对话那段,猝不及防地我泪目了。
配角篇
托尔斯泰的笔下人物都有个特点:特别直接。皮埃尔见到爸爸的三位甥女,笨嘴笨舌的问:伯爵身体怎么样?我能见见他吗?大公爵小姐直接说:伯爵肉体上和精神上都很痛苦,您是不是还要来增加他精神上的痛苦。
罗斯托夫伯爵,宠妻狂魔。罗斯托夫一家整体,生活技能为零,智商为零,情商为负数。幸亏他们还有宋尼雅。
阿赫罗西莫娃,心直口快、毫无顾忌的人都会暗地里被人笑话粗野,谈论她的轶事,但同时人人尊敬她惧怕她。还真是,我身边有个闺蜜就是这样的。
勇敢真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喜爱土申大尉,善良聪明的土申。给大炮起名字~萌~在战场上指挥若定如鱼得水,没有掩护部队,撑到最后,却因别人的错误丢失两头大炮被责备,幸而安德烈为他挺身而出。他感激安德烈,对安德烈说:再见,好朋友!可爱的人!后面土申又出现了,他没有了胳膊。
陶洛霍夫:彪悍,陶洛霍夫是皮埃尔的倒霉星,如果有这么个星的话。陶洛霍夫说出那句“只有傻瓜才靠运气赌钱”,《赌王之王》马克 · 呆萌也曾说过这么句话,意思是大家都以为赌博是靠运气,其实大部分靠的是技术和天赋。关于陶洛霍夫脑海里却浮现出搏击俱乐部布拉德· 皮特的脸。
尼古拉:一个平凡人关于战争的困惑。眼看着尼古拉从一个“贵族小正太”变成一个“军营老油条”。尼古拉天真可是懂得害怕,所以他活下来了。他的弟弟彼嘉同样天真可是不懂的害怕,所以他死了。人活着要有所畏惧。
有一种小人叫热尔科夫。反感这种人。
凤凰男保里斯。保里斯的人生规则里有一个“不成文法”:根据这种不成文法,在仕途上要取得成功不靠勤奋,不靠功劳,不靠勇气,不靠恒心,而靠善于巴结那些能给予他奖赏的人。当保里斯如愿娶到有钱的女人时,托尔斯泰也让保里斯从此消失不见了。
海伦在埃尔富特不就是《太太的客厅》的原型嘛,她生活在流言蜚语中,也死亡于流言蜚语中。托的这个设定太巧妙。
魔鬼和贱种的化身阿纳托里。一直像等着火星撞地球那样等着娜塔莎遇到阿纳托里,安德烈那令人后悔的一年之约。阿纳托里诱拐娜塔莎,阿纳托里和他的姐姐海伦简直是没有心肝的下流坯!我和皮埃尔一样同样觉得娜塔莎卑贱、愚蠢和狠心,我和皮埃尔一样气的浑身哆嗦。
娜塔莎和愚蠢的海伦有什么区别?同样的愚蠢至极。我看不出托笔下最美的少女美在哪里?这个地方,宋尼雅和玛丽雅都更加忠贞智慧可爱一点吧。宋尼雅最后只是一朵谎花。安德烈做得对!经过这次背叛,安德烈感慨: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微不足道的小人都会给人带来不幸。支离破碎的安德烈何去何从。
精彩情节篇
华西里公爵一家“逼婚”皮埃尔这段太精彩!反复读、读反复。欲拒还迎皮埃尔,一脸蒙O皮埃尔。华西里,奥斯卡欠你一座奖杯…一切为时已晚,皮埃尔。这群上流社会矫揉造作、琐碎无聊的恶趣味。
尼古拉赌钱后很内疚,他是这么还父母债的,每年家里给他寄一万卢布,他决定今后只拿两千,其余八千留下来还父母的债。哈哈哈哈哈被逗乐。
丽莎在乡下生产死亡后,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消失在了社交界。细思极恐。
那个有名的老栎树的比喻,老栎树仿佛是安德烈的灵魂。
“明天…不!再见了,再见!”在即将沦陷的莫斯科的街上,皮埃尔对娜塔莎说。读到这里我的心快碎了。而已近弥留的安德烈就在头车里,命运之神让我的朋友们走到了这一步。
杰尼索夫和陶洛霍夫遇上了,库图佐夫以外,终于见到两个用脑子打仗的人啊。
娜塔莎和玛丽雅因为安德烈和彼嘉的死亡,终于成为了好朋友,那还不仅仅是友谊,那是相依为命的感情。这是我愿看到的。
皮埃尔和娜塔莎结了婚,尼古拉和玛丽雅结了婚,他们最后都变成了一个普通人。结局的尼古拉棒棒哒~有老保尔康斯基公爵的影子。
本来安德烈死后,故事开始处于在等待最终结局的状态,可是突然出来季洪,老保尔康斯基公爵的老仆人,一大亮点。他简直就是《战争与和平》里的扫地僧啊。
残酷战争细节篇
巴格拉基昂公爵一定没有想到有一天还会在那个离战场那么遥远的莫斯科,遇到这个被他送给死神的孩子尼古拉和他的父亲,也是他的欢迎宴会的主办人。在战争中低级士兵什么都不是,而在莫斯科人才算是个活物。
申格拉本战役和奥斯特里茨战役,申格拉本战役里最闪光的莫过于土申大尉,他的光芒甚至盖过了安德烈。奥斯特里茨战役里跟随着安德烈和尼古拉的视角感受到那种兵败如山倒的无力感太过强烈和刺激。可怜的尼古拉还是个孩子。他们中间只隔着一条未知与恐惧的可怕界限,好像是一条生与死的界限。越过这条界线后尼古拉后悔来到成人的残酷世界。
法军严整有序万众一心,俄军的茫然纵乐竟然连统帅都没有。亚历山大反反复复因为“只要俄国国土上还有一名武装的法军,我绝不讲和”这句话自得。拿破仑逐渐的狂妄自大。
库图佐夫和拿破仑,在鲍罗金诺,一个挑战,一个应战,都出于无奈,都毫无意义。后来的史学家面对既成的事实,却还要狡猾地证明统帅的天才和预见,其实统帅只是历史的工具,是身不由主的奴隶。
库图佐夫说,打胜仗不需要冲锋和猛攻,而需要耐心和时间。
有一种东西比他的意志更强大更重要,那就是事态的必然规律。
决战前的头一天,皮埃尔遇到了陶洛霍夫,本来应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陶洛霍夫却上前抱着皮埃尔求他原谅自己。眼泪夺眶而出。坦荡荡,也算得是条汉子。
继皮埃尔和陶洛霍夫的和解,安德烈受伤后在手术帐篷里遇到正被截去一条腿的阿纳托里。他想起了娜塔莎,他对她的眷恋和柔情在他心里空前强烈地觉醒了。他理解了玛丽雅教给他的爱,同情,博爱,恋爱,对恨我们的人的爱,对敌人的爱。
每逢大祸临头,人的心里总会响起两个同等强烈的声音:一个声音非常理智的说,人应该考虑自己处境的危险和避免危险的方法;另一个声音更加理智地说,要预见一切和逃避大势是非人力所能及的,因此面临危险时还是别去想它,否则太痛苦,还是多想想快乐的事为好。单身独处,人往往听从第一种声音;众人群处,人往往听从第二种声音。
历史哲学篇
历史事件中的所谓大人物,其实只是给事件命名的标签罢了。他们同事件本身的关系极小,就像标签一样。
每当历史评论这条富有弹性的线拉得不能再长时,每当人的行动显然违反人类公认为善甚至正义的准则时,史学家就乞灵于“伟大”这概念。“伟大”似乎可以排除善恶的标准。伟人无恶行。伟人无被控犯罪之忧。
对历史上非理性的现象(就是我们无法懂得其理性的现象),我们还是不得不用宿命论来解释。我们越是要理性地解释这些历史现象,就越觉得它们缺乏理性,难以理解。
一个人为自己而活着是自觉的,但被利用来达到某种历史的、全人类的目的却是不自觉的。做过的事无法挽回,这件事同千百万别人的事合在一起,就具有历史意义。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越高,他联系的人越多,他对别人的权力就越大,他的每一行动就越明显地表现为注定的,必然的。
法国人之所以自信,是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智力和肉体,不论对男人还是对女人,都具有魅力。英国人之所以自信,是因为他们是世界上组织最完善的国家的公民,英国人永远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而且所做的一切绝对正确。意大利人之所以自信,是因为他们情绪激动,容易忘乎所以,旁若无人。俄国人之所以自信,是因为他们一无所知,也没有求知欲,因为他们根本不相信人能知道什么。德国人的自信最糟糕,最顽固,最可憎,因为他们自以为懂得真理,懂得科学,其实这种科学是他们臆造的,但他们却认为是绝对真理。
彼得堡的白夜
战和罪里都提到了彼得堡的白夜。
《战》里皮埃尔离开朋友家时已深夜一点多,正好是彼得堡六月的白夜,然后他犯了此生第一个愚蠢的错误,把警察和狗熊背对背绑在一起扔进河里,他后来被驱逐出彼得堡…
《罪》里拉斯柯尔尼科夫在酒馆第一次遇到索尼亚的爸爸,扶这个醉鬼回家,也走在11点后彼得堡的白夜里…
关于白夜:彼得堡是世界上少数有“白夜”的城市,每年的6月21日是俄罗斯圣彼得堡的“白昼节”。白夜时漫步在静静的涅瓦河畔,看着街上的人们无需掌灯,便可在凌晨时分于街上读书看报,着实是一番神奇的景象。